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威马汽车的“重生计划”,还真是让人忍不住怀疑,是汽车圈在复制《复仇者联盟》《西游记后传》还是在拍一部国产悬疑大片。你以为已经凉透了,棺材板都按实了,结果一纸重整文件从天而降,还带着政府站台和神秘投资人助阵——活像一道四不象的数学题,也不知道会不会最后算出个“无解”。
威马不是第一次让人跌破眼镜。过去那个曾被捧到400亿估值的新能源新贵,你还记得么?曾经风风火火说要登陆港股,鞋都穿好了,结果钱袋一断,工资发不出、员工跑路、经销商撒丫子,堪比大型宫斗剧收尾。谁都觉得它这辈子算完了。现在突然跑出来说要复工,还定下大目标:2025年复产、2026年一口气要干到10万辆,2027-2028年IPO,2030年要年产百万辆玩票1200亿营收。一听就像小学老师布置的“未来规划”,写起来眉飞色舞,干起来两眼一黑。有理想是好事,可怕的是理想膨胀到一切看起来都像段子。
最有戏的一出来自神秘投资者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号称威马的新救星。翔飞是谁?比“同道大叔”还神秘,查天眼查一圈出来的,控股股东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继续查下去发现这公司最终控股股东竟然还是自己,宛如传说中的套娃资本运作,差点就以为下一步能查到“宇宙终极持股人”。再看翔飞的2024年年报,参保人数零,小作坊都能报几口人,这公司居然是“无人工厂”,资本市场真给你演活了现实版“孤独的董事长”。美其名曰重整投资人,实际上是把“谁都说自己有钱但只有天知道”的老把戏又玩了一遍。
法院最新裁定翔飞已经全权接管威马旗下四家公司,还“豪掷十亿”给设备升级、供应链注血、研发推新,现场跟215家历史供应商频繁对接,安排下来倒是一副业界老炮风范——明明自己公司空无一人,能在市场上一呼百应,属实给我等打工人补上人生最后一课:有关系,比有员工还重要!政府也是闲不住,上海、温州两地拼命协调,银行融资一批又一批,说得跟新一代国企混改样板似的。看起来风风光光,仔细一瞅,多半是拍的虚景特写。
现实总是比电影更荒诞。威马眼下260亿债务高悬,只剩下40亿资产,差额比彩票中奖还难补平。翔飞带着借壳一样的背景进来,真的能把这个“神坑”填平吗?不禁让人感慨,卖车不如卖故事,造车不如造概念,欠钱不如欠得好听点,谁让现在的新能源车企都在玩最炫民族风,谁造的好不是谁卖的好,是谁编的好听。你以为危机是终点,其实是推销新故事的起点。
威马的复兴计划白皮书写得花团锦簇,三步走,走得比小学生着急回家拉屎还快。第一步,2025和2026年,把EX5、E5打磨好,先试水年产一万辆,既要挑灯夜战卖国内市场,还准备跑去泰国搞个组装厂,东南亚、中东市场通吃,年营收拍脑袋就是10到20亿。第二步,2027和2028年,量产再提高到10万辆,发力辅助驾驶、AI赋能,准备IPO,套现走人。最后一步,2029到2030年,产能冲刺百万辆,营收一口气就要冲到1200亿,顺便还要自建智慧出行生态圈。听起来像是天猫双十一直播间的KPI,所有梦想都能写在PPT上,现实执行却没人看得清。
难得的是产品线计划也没偷懒。五年推超十款车型,什么EX5、E5升级版、A00、C级轿车、SUV、MPV批量上阵,不怕你不懂,只怕你震惊。营销上更是花样百出,老车主可以旧换新想怎么换就怎么换,企业客户还给定制化配置,车队管理、维护一条龙服务到底,网约车、短租车全要插上一脚。海外市场也没缺席,布局东南亚、中东、中亚和欧洲,说到2026年出口要占总量三成。国内销售网点据说是百分百覆盖,渠道铁皮弹窗全都能开,俨然一副“下一个蔚来”的架势,别说PPT全国都能卖车,PPT本身就是最畅销的车型。
但问题不只是讲故事,是真金白银能不能玩得转。投资人里有自己控自己的谜团,有无人上班的“幽灵公司”,债务窟窿大的可以养条鲸鱼,供应商一边配合一边偷瞄银行账户,员工还得重新招四百号人凑分母,这局怎么看都像是把旧牌洗一遍又发一手,结果总是把钞票发给了新故事。
如果你听完这些再去问一问“威马能不能复活”,我只能说现在的车企故事比行业还新潮,一轮一轮洗牌像薯片换口味,原材料没变,只是味精加多点。今年底能不能实现承诺,明年能否复产,2026年能否量产十万辆,2030年能不能吃到1200亿营收,这些问题目前和买彩票一样靠谱。一个原本已经凉了的企业,靠的是大佬做局、政府站台、资本编故事,每一步都像是《甄嬛传》的新剧本,大家都在台上抢主角,台下两眼迷茫——危险的是,观众越是拍手叫好,剧情越是离谱。
看新能源车市这两年,卷的其实不是技术,是故事。蔚来、小鹏、理想一边亏损一边上市,威马这边又是重整又是政商联姻,玩到最后你发现上下通吃的其实是PPT和公关稿。市场高度内卷,企业从拼硬件变成拼空气质量,拼梦想的嘴巴和吹牛的肺活量,难怪有些企业连年报都不报,参保人数零,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管理层比员工还神秘,套娃结构真是祖传秘籍。
而260亿债务这个天坑,怎么填,看起来也像是在玩“挖坑比赛”。你家欠钱,我来兜,看似庞氏,实质游戏,等下一个大傻子进场。只希望这些企业能多点诚意、少点套路,别总玩资本游戏,把产业经济当成社交媒体流量池,结果个个都变成段子手,最后一地鸡毛。
其实中国车企的发展史也是段子史,从造不出发动机到造不出还债方案,从对标特斯拉到对标王者荣耀皮肤,谁都能吹一次上市,谁都能想一次复工,谁都能承诺百万辆产能,落地时全靠“下周再说”。荒诞的是,这么多年下来,大家习惯了忽悠,偶尔看到正经做事的还觉得不正常,难怪股民和消费者越来越佛系,反正分分钟都能见证新戏。
最后如果你非要问一句“威马这次靠谱吗”?我只能代表吃瓜群众发言:目前最靠谱的是这份PPT里的梦想,毕竟只要PPT不关,梦想就不会死。至于神秘的翔飞汽车、政府背书、供应商共舞,一切都像八点档电视剧,只能祈祷后天停播的时候我们还记得剧情名字。愿威马早日复活,顺便复活一下债主们沉睡已久的希望——不然260亿的窟窿,比新车还耐撞。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