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汉兰达最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测评视频里一群人忙着往泥坑里塞它,结果车子在那里叹气,后轮轮滑,电脑按刹车按得都快累趴了。这剧情让我想起我那次试驾,销售小李一边递茶一边笑说:兄弟,汉兰达这车啊,主打的是家用和舒适,别指望它能陪你去翻越珠峰。当时我心头一紧,但转念一想,这话不假。
汉兰达用的是2.0T发动机配E-FOUR电子四驱,厂家的算账是前后扭矩比20:80,这个数据放城市城市周末露个营还挺稳妥,可没差速锁的后桥和承载式底盘确实限制了它的野外能力。最高还不到两吨的车重,遇到交叉轴情况,车辆电脑就开始疯狂刹车干预,硬扛不住。所以说,它不是技术薄弱,而是底子就没打算去野。我这么讲,有点大,稍微收回来,这玩意儿更像是成了流量游戏的配角,大家去试图把它摁成越野旗手,结果却把它逼到了尴尬的境地。
这圈子其实蛮怪,越野内容流量真高,测评号也想蹭着火,有品牌也乐意横插一杠证明买它不会后悔,但这就好比你穿着羽绒服去雨里跳舞,好看是好看,湿了也挨罪。网友们这次特别不客气,视频弹幕直接发起了摆烂攻势,大伙儿还各出奇招做表情包,甚至某位老司机私聊我:别硬来,车子定位摆那呢,期待它去攀山真的不靠谱。我就跟他开玩笑:这年头连 SUV 都得有‘多面手’属性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写过汉兰达的新车主反馈,70%人确实是图空间大、油耗低、保值率好,偶尔走走烂路,去趟郊外爬个小坡就满足了。也有大概20%的买家会头脑发热,想着买个SUV当然得野一把,结果回来修理工老赵敲敲脑袋说:这汉兰达吊不起来啊,底盘软得很,弄不好悬挂刚换了又要维修。这让我意识到,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心态反差大,是这次话题爆炸的核心。
顺便说个不确定的猜测,有些人是不是根本没认真看车的说明书呢?我怀疑这个,毕竟视频里不少人问:这车为什么爬不上去?完全没意识到底子问题。买车就像买鞋子,你不会去买跑步鞋穿去登山,同理汉兰达也不是去翻泥巴坑的理想鞋子。大家有没有类似遇到过这种尴尬的买车经历?
同价位里,汉兰达对比福特锐界或者本田冠道,越野能力差距显而易见。后两者虽然也是城市SUV,但别说啥硬派,越野时候的底盘韧劲和轮胎选配还是更靠谱。锐界带差速锁且多半自重控制得更合理,绕石头翻树根更有自信。对比起来汉兰达就是个舒适羊羔,油耗控制得不错,按厂家数据9L/100km左右,实际城市驾驶估计要微高那么点,可也没啥惊喜。说实话,我心算了一下,假设年行驶2万公里,差了1L油耗,年增燃油成本也在1500元上下,伪越野代价还挺明显。
这也让我想起有回跟朋友聊天,他说买车两件事最纠结:一是预算,二是心态。汉兰达定位家庭用车,价格卖多少合适?别忘了二手市场行情也说明,保值率能稳定在60%-65%算是不错。但是,那些冲着硬派旗舰去买的人,到头来只能干着急。这种落差,是供需两头都要反思的问题。按道理说,丰田这样的成熟平台,靠着供应链和研发的老本,能在家用市场稳打稳扎,也算是变通了。底盘就像鞋底的材质,换了跑鞋底想上梅里五峰,磨掉的不止是鞋,还有梦想。
再扯远了,下次有机会,不妨问问修理工老赵,哪些零件是汉兰达维护起来比硬派SUV更省心。他上次说过,发动机维护周期比起JEEP老款简直是省事不少,配件供应链相对稳定,没那么容易陷阱和停产。话说回来,这其实也是消费者买车时更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你买车除了参数,还得琢磨供应链能不能撑得住你的日常修修补补。
厂商下一步该怎么走?继续装作硬汉,还是老老实实做那个暖男?看着网上热闹的讨论,我倒是想问问朋友们:你们买车时,心里到底在意的是性能的极限,还是日常的安心?嘿,我自己也经常犹豫,要是车还能兼顾二者,那才是真正的胜利。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