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反常了!2025广州车展华为小鹏大佬都到了,唯独雷军爽约了?

2025年广州车展开始第一天,华为余承东、小鹏何小鹏等车企大佬悉数到场,唯独少了小米总裁雷军。他去年还在车展被人围的水泄不通,而今年就轻飘飘的说了句这次我没有参加,而小米展台的聚光灯下,站着的变成了副总裁李肖爽。 他发布了HAD增强版智驾系统,试图用技术细节取代创始人的个人魅力。

太反常了!2025广州车展华为小鹏大佬都到了,唯独雷军爽约了?-有驾

一场缺席引发的连锁反应

雷军的缺席并非突发奇想。 2025年上半年,小米汽车接连遭遇重创:3月,安徽铜陵一辆SU7高速事故致3人死亡,将小米智驾技术推上风口浪尖;4月,SU7 Ultra因“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争议引发车主集体维权。

同期,小米被曝出“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的负面新闻。 一连串危机中,雷军的公开露面频率明显降低。 4月的上海车展,他同样未现身,仅通过“送帽子”活动维持品牌曝光。

从个人IP到体系化生存

过去一年,雷军个人账号贡献了小米汽车72%的社交媒体互动量,远超行业35%的平均值。 这种绑定曾让小米汽车快速打开市场,但也埋下隐患。

SU7事故后,舆论焦点迅速从产品问题转向对雷军个人的质疑,“雷军回应”话题热度是“小米汽车声明”的3倍。 过度依赖创始人的风险在此刻暴露无遗—,当品牌与个人过度捆绑,任何危机都可能演变为对企业家道德的审判。

太反常了!2025广州车展华为小鹏大佬都到了,唯独雷军爽约了?-有驾

小米的“去雷军化”实验

车展期间,小米展台试图传递新信号:技术替代偶像。 李肖爽现场演示的HAD增强版智驾系统,强调通过“强化学习”和“世界模型”优化路况决策,并将纵向体验、横向控制作为宣传重点。 与此同时,小米在展台发放无门槛礼品,弱化“雷军亲自站台”的标签,转而突出团队协作形象。 这种策略与特斯拉淡化马斯克个人争议、强调自动驾驶技术的路径不谋而合。

太反常了!2025广州车展华为小鹏大佬都到了,唯独雷军爽约了?-有驾

流量红利与反噬的博弈

雷军的“接地气”人设曾是小米汽车的流量密码。 2024年广州车展,他走访友商展台的视频单条播放量破千万,但今年同样的场景已不复存在。 有分析认为,舆论环境的恶化迫使小米转向防御姿态。

SU7事故后,部分保险公司将车型续保费用抬高至10240元,直言“车企宣传诱导危险驾驶”。 当娱乐化营销与汽车安全性的严肃需求冲突,个人IP的副作用开始显现。

沉默背后的战略重构

雷军的低调并非完全被动。 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正在推动组织架构调整,从“创始人驱动”转向“流程驱动”。 例如,华为的轮值CEO制度、阿里的合伙人机制曾被小米研究作为参考。 此次车展,李肖爽不仅发布技术进展,还主导了云逛展、线上直播等环节,试图构建不依赖雷军的品牌沟通渠道。

太反常了!2025广州车展华为小鹏大佬都到了,唯独雷军爽约了?-有驾

车展之外的暗流涌动

缺席车展的同时,雷军正忙于应对更实际的经营压力。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虽交付量亮眼,但每卖出一辆车仍亏损4.53万元,全年累计亏损达62亿元。 资本市场亦不容乐观,小米股价从4月起累计下跌25.91%,市值一度跌破万亿港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小米汽车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在没有雷军光环的情况下,维持市场信心。

偶像褪色,品牌能否独立?

小米展台的人潮依然拥挤,但观众的注意力已从“雷军在哪里”转向“HAD系统升级了什么”。 有观众提到,去年争相拍摄雷军的人群,今年开始认真体验SU7的智驾演示。 这种变化或许正是小米期待的,当消费者更关注技术参数而非创始人动态,品牌才真正走向成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