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尤其是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那变化叫一个快,感觉稍微一眨眼,牌桌上的玩家就换了一批。
咱们很多人印象里,提到造车新势力,脱口而出的可能还是“蔚小理”这三个名字。
但这都是老黄历了,最新的九月份第二周销量数据一出来,好家伙,整个排行榜都像是重新洗了一次牌,让人看得是既兴奋又有点感慨。
以前的领头羊有的在后面紧追,有的甚至都没能挤进前排,反倒是几个新面孔,一上来就直接坐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一时的市场波动,还是整个行业的大风向真的变了?
咱们今天就来当个“吃瓜群众”,好好扒一扒这榜单背后的门道。
首先,最让人吃惊的,就是现在新势力里领跑的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几位了。
现在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是零跑汽车。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一直以来给大家印象是主打“性价比”,价格特别亲民的零跑。
在九月第二周,它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了1.3万辆车,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拿周冠军了,而是连续第七个星期都排在第一。
这事儿就特别值得琢磨了,零跑平时不怎么搞花里胡哨的宣传,也不像有些品牌那样天天上新闻头条,它就安安静静地造车、卖车,结果成绩这么亮眼。
说白了,它的路子走得特别实在。
在很多人都想往高端冲,把车卖得越来越贵的时候,零跑牢牢抓住了最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给你一台配置还不错的车。
这种“让利于民”的打法,在现在大家花钱都越来越精打细算的背景下,显然是非常管用的。
它就像我们身边那种话不多但活儿干得特别好的实在人,靠实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再往下看,第二名的位置就更刺激了,是小米汽车。
一周卖了0.98万辆,直接超过了之前势头很猛的问界。
雷军当初说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现在看来,这把火是烧得真旺。
很多人一开始还嘀咕,一个做手机的,能把汽车造好吗?
现在这个销量数据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小米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单靠一款车在打天下。
第一款车SU7靠着漂亮的设计和不错的性能,一下子就把市场给点燃了,紧接着第二款车YU7也马上跟上,两款车一起发力,一个星期就快卖了一万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小米的工厂生产能力已经跟上了,车能造得出来,也能交得出去。
更关键的是小米的“生态”优势。
你想想看,你的手机、电视、手环,甚至家里的电饭锅、空气净化器都是小米的,现在再来一辆小米汽车,所有这些设备都能无缝地连在一起,那种方便和智能的体验,是传统车企很难给你的。
小米卖的已经不单单是一辆交通工具了,它卖的是一整套智能生活方式的入场券,这种打法对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排在第三的问界,虽然这周被小米暂时超过,但一个星期卖出0.86万辆,也绝对是顶尖水平。
而且我们得仔细看看它的销售构成,它卖得好的主要是M8和M9这两款高端车型,这两款车加起来就卖了7290辆,占了总销量的百分之八十五。
这个数据含金量就非常高了,说明问界在三十万、四十万甚至更贵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它最大的靠山就是华为。
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在智能驾驶这块,已经成了问界最响亮的招牌。
当别的品牌还在宣传自己的智能驾驶有多厉害的时候,问界已经把一套很多人都说好用的系统实实在在地装到了车上,让普通人也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所以你看,现在排名前三的“零小问”,正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成功模式:零跑靠的是人人买得起的亲民价格,小米靠的是无孔不入的智能生态,而问界靠的是遥遥领先的硬核科技。
看完了这些新晋的强者,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曾经的“蔚小理”三兄弟。
理想汽车这周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销量一下子比上周增长了32%,卖了0.81万辆,跟小鹏并列。
这个增长幅度说明理想前段时间的调整开始见效了。
之前理想因为一些产品节奏的问题,销量有过一段低迷,这次能强势反弹,主要是因为之前发布的理想i8这款车开始大量交付了,同时大家对它即将推出的新车型i6也充满了期待。
理想过去最牛的本事,就是能特别精准地抓住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推出的每一款车都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所以款款都卖得很好。
但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对手也越来越多,理想这套“爆款”打法还能不能一直奏效,就要打个问号了。
马上要上市的i6,对理想来说至关重要,它必须得再次成为一款能引爆市场的车,才能帮助理想追上前面那几位的脚步。
小鹏汽车这周也卖了0.81万辆,和理想打了个平手,算是稳住了自己的位置。
但想想看,小鹏曾经也是以技术和智能驾驶为标签的,现在华为和小米的光芒太盛,显得小鹏的特色就没那么突出了。
而更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蔚来,这次甚至没有进入销量榜的前五名。
这无疑给所有造车新势力提了个醒:这个市场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只看眼下的成绩。
消费者都是用自己的钱来投票的,只要你稍微慢了一步,就可能被别人甩在身后。
就在这些新势力为了一个星期能不能卖一万辆车而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看看那个真正的“巨无霸”——比亚迪。
它一个星期卖了多少车呢?
说出来都吓人,6.48万辆!
这个数字比榜单上好几个新势力一个月的销量加起来还要多。
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了。
比亚迪最让人觉得“恐怖”的地方,是它的产品线太完整了。
从几万块钱,普通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的代步小车海鸥,到上百万,专门为有钱人打造的豪华越野车仰望,中间各个价位,比亚迪都有对应的车型,而且每一款都很有竞争力。
这就好比它开了一个汽车超市,不管你有什么样的需求,预算是多少,走进去总能找到一款让你满意的。
这种全面的布局,让竞争对手很难找到突破口。
现在大家讨论的焦点,早就不是“谁能打败比亚迪”,而是“比亚迪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它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造车的企业了,它自己造电池、自己研发芯片,正在变成一个能影响整个行业的“生态级”公司。
这背后,展现的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强大的实力。
所以你看,这么一张简单的销量榜单,背后其实反映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过去那种靠一个好听的概念、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就能吸引大批粉丝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现在是真刀真枪地比产品、比技术、比价格、比服务。
谁能持续不断地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好东西,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而那些还停留在画大饼阶段的,正在被大家迅速地忘记。
这场竞争远没有结束,但可以肯定的是,只靠某一个方面的优势已经很难走远了,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得不错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