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车龄19万公里车况依然不错,说明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

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的车龄,19万公里,首保给免费更换了个内外循环翻板控制器,其余的就正常保养,没有维修!这事我在二手市场转了好几圈,多少也算有点经验。说到这个晶锐,真是让我对紧凑级车的耐用性多了一份信任。

一开始买它,主要是看中它的价格和配置。那会儿,晶锐在这个价位里,空间和配置其实都不错。知道底盘全护,心里就踏实。那时销售还打趣说:底盘都一层铁皮,全都罩着,你看不到一个件磨损。但所谓全护多半是包装好点的,实际体验才知道,底盘的钢板厚度,可能比不上一些硬核车型。

我记得刚提车那天,天气挺阴沉,贴着一心一意的新车香味。我还和销售聊了几句,他说,你看这车的底盘,基本不用担心路面坑洼。不过后来我逐渐发现,所谓的底盘全护其实是材料防锈处理和加厚皮,又不是全钢板。平常跑跑市区,基本上不用担心腐蚀的问题。

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车龄19万公里车况依然不错,说明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有驾

到13年,行驶了快19万公里。全车没有大的修理,只是换了个刹车片。那次去4S,修理工跟我说:这车保养得不错,基本没毛病。当时我就想,真心觉得,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没了这点,就像一只身体健康的猫,要好好喂养,否则一搞不好,也会出问题。

我前几天翻了下相册,发现那车的内饰还挺完好,座椅没怎么破损,空调还正常。比我想象中坚持得还好。想起当时,销售还补充一句:出点小问题就行,别等到大修才知道麻烦。也许真的是一句老话,保养日常比修理花的钱少多了。

说到这里,好奇的你们一定会想:这样一辆车,真的就不会出大问题?没想过的,但我觉得,车的耐用不光是看品牌或年份,更多取决于怎么养。

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车龄19万公里车况依然不错,说明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有驾

比方说,路况就影响很大。我们那边没特别差的路,少坑少碎石。这个车在城市里跑,可能比越野车还耐操。估算一下,百公里油耗应在6.5到7升之间。再算个心算,按每升7块,百公里油费差不多45块。日常维护,每年大概3-4次换机油,配合滤清器,也差不多一千来块吧。

其实我觉得,晶锐的底盘看起来软,用久了也能坚持,特别是在北方,越冬的融雪盐,渗得很厉害。很多车一年养护得不好,底盘很快就出点问题。而我的,按时洗车除盐,底盘漆料还能坚持个五六年,基本不担心。

但你说,后续是不是还会出现别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琢磨过。任何车都有潜在隐患,就像人,一天到晚穿着不耐磨的衣服,难免出点问题。我有个朋友开的A4,那车不比晶锐耐用,质量明显差好多。他说:这车越开越复杂,维修就越贵。我记得2019年提的A4,那已经感觉工艺变得更细腻,但同时也更脆弱。

汽车行业,供应链也影响大不是。就拿我那车,原厂配件挺丰富,二手市场上也能找到配件,价格也还算合理。可是现在很多品牌一遇到科技升级,零配件就涨价,甚至有的开始用智造替代传统部件。其实我怀疑,这是不是蒙人的一手?用智能控制来遮掩一些粗糙的设计?

说这个,不免跑题。回到我的晶锐,那个控制器的事,是第一次换,没走维修流程,直接免费换的。也许厂家的质量控制还是可以的,只要不故意胡乱操作。想象一下,如果底盘和机械都能一直包养,车辆还能坚持多长?我觉得,保养惯和驾驶惯更重要。

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车龄19万公里车况依然不错,说明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有驾

这段时间我在想:未来如果还骑它去远一点的地方,是否还靠谱?毕竟,普通家庭用车,十年用下来,还是一场耐力赛。我一直觉得,车的耐用性和修理成本,是买车最关心的。有人说,还是二手车不如新车,但我认为,善于保养的二手车,能比新车更值钱。

当然啦,我也知道,有人会说,底盘全护,能挡住所有的问题?肯定不。道路怎么碎,车辆怎么老,都是现实。可能是我懒得跑维修店,收到一个心里舒坦的车,才愿意用下去。

你们有没有那种像我一样保养得不错的二手车故事?或者,觉得某个品牌的质量真如广告里吹的那么厉害?我倒觉得,很多时候,车的耐用,决定权在车主自己手里——交到谁手里,怎么用。

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车龄19万公里车况依然不错,说明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有驾

说到这里,真的,有没有哪次小问题,是因为没有及时处理,最后变大了?我曾经就遇到过电子控制的小故障,刚开始点火还算顺利,一两次突然不工作,后来一查,原来是传感器掉线,修修就行。常常觉得,小问题老师们都说早发现早修,但我心里又在想:这是不是本能的舍不得呢?

我猜测,现在很多车厂会设计一些跑不死的部件,但这只是一层表面功夫。真正耐用的,还是得看用料够不够厚、工艺够不够精。有时候,我在城市里走,见到那些路边修过一次的底盘,油漆都掉了大半。那样的车,其实隐患可不少。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只要车子还能跑,我都觉得挺满足的。只是,偶尔琢磨:要是真的在意车,还是得自己多学点养护常识,别等到问题爆发了才去修。毕竟,比起换个底盘,也许加点防锈剂,效果要强得多。对吧?

车这个东西,不光是个交通工具,更像个伙伴。耐心点,细心点,真心能陪你走很多路。是不是,很多所谓寿命长的车,都是因为用心对待的结果?

好了,但是问题还是悬着的:未来汽车的耐用性,会不会因为科技套路越闹越厉害?像那些智能维修系统,到底是不是只多一个额外的坑?我还得多观察观察。

2012年提了一台最高配的晶锐,落地11万多,底盘全护,看不到一个配件,13年半车龄19万公里车况依然不错,说明日常保养比维修更重要-有驾

也许,下一次买车,还是要多看点实在的指标。你们,是不是也在纠结这些问题?未来的路,走得稳不稳,关键还在我们自己手上——养车的那双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