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霸榜27省,为何偏偏攻不下这个市场?
就在比亚迪横扫全国27个省成为销冠的同时,有一个地方却始终难以攻克——上海。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格局,这里不仅有严格的政策门槛,还有着独特的消费偏好。
为什么上海市场如此特殊?一位比亚迪车主道出了心声:“车子在小区里停了4个多月,牌照却迟迟办不下来。”这样的困扰并非个例,许多购买了比亚迪车型的消费者都遭遇了上牌受阻的尴尬。
上海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城市,其政策导向直接影响着市场格局。根据2025年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办法,上海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完成车型信息登记,建立完善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并将相关数据接入监测平台。这些规定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门槛。
更关键的是,上海新能源牌照政策明确规定,仅限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可申领免费专用牌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自2023年起已不再享受此政策。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比亚迪部分混动车型的市场表现。
与此同时,上海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也独具特色。2025年第22周的数据显示,在上海所在的华东市场,丰田、比亚迪、大众、宝马、特斯拉位列浙江品牌销量前五。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在长三角地区持续热销,反映出该区域消费者对高端新能源车的偏好。
相比之下,比亚迪在全国其他地区可谓势如破竹。2025年5月,比亚迪一举拿下27个省级行政区销冠宝座,仅在广东、西藏、青海三地“失利”。广东和西藏被丰田占据,青海则归属大众。山东、河南、江苏三省成为比亚迪的“黄金市场”,销量分别达到20,989辆、19,550辆和18,207辆。
这种地域差异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复杂多样性。在北方市场,受复杂地形与寒冷气候影响,消费者更偏爱大空间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长城汽车的坦克、哈弗品牌四驱SUV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广受欢迎。而在南方,纯电动车型接受度明显更高,比如浙江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接近四分之三是纯电动汽车。
上海市场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上。截至2025年5月,广东以72.3万台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也是充电桩建设密集区域。这为纯电动车的普及提供了坚实基础。
对于比亚迪来说,要攻克上海这个最后堡垒,或许需要在产品策略上做出调整。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符合上海政策要求的纯电车型,另一方面也要适应上海消费者对高端、智能科技的偏好。就像小米SU7在浙江的成功,正是抓住了当地消费者对科技品牌亲近感的特点。
随着2025年即将结束,上海新能源牌照政策也将到期,未来政策走向如何,是否会为插电混动车型重新开启大门,这些都将是影响比亚迪在上海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
车轮上的中国,从来没有统一的答案。当比亚迪的红色版图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之时,上海这个市场的特殊性,恰恰成为了观察中国汽车消费区域差异的绝佳窗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