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的企业很有闯劲,却喜欢往死里卷,而中国摩托在越南的败局告诉我们:再卷也不能卷质量!
中国摩托车虽然比日本进入越南市场更晚,但是我们一进来就把日本品牌整得很惨,短短几年就从零做到80%的市场份额,出口额最高达到19.2亿美元。
遗憾的是,这份荣光没维持太久,而终结它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01越南市场的国产摩托
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越南市场上的日系摩托车简直贵到让人难以置信,一台100cc的车要卖210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3万块,这个价格越南人看都看不下,就是中国人当时也买不起。
可以想见,当时的越南老百姓肯定是苦不堪言。而这时,中国的摩托车就来了一个“降维打击”。我们的摩托车主打的就是性价比,最低的只有700美元,这下可真是给越南人带来了福音。
老百姓一算账就明白:同为摩托车,为何要多花三倍钱买日本货。
所以中国品牌很快就在越南站住了脚跟,到了2002年,我们的市场份额直接飙升到80%,出口额更是达到了19.2亿美元的新高。
初期凭借低价策略,算是开拓了市场,可没想到,后期我们也因“低价”定位,遭遇了发展困境。
02自相残杀的中国摩托车
越南市场向好发展时,国内企业为抢占市场,陷入了价格战。
有些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卖到170美元,这种生意简直就是赔本赚吆喝,更离谱的是有些车的利润只有30块人民币,这钱连顿好饭都吃不起。
内部竞争并非最严重问题,越南政府对中国摩托车市场份额增长感到忧虑,他们觉得本土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实在不放心。
于是越南政府就开始动手了,一会儿限制进口,一会儿又搞关税调整,反正就是想方设法给外国企业制造麻烦。这么一折腾,中国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
彼时的局势犹如战场,既要与同行竞争地盘,又要应对当地政府的诸多限制。
更糟糕的是,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连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钱都没有了。这样产品的竞争力就更差了,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小。
03不只是价格战的失败
在中国摩托车陷入价格战泥潭时,日系企业可没闲着,它们没死守高端市场,而是瞄上了中端市场,这帮人算盘打得精,既要保住日系品牌质量优势,又得让老百姓买得起。
他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为了设计出一款性价比高的摩托车。
而且这次日系企业学乖了,不再死守那两千多美元的天价,而是把价格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比中国货贵那么一点点,人家是真在品质上做文章。
最绝的是,日系企业这次还研究了越南人的使用习惯,比如说越南路况不好,他们就给车子减震系统做了特别设计;比如说越南天气潮湿,他们就给车子做了防锈处理。
这样一来,国产摩托就越来越不行了,其实越南市场上的溃败,可不只是价格战那么简单的事,仔细想想,咱们的售后服务跟产品升级这两块儿,跟日系品牌相比,差得可不是一点两点。
虽然日系摩托车要比国内摩托车贵上好几百美元,但是越南人还是慢慢地开始购买日系摩托车了,还是人家服务好、质量稳定。
后来有些中国企业就动了心思,想了个办法,把工厂搬到了越南去,这样一来不就可以躲开进口限制了吗?这招看上去挺聪明,其实是个饮鸩止渴的办法。
工厂搬过去了,那当地竞争就更厉害了,而且在越南办厂,人工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这等于是在寻死。
最要命的是这种恶性循环,开始之后就难以收拾。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80%,一路掉到如今的5%甚至更低,这样的落差估计是人人都没想到的。
教训虽痛,但也成了后来中国企业的财富,至少告诉他们做生意要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
参考资料:
钛媒体:中国汽车出海必须认真反思摩托车在越南市场惨败的教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