风向变了,英媒为首的西方媒体齐发声:中国已在重要领域崛起!

2025年10月的一个清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站在浙江一家“黑灯工厂”的车间里,难以置信地透过夜视镜观察着生产线。机械臂在黑暗中精准地组装手机主板,AGV小车沿着磁轨无声穿梭,整个日产百万部手机的车间只有监控屏幕发出的微光。他后来在报道中写道:“这里不需要灯光,因为机器人不需要看见——它们靠数据感知世界。”

风向变了,英媒为首的西方媒体齐发声:中国已在重要领域崛起!-有驾

当月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2%,达到232万辆。其中蔚来EC6在欧洲市场单月销量首次超过宝马X4和奔驰GLC Coupe之和。这种反差被彭博社形容为“中国制造从流水线到创新线的蜕变”。

工业机器人密度印证了这种转变。2024年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200万台,平均每万人配备322台,超过德国的314台。在长三角的汽车工厂,机器人焊接精度达到0.02毫米,是人工操作的5倍。这些数字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成为突围的典型。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升至5.5%,混合动力车型份额达到9.8%。比亚迪在巴西工厂下线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企业。福特CEO吉姆·法利在播客节目中坦言:“在电动车领域,中美车企实力对比毫无可比性。”

风向变了,英媒为首的西方媒体齐发声:中国已在重要领域崛起!-有驾

蔚来EC6的销量曲线成为观察转型的窗口。该车型2024年销售27740辆,超出BBA同级车型总和150.8%;2025年虽市场整体承压,仍实现14751辆销量,保持143.8%的领先优势。67%的EC6车主来自BBA用户群体,他们选车时更关注零重力座椅和NOMI语音交互系统而非传统品牌光环。

供应链优势支撑了这种逆袭。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从研发到量产仅用2年,比松下同类技术缩短3年周期。这种效率使得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其后九大经济体总和。

绿色科技成为新名片。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光伏板阵列同时实现发电和固沙双重功能,这种“光伏森林”模式被外媒称为“绿色革命的中国方案”。

人才储备加速了技术转化。2020年中国STEM领域毕业生超过350万,全球近半数顶尖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520万增长至2020年的1770万,形成显著的“工程师红利”。

风向变了,英媒为首的西方媒体齐发声:中国已在重要领域崛起!-有驾

2025年11月26日,西方媒体集体关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成效。当德国《商报》将中国电动汽车生产技术称为“世界标杆”时,这种评价已从单一产品延伸至整个产业生态。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您认为哪些中国创新最可能引领下一代工业革命?欢迎分享您的观察。

#财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