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销量榜合资占主导,国产新能源崛起,吉利破局进前十

说来说去,油车的销量榜前十还是被合资品牌牢牢占据,这个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国产品牌这两年在新能源领域杀疯了,成天榜上有名,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满屏国产标。但是,只要提到油车,除了吉利以外,咱的自主品牌又集体失声,这背后到底是市场问题还是心理问题,这件事值得好好琢磨一下。

首先,得问一句,大家为啥还在油车领域死守合资品牌?新能源这么火,各种优惠补贴也不少,油价又贵,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按理说市场早该翻篇了才对。可实际上,油车销量不降反升,合资车还在吃大口饭。要说习惯,那肯定有,毕竟大多数中国家庭买第一辆车,总归是奔着省心、省钱、安全、毛病少去的。合资油车几十年口碑不是白来的,家里老人也好,年轻人也罢,买车的时候都潜意识里觉得大众、丰田、日产这些名字更靠得住。这不是谁宣传的问题,这是几十年一点一滴养成的市场信任。

但这个“品牌信任”到底真有那么重要吗?合资油车的技术、口碑,在中国市场太深了。回头一看,前十名里,轩逸、朗逸、速腾、帕萨特、途观L、卡罗拉、迈腾、RAV4荣放这些名字,就像街头小吃摊上的畅销榜,你问十个人,八个都有亲戚朋友在开。德系和日系的油车,尤其是那种家用轿车,二十年来的稳定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实用主义在中国就是顶流。大众、丰田甚至本田,动力和操控都有招牌帮你兜底,让人花钱时心理踏实得很。

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说国产品牌心思全放在了电车上,油车就不管了?其实,不是所有自主品牌都把目光转得那么快,更多是市场和用户的习惯切换没那么容易。吉利算是唯一破局的品牌,靠着博越L和星越L两款SUV,硬生生杀进了前十名,而且博越L月销2.4万辆,这成绩不是吹的。说明吉利这波挺对路,但其他国产品牌,哪怕是长城、奇瑞、比亚迪,还有点尴尬,油车领域暂时还是发不出大声音。

这里又有个问题:为什么SUV和轿车在中国销量都顶得上?在美国、欧洲,SUV绝对是主流,开大车显气派,出门野营、带娃全靠它。但在中国,轿车还是刚需——不管是小年轻首选、还是三口之家。轿车讲究面子、舒适,很多一线城市还搞限号、限牌,买个轿车出门更灵活。这也能看到中国消费者对车型的包容度特别强,啥都能接受,市场够大就是底气。

可再细看,轿车销量前几名清一色被合资包圆了。合资车在轿车细分市场为什么这么扎根?买轿车的人对品牌的要求就是高,买车就看保值,看维修,看认牌子。谁家不想一辆车开八年十年,还能有点残值?加上合资车外观稳重,空间比小型SUV大,动力够用,油耗也能接收。打工人想要一辆能陪着结婚、生子、跑长途的工具,还是信赖老品牌。这种保有量和市场惯性,不是新能源车三年五载能撼动的。

再来说说吉利。吉利这些年进步确实大,尤其是在SUV领域,星越L和博越L狠狠按住了命门。没别的,就是懂用户心态:定价不太高,做工不挑,配置给得足,广告宣传也有一套。关键是在技术和动力方面,终于敢跟合资硬碰硬了。以前国产油车总让人觉得便宜没好货,这回吉利就是拿博越L对着途观L和荣放对标,不怵谁。卖得多,不是广告吹的,是市场真买账了,这说明只要国产车做得扎实,用户是愿意给机会的。

再多想一步,为什么其他国产品牌没能复刻吉利经验?一方面是资源和战略问题,很多企业两边押宝,电车和油车都想做结果两边不讨好。另一方面,国内用户的认知升级也挺慢的,多数人买油车还是依赖品牌的旧习惯。不少自主品牌也觉得做油车不如做电车来钱快,干脆主力转到纯电、插混去了。这样一来,合资油车更是稳居头部,国产只好靠吉利吭哧吭哧往上爬。

是不是可以说,“油车是最后的合资据点”?电车时代已经来了,国产全面领跑,但油车市场还在拼老底。可谁也不能打包票,说合资油车能一直霸榜。技术迭代终有一天要翻盘,新能源越来越成熟,油车的份额一定会被蚕食。问题是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到底靠技术还是靠市场力量在推?吉利开了个头,也许下一个国产品牌也能出来。

油车销量榜合资占主导,国产新能源崛起,吉利破局进前十-有驾
油车销量榜合资占主导,国产新能源崛起,吉利破局进前十-有驾
油车销量榜合资占主导,国产新能源崛起,吉利破局进前十-有驾

另外不得不说,追求合资品牌的用户群本质在变。新一代购车者,对车的诉求正在多样化,尤其在二三线城市,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中国品牌。他们对性价比、配置和设计的敏感度高于老司机一代,能不能让油车市场变天,关键还是看用户的心态什么时候彻底切换。所以国产车企想要在油车市场有更多声音,不能光靠低价和广告,要靠产品硬实力,要舍得在技术研发上真投入。

你说市场残酷吗?当然残酷,但需求就是硬道理。只要有多少人坚持买合资油车,市场就不会彻底变天。只是从长期来看,品牌壁垒终究会逐渐瓦解。中国汽车工业这些年飞得太快了,合资品牌指望用几十年口碑守住阵地,是个危险的赌博。等消费者满大街都开过国产高配油车,原来心里的“谨慎”和“野心”就都变了。到那时候,燃油车榜单说不定就真能看到大换血。

值得考虑的还有,油车与新能源之争,本质不是技术,而是认同感。从市场层面说,谁能让消费者敢拿房子贷款买辆车,那谁就是老大。现在合资油车靠着稳妥的商用口碑,拦住不少人“冒险”。但这堵墙会一天比一天矮。“国产唯一高光”吉利,恰好说明了市场变化是现实存在的,但还不够快,还不够疯狂。合资和国产,不是生死搏杀,而是长跑比赛,看谁更能把握潮流、看谁更能读懂用户。

最后,回归到用户自己,是不是该重新考虑油车的核心价值了?你到底是图个省心,还是等着赶潮流,还是注重技术和驾控体验?买车这事,说到底还是要相信自己,不是媒体说什么推什么,更不是广告说啥买啥。等到你试遍了国产和合资各类油车,就会发现所谓“差距”都变得抽象,剩下的只有口袋里的钱和心里的安全感。这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谁给得起安全感,就能赢下用户。

市场各奔东西,榜单天天变。但用户的心态一旦转了,榜单的故事也就改写了。至于吉利能不能带动起下一个国产品牌“高光时刻”,那得看中国车企的下一个算盘——是真拼产品,还是只拼广告。谁都想问,这场油车阵地的攻防战,还有多久才能见分晓。这答案,也许就在大家下一次买车的选择里被悄悄写下了。

油车销量榜合资占主导,国产新能源崛起,吉利破局进前十-有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