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太平洋汽车非常荣幸邀请到MG品牌专家陈总参加此次专访。想请问这次车展,MG品牌带来哪些亮点?
陈继业:今年是2025年,是MG品牌101周年,MG品牌是1924年诞生于英国牛津,2024年在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开幕式上举办了MG品牌100周年庆典。
这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性的工业史上,都可以载入史册。2023年保时捷是中央公园主赞助商,2024年MG品牌成为了古德伍德速度节的中央公园主题雕塑的主赞助商。在中央公园的巨型雕塑,一边是1962年的MGB,那台车连续卖了18年,51.2万辆,连续18年蝉联世界跑车销量冠军。穿越时空到了2023年上市Cyberster,已经被载入史册。并且我们能够在古德伍德速度节的开幕式上举办百年庆典,这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对MG品牌的认可。
今年是101周年,我们在上海车展时进行了品牌焕新“智领风尚”,英文就是“YOUNG FOREVER”。从品牌角度,此次在广州车展,首先是品牌有一个IP数字人MOLI,品牌IP是从MG品牌创始人威廉·理查德·莫里斯先生,MG就是源于创始人当时创建的莫里斯车库,叫Morris Garages首字母MG。
对于 MG 这样拥有百年积淀、又历经 20 年中国掌控的老品牌而言,新时期的发展核心命题清晰而明确 —— 如何在坚守品牌基因的同时,实现品牌活化、年轻化、全球化,更深度顺应新能源化浪潮。而本次广州车展推出的 IP MOLI,正是我们给出的 “破局答案”:它并非品牌单方面的创意输出,而是基于对用户俱乐部建议的深度征集与提炼,从诞生之初就带着 “用户共创” 的温度,让品牌焕新真正贴合用户需求。
从品牌活化来看,MOLI IP 巧妙串联起 MG 的历史与当下:它延续了 1930 年 MG CAR CLUB “链接用户” 的社群基因,却跳出传统线下社群的局限,以数字化形态(官网、APP、车机全触点)让百年品牌的社群文化 “活” 在当下,让新老用户都能在熟悉的社群语境中,感知品牌的时代变化。
在品牌年轻化层面,MOLI 打破了老品牌与年轻用户的 “沟通壁垒”:它不做生硬的品牌理念灌输,而是以 “陪伴者” 的角色与年轻用户互动 —— 可能是在车机上推荐符合年轻审美的驾驶模式,也可能在社群里发起年轻人关注的潮玩话题,用年轻化的语言体系与互动逻辑,让年轻用户感受到 “MG 懂我”,而非 “MG 教我”,让百年品牌的赛道基因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
面对品牌全球化需求,MOLI IP 则成为了跨文化的 “情感共识载体”: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对 “陪伴感”“社群归属感” 的需求是共通的。MOLI 以统一又具人性化的互动体验,在全球用户间搭建起情感链接,避免了品牌全球化中 “文化折扣” 问题,让 MG 的全球化不再只是产品的出海,更是品牌情感的全球传递。
而在新能源化浪潮下,MOLI IP 更补齐了品牌 “技术硬实力” 之外的 “情感软实力”:此前 MG 以半固态电池安芯版 MG4 筑牢新能源技术根基,而 MOLI 则成为用户感知 “新能源时代 MG” 的情感入口 —— 它能提醒用户新能源车型的安全使用技巧,也能分享其他用户的新能源用车心得,让用户在体验新能源技术的同时,更能通过情感互动深化对 MG 新能源品牌的认同,实现 “技术 + 情感” 双轮驱动的新能源化布局。
可以说,MOLI IP 既是 MG 回应新时代发展课题的 “钥匙”,也是品牌与用户深度绑定的 “新纽带”—— 让老品牌在活化、年轻化、全球化与新能源化的道路上,始终与用户同频,既保有百年积淀的厚重,又兼具新时代的灵动。
当视线聚焦 MG4 的设计与品牌脉络,2025 年的 MG 正站在关键里程碑节点 —— 自 2005 年 MG 品牌正式进入中国掌控范畴,至 2025 年恰好迎来 20 周年。值得关注的是,MG 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被中国人掌握的国际汽车品牌,这一身份比 2010 年吉利收购的沃尔沃(2025 年为中国掌控 15 周年)更早,堪称中国车企运营国际品牌的 “先行者”。
如今,这两位 “中国掌控的国际品牌” 在全球体量上已形成接近格局:2023 年 MG 全球销量达 84 万辆,同期沃尔沃为 72 万辆,MG 的全球增长势能可见一斑。而这份势能的核心支撑,正是 2022 年 9 月 13 日推出的 MG4—— 这款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持上市仪式、同步发布中国与欧洲售价的车型,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 “全球车”,更用实力征服了海外市场:2023 年全年度销量 13.78 万台,月均销量超 1 万台,在西欧市场与 Model 3、ID.3 形成 “三足鼎立” 之势,更斩获多个西方发达国家 “年度车型” 奖项。这份认可,既印证了 MG4 的设计与产品力,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首次在欧美主流市场打破传统车企垄断,甚至对当地汽车工业形成冲击。
也正因这份 “冲击力”,2024 年 MG 遭遇欧盟严苛的惩罚性关税:初始阶段叠加基础关税后税率高达 48.1%(惩罚性关税最低 38.1%),虽经后续斡旋降至 45.6%(惩罚性关税 35.6%),但仍对 MG 在欧洲 EV 市场的布局造成显著冲击。不过,上汽早已构建的 “完整全球开发体系” 成为破局关键 —— 面对 EV 市场的短期压力,MG 迅速将 HEV 车型(MG3 HEV、HS HEV)推向全球市场,精准填补市场空缺,展现出极强的市场应变能力。
即便在 2024 年这一 “最具挑战的年份”,MG 仍交出了全球销量超 70 万台的答卷,与同期沃尔沃 76 万台的销量已十分接近。从 2005 年的品牌交接,到 MG4 成为全球车标杆,再到以 HEV 车型韧性破局关税困境,MG 的 20 年中国掌控之路,不仅是国际品牌本土化运营的成功范本,更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成长与底气。
而今年MG品牌1-10月份海外现在已经是50万台,国内大概十几万,现在也达到了大概六十几万台,今年应该会超越去年,去年是最难的一个年份。
9 日成都车展正式发布以来,MG4 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与硬核产品力,迅速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大订量已超 7 万台,成为同级细分市场中的 “现象级” 车型。上市仅两个月,MG4 月度交付量均稳定在 1.2 万台左右,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其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
在产品布局上,MG4 实现了 6 万 - 10 万价位段的全面覆盖,且每个价位都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6 万级市场中,MG4 是唯一搭载 400 公里续航的车型,彻底打破了该价位段 “短续航” 的行业痛点;7 万级车型独家配备智能车机互联系统,让入门级用户也能轻松享受智能化出行体验;8 万级车型的防晒配置更是达到越级水准,与小米 SU7 处于同一品质梯队,为用户带来极致舒适的驾乘环境;来到 9 万级,MG4 搭载了与地平线增程 6E 同级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此前在长沙开展的全国媒体实测中,该系统在高速行驶、自动泊车等场景下的表现获得一致好评,配合 530 公里的超长续航,完美兼顾了智能安全与出行便利性。
当前,MG4 正面临着 “幸福的烦恼”—— 旺盛的市场需求远超现有产能。但我们始终坚守 “保质保量” 的核心原则,产能正处于稳步爬坡阶段。我们深知每一份订单背后都是用户的信任与期待,因此不会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品质,将以更严苛的标准、更完善的流程,确保每一台交付到用户手中的 MG4,都能带来超出预期的用车体验。
未来,MG4 将持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加速产能提升,让更多消费者早日享受到这款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型的独特魅力。
在本次广州车展上,MG 品牌带来了万众瞩目的重磅惊喜 ——全球首款上车的半固态电池安芯版 MG4 正式发布。对于纯电用户普遍关注的安全与性能痛点,这次我们并非停留在 “PPT 展示” 或 “少量试制车” 阶段,而是真正实现了量产落地:上汽与清陶能源深度合作,已建成专属产线保障规模化生产,这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 MG4 安芯版,12 月份即可正式交付到用户手中,让行业领先的安全技术快速走进实际用车场景。
为了彻底打消用户对纯电安全的顾虑,MG4 安芯版已通过中汽中心的多维度严苛测试:从模拟极端碰撞的 “10 毫米螺纹钢穿刺测试”,到应对复杂天气的 “积水浸泡测试”,再到覆盖全气候环境的 “极寒低温测试” 与 “高温暴晒测试”,每一项测试都精准模拟用户可能遇到的极端使用场景,以远超行业标准的测试强度,将纯电安全做到极致。而 “极致安全”,也将成为 MG 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核心标签 —— 未来 MG 品牌将全面 “all in 新能源”,在国内市场不仅聚焦智能网联化发展,更会以安全为基石,打造差异化的新能源产品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MG 品牌的 “赛道基因” 早已深入人心:自 1924 年品牌首款车型参赛以来,便一举斩获全国冠军,此后更是长期垄断赛事冠军席位,直至 “无冕可争” 转而挑战世界纪录。截至目前,MG 品牌已累计创下43 项世界速度纪录,每一项纪录都有据可查、实力可证,这份源于赛道的性能底蕴,也将持续赋能 MG 新能源车型,让用户在享受安全与智能的同时,还能体验到独属于 MG 的驾驶乐趣。
自 1924 年 MG 品牌诞生,仅 6 年后的 1930 年,便率先成立了 MG CAR CLUB 俱乐部 —— 这不仅是品牌与用户连接的起点,更成为 MG 安全理念萌芽的重要节点。彼时,MG 车型凭借领先时代的技术,已具备远超同侪的速度性能,但 “快” 也随之带来了安全隐忧,就像如今大家对 “鬼火少年” 盲目追求速度却忽视安全的担忧一样,当时的用户也对 “如何安全驾驭高性能车” 心存顾虑。
正是洞察到这份需求,MG 在 1930 年便前瞻性地提出了 “safety fast”(安全为先的速度)理念 —— 这一理念远超当时行业对 “性能” 的单一认知,更像是一份对用户的责任承诺:如果说高性能车型是一匹 “烈马”,那么 MG 不仅要把这匹 “烈马” 交给用户,更要教会用户如何科学训练、从容驾驭它,绝不让 “速度的火焰” 灼伤普通使用者。这份理念背后,是 MG 对 “性能” 的深刻理解:我们走运动赛道,讲极致性能,求精准操控,但所有对 “快” 的追求,都必须建立在 “安全” 的绝对前提之上。
有趣的是,MG 近百年前的理念,与当下国家工信部对汽车安全的倡导高度契合 —— 从 1930 年到今天,MG 对 “安全与性能平衡” 的坚守从未改变,而 “safety fast” 也早已成为品牌深入骨髓的基因,指引着 MG 在新能源时代继续以安全为基石,打造兼具驾驶乐趣与安全感的车型。
延续 1930 年 “safety fast” 理念的传承,MG 在 2018 年再次以实际行动诠释 “性能与安全并行” 的品牌责任:当年,搭载强劲动力、可实现 6 秒破百的 MG6 上市,凭借极致操控迅速吸引大批年轻用户,但彼时社会上偶发的年轻群体驾驶事故,让 MG 意识到 —— 作为性能车型的引领者,不仅要提供 “快” 的产品,更要教会用户 “安全地快”。
正是这份品牌担当,MG 在全国范围内推出 “驾控训练营”:我们特邀 CRC(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全国冠军担任教练,联合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中汽联)打造专业培训体系,不仅在全国专业赛事场地开展实操教学,更为完成训练的用户提供赛车驾照考核通道 —— 让年轻用户在专业指导下,掌握驾驭高性能车型的技巧,将对速度的热爱转化为安全驾驶的能力,从源头降低驾驶风险。
如今回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少新势力品牌仅用数年时间便推出产品,虽以 “沙发、冰箱” 等配置吸引部分用户,但其设计思路仍难脱对合资品牌的模仿。在 MG 看来,品牌绝非短期速成的产物,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作为拥有 101 年历史的品牌,我们坚信 “长期主义” 的价值 —— 品牌不仅要做好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更要扛起社会责任与担当,就像从 1930 年的 “safety fast” 到 2018 年的驾控训练营,这份对用户、对社会的责任,早已融入 MG 的品牌使命,成为跨越百年依然鲜活的精神内核。
此次 MG 不仅带来了全球首款量产交付的半固态电池安芯版 MG4,以硬核技术筑牢纯电安全根基;更同步推出 MOLI IP 数字化体系,为用户触点注入 “有温度的互动”—— 这并非单纯的 AI 内容输出(正如我们关注到太平洋等平台的 AI 探索),也不是传统的信息传递,而是像 “新媒体三马” 所倡导的那样,跳出 “生产内容” 的思维,转向与用户的 “情感共鸣式互动”。
未来,MOLI 将成为用户身边的 “专属陪伴者”:无论是官网浏览、APP 操作,还是车机交互,它都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回应需求 —— 可能是根据驾驶习惯推荐安全出行小贴士,可能是在社群中主动串联同好话题,甚至会记得用户的用车偏好,让每一次互动都脱离冰冷的数字化流程,多一份 “懂你” 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依托 MOLI 打造的专属俱乐部,既是对 MG 1930 年成立 MG CAR CLUB 社群传统的延续,更是一次升级:从过去的线下同好相聚,到如今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情感社群,让全球用户都能在同一 IP 语境下找到归属感。
对于拥有 101 年历史的 MG 而言,MOLI IP 数字化绝非简单的 “年轻化噱头”,而是品牌进化的关键一步:它为 “年轻化” 注入了互动活力,让百年品牌贴近当下用户的沟通习惯;为 “全球化” 搭建了统一又温暖的触点,打破地域与文化的沟通壁垒;更为 “性能优化” 之外的品牌内核,补上了 “情感链接器” 的重要一环 —— 当半固态电池的安全硬实力,遇上 MOLI 的情感软实力,MG 便真正实现了 “既给用户驾驭性能的底气,也给用户一路陪伴的安心”,让百年品牌在新能源时代,既保有赛道基因的硬核,又兼具打动人心的柔软。
主持人:听到您分享这么多MG亮点,也可以感受到MG品牌技术、安全层面上的担当,也非常期待MG后续的产品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谢谢陈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