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7又又又要OTA了。说实话,销量冷得有点刺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大概最近半年日均销量估算在个位数上下,甚至某些日子卖出个几十台都算良好。这样的数字放在豪华品牌阵营里,确实有点捧不热的意思。但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还在持续推OTA,不断修修补补,眼看已经至少升级了三四轮软件了。
一次和老张——一线4S店销售员聊车,他说:你知道这车卖得少,咱们推广很难,可厂家不服软,OTA还得继续,算是对老客户的一个交代。这话像刺一样扎心,毕竟车卖不出,投入还不少。我的理解是,这背后透着一种死扛到底的意味。换个角度想,可能腾势是在用持续更新来支撑品牌的豪华背书——哪怕销量冷门,也不想让用户感到被放弃。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BBA车型,以往它们卖得火爆,月销几千几万台不成问题,OTA更新虽然也有,但更多是增加新功能,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腾势这边更多是修复bug和一点小优化,感觉像给老年机刷系统,慢得让人忍不住想吐槽。
我之前说腾势这种行为有点傻,毕竟销量这么拉胯还砸钱做更新,不划算。但仔细想了想,每一个OTA背后,其实牵扯供应链网络复杂的纠缠和研发团队的挣扎。就像盖一栋楼,设计转了一两遍,甲方要求改方案,中途材料又涨价、供应商忽然断货,最后还要保质保量完成交付。这些OTA升级,其实相当于售后不断返工,费时又费力。
而且,OTA并非纯粹技术活,它还是用户心理的安慰剂。买车的人心里暗自较劲:这车虽然刚买,但厂家还在改进,说明没把我忘掉。你想想,用户不这样感受一下,早就怨声载道,二手车市场保值率会不会更惨?我粗略算过,N7的保值率估算在60%到65%区间,比起同价位燃油车的50%还算稍好点,这或许跟持续OTA提升口碑有关。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吐槽,这车买回来没几个月,OTA一次挤一次,感觉倒像买了台带‘体检’的汽车,说得我哈哈哈,这种说法也戳中了我对腾势现状的无奈和调侃。
对于供应链来说,这种软硬件结合的更新,尤其在新能源领域,是个大挑战。供应链像个多米诺骨牌,一环出错就连锁反应,研发团队一边处理芯片供应短缺,一边还得协调软件开发。想像一下,你朝一个半成品模型不停刷漆,刷到最后发现底层框架没打牢,刷多了却没用。实际上,这些OTA更新就像给这栋楼外墙不断抹灰,内部结构问题却没根本解决(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自己确实对腾势N7未来的增长有点怀疑,甚至觉得这种坚持不一定能带来翻转,但死磕精神确实不简单。比如路虎当年销量低迷的时候,也靠研发攻坚和细致用户服务慢慢回血,但同样是长跑,不见得大多数品牌能扛住内外压力。腾势现阶段的动作,不禁让我想问,究竟是韧劲还是守株待兔?
顺便说说售后维修,一位修理工师傅告诉我:腾势的电池包问题改了几次,客户反馈基本算稳定了,不过中间那折腾挺多,维修工时也比其他品牌多不少。这能看出,质量的问题确实是没法一蹴而就的,OTA变成了持续加保险的手段。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问你们,假如天天OTA,是福是祸?会不会让原本期待买定离手的车主变得更焦虑?实在,换我,我也有点嫌麻烦了。
最后打个比方,研发供应链经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可实际上这个堑就像家里水管漏水,修半天,这个地方好了,隔壁又滴漏,不断修补的痛苦与无奈只有内部懂,外人只知道这辆车一直在升级。
好啦,下次讲讲腾势N7底盘的调校和竞品差别,或者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豪华新能源品牌打造总像是场跷跷板战。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