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新能源的讨论有点炸,什么“电车什么都好,就是电池垃圾。油车什么都差,就是油箱牛逼。”这句话突然就成了饭圈新流行语。看着大家争得那么热闹,我老王也忍不住想插两句。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油车到底会不会被淘汰,电车到底牛在哪儿,油箱和电池的“宿命对决”是不是已经分出胜负?
先想一个问题:你搬东西用手推车和用板车,哪个更省力?答案不用说。那为什么我们开车有些人还喜欢“烧油”?是不是也跟“习惯”有关系?但习惯能抵得过技术进步吗?我们一天到晚夸工业进步就是把效率搞得更高更省事,结果轮到出行还是觉得油车有“情怀”?
不过,咱说点实打实的,千万别让感情捆住了腿。你油车一脚油门下去,感受到的马力没错,可你没仔细想过,桶里那点油,烧了都去哪儿了?发动机能把汽油的能量全变成推力?别闹了!发动机烧一升汽油,最后真正驱动车轮的能量连四分之一都不到。一个接一个的物理定律卡着,热效率能做到30%已经算是天花板,平时堵车跑个十来公里,白白浪费成了常态。剩下那70%、80%哪里去了?全成了热浪、噪音、废气。
你肯定要说,哪里有完全高效的东西?确实,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零损耗”,但总有“谁损耗更少”的家伙。你看看电机,咱说现阶段主流的电机,效率分分钟95%、97%,基本不带脾气。电从电池到电机再到车轮,好家伙,就像搬新家一样顺溜。就算你质疑:“电也有发电损耗、传输损耗、充电损耗”,没错,这都是现实,但你加加减减算算账,电还真就更便宜。
我陪我朋友去加油站,一嘴唠叨,“现在油价又涨了,真是活不起。”一箱油没五百下不了地。一查电车账单,家用充电桩,5块钱跑100公里,真是“电都给你打折,油下楼都得翻倍”。你天天喊“电车充电麻烦”,可人家在小区慢慢充,早上醒来满电,压根儿没见到你的麻烦。你每个月油费上千,人家电费能花出花来。
话说到这儿,有人快要端茶倒水来杠了:“你电池冬天掉电快、续航缩水、换起来还贵得要命啊!关键时刻还得靠油车。”没错,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所以电车这些年一直在被吐槽,尤其电池这玩意儿,能不能再争点气?
别看现在电池还一肚子毛病,但资本和技术就像狼似的,全在盯这块肉。固态电池、氢燃料、超级快充……没人想一辈子用锂电池摊牌。等哪天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全突破,电车就真没短板了。回想当初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谁还不是天天揣俩充电宝?不也熬到现在没电焦虑了?车也是一样。
你说电池不行,现在有各种混动、增程,这玩意儿第一天出来就没人喊绝对不香。两头捞点好处,既能加油充电双管齐下,又能少花点钱多跑点路。暂时还找不到比汽油更方便的能源,混动就硬生生在时代缝隙里挣了个活路。
有些人爱问:“那油车就一定要被淘汰了吗?是不是大势所趋?”这个真得想想,什么是历史的发展?不是你家里那口老电视,守着影碟期待它能变成高清屏。技术只要做得更高效、更经济、更干净,老产品早晚得收拾包袱付出代价。你现在还能见到人带BB机吗?还有人非要用按键手机吗?
但油车还有没用处吗?当然有。汽油的能量密度、便捷补给,在目前这个阶段就是无敌。你去大西北,跑长途——谁还信电车没压力?这不是矫情,是现实。但你不能只拿特殊场景当普遍标准。大部分人城市上下班,路就那么几公里,一天能跑两三百公里的大多数都是跑运输的。这个场景下,油车挑不出一点可以骄傲的地方。
有人喜欢给电车贴个标签,“没灵魂、缺声浪、开起来像玩具。”但你不能拿十年前的标准评判二十年后的创新——时代熬到今天,真的很少有东西能靠“情怀”续命。看你家冰箱,什么啥都不带智能语音的,你愿意买?你觉得电动牙刷没劲,可为什么还要人推着牙齿自己刷?你用手机支付感觉方便,但当年拿现金刷POS是不是也觉得“有安全感”?
技术的进步不是因为你喜欢某个声音就会停了。“电车太安静,我不习惯”,可是你喜欢的那些发动机声,每一分贝都是浪费了的能量,不就是噪音污染?
想问问大家,你真想让城市噪音比夜市还热闹?你开油车是因为真的喜欢“声音”,还是因为对“新东西”现实有距离?
再换个角度,同样的问题:你真愿意多花那么多钱,只为了“传统”?油车的经济性、环保性,那是实打实的从口袋里掏出来的成本。电车或许现在还远不完美,但你得承认,每一年都在进步,买菜买米你都比价,为啥买车非要跟自己过不去?
当然,完全电气化还任重道远。电池短板、充电桩布点、发电结构转型、还有矿产环境压力,这都是现实问题。但有没有人认真思考,“如果每一个社会进步都要等到百分之百完美才去实行,”那人类还怎么有今天这么多突破?你等个火车头烧成完美状态,看看现在高铁全国跑,谁还记得当年蒸汽机的声浪?交通不是靠“回忆和情怀”往前走的。
最后说一句,别用“电车不成熟”当逃避技术进步的借口。就像“电池技术没突破”并不是我们坐在原地等答案。现在全球几乎所有资源都向新能源技术倾斜,你以为车企、资本天天烧钱是陪你玩的吗?他们都在抢新能源风口,就是知道电车才是下个时代的“牛棚”。
如果你觉得油车还有希望,那只能希望技术停滞,但历史很少给人这种机会。真到了底线,核能、氢能源都会卷进来。就是时间问题。
归根结底,技术进步不是靠嘴巴喊的,“灵魂”“声浪”“情怀”可以聊,但真到掏钱买车、为生活做选择的时候,你更应该关心“效率、成本、环境和趋势”。
电车的短板,科技正在解决;油车的短板,是技术的天花板。时代的列车已经启动,你非要在站台上等汽笛响完再上车,最后可能只有站票了。你觉得呢?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