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国庆节期间逛车展其实我挺有感触的,因为一走进去就发现油车的优惠力度明显大了好多,像那几款我观察了很久的车型,优惠幅度都在10万左右,也就是说,原来别的品牌差不多也是这个价了,现在倒变成了18、19万的区间。其实这也没啥特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新能源电车这么火。
说到这,我得先扯一下我自己买车的经历。去年年底,我打算换辆车,预算大概在30万左右,考虑到日常周末出行和上下班。那时候,油车不便宜,但新能源车价格也在逐步下降。我翻了看账本,百公里油耗大概9升,算下来油钱一公里大约0.7元,电费算上充电时间和少部分快充成本,电车大概0.3元左右。油车保养、油费更麻烦,可是那阵一直在上涨。
这次车展上我特别留意了汉兰达、银河M9和方程豹钛7,他们的价格折扣让我觉得,现在买车的性价比更高了。有趣的是,我朋友边看车边还打趣说:你说现在油车优惠这大幅度,是不是厂家盯着电车压力大?要不然也不用这么拼命降价。说白了,新能源崛起影响太大了,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格局被打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汉兰达降价过程挺有意思——这车以前是一款加价神车。你知道,丰田一直靠这个名字挣到盆满钵满,但去年开始它也遇到头疼的问题。第1️⃣阶段:市场上突然涌入很多模仿车型,比如一堆国产中型SUV,销量被挤压不少。丰田开始决定降价,入门版从19年约30万落地,降到现在的23-24万,都能搞定。
第2️⃣阶段:显然厂家不能一直靠降价维持形象,要抢眼球就得增配。于是汉兰达开始新版本推高配,比如配上大灯,前后杠装饰,L2辅助驾驶。到26款,还加了隔音玻璃、后排隐私玻璃和更大屏幕——基本上跟新能源车一样多黑科技。这样一来,老条款就更吸引人了,也能晃出点科技感。
问题来了——你说,厂家只会降价配件吗?实际上,也有厂商在用减配来保持利润空间。比如座椅、内饰变便宜了,但表面看上去一切都在升级。其实我觉得,下降的价格背后隐藏着风险,比如底盘、变速箱这些关键部件,难保有什么减配没有曝光。汉兰达用的是一台V6发动机,现在都用4杠换了,成本节约差不少。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这会儿,很多人不知道,降价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我觉得利多于弊:买得起了。反正我购买的时候,也得考虑二手车,估计保值率会变得更难预测。有人说:降价,会不会让车变得质量打折?我想,这要看厂家怎么操作。
我估计,部分厂家是薄利多销。以前一台车赚3万,现在一台赚1万但是销量翻倍。消费者当然高兴,毕竟那钱省出来能换个配置或是省下点油费。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低成本减配的操作:硬件减配但不告诉用户。这让我想到,很多国产车在降低成本的时候,最喜欢偷偷在底盘上动手脚。比如用更便宜的钢材,或者用低成本的变速箱换成国产品牌。
对了,你是不是也觉得,有些降价其实是以次充好?特别是在一些大厂的车型上,虽说外表看上去和以前一样,实际上用料变差了,但价格还比以前低了不少。我有个朋友做修理工,他曾经说:你要买那款汉兰达,别只看外表,底盘和里面的零件才是真正的看点。我也一直觉得,买车不能只盯着价格上涨的数字,技术和底盘用料那些,才是长久看得清楚的。
说回来,新能源车的降价其实也在连带影响燃油车。我记得去年,我关注特斯拉Model 3那个入门版,它的价格几次跳水,现在差不多就10多万,跟国产那些拼价格的电动车差不多。电车降价后,油车要想熬过这轮压力,少不了得拼命降价或是提升配置。
我还奇怪,很多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优惠,远远超过以往油车优惠。是不是觉得,越便宜的新能源车吸引力越大?还是单纯厂家想抢占市场份额?我估摸着,最后可能还会出现价格战,到底谁会笑到我还真不敢说。
一个细节,我之前看了下银河M9的配置,充满科技感,也不是很贵,但要说续航,估算是300公里左右(不确定,没细想过),但是就这点还算可以。方程豹钛7的优惠力度也很给力,毕竟,那车还是新上市,优惠措施一出来,客户反响都挺好。
(这段先按下不表)
所以,回来想想,现在买车,实际上比以前年轻人敢讲价多了。很多时候,我觉得,不光是价格,更多的是看用料和配置。你买到一台便宜的车,但它的底盘是不是用的好钢?变速箱、悬挂用的料是不是节省出来的?这一点,反而比价格更重要。
而且,我猜测,现在一些厂家为了冲销量,可能会在用料上打折。这只是我的猜测,没细想过详细的供应链环节。这么说吧,供应链就像餐厅的食材供应,便宜的原料,厨师(厂家)怎么做,都很难让菜(车)变得高端。
又跑题了。其实我觉得,买车就是个折中:预算、性能、用料、安全……你得平衡考虑。他们说车如人品,我倒觉得更像车像工艺品——底盘技术、制造工艺,才是最不容易看出来的那些真材实料。
对了,估算一下,百公里油耗成本比如说10升油,照这个(假设每升7元),大概70元。而电车每公里的充电成本,差不多0.3元左右,也就是30分钱。差不多一半。如果再涨一点,燃油车的优势可能就更明显了。你会觉得呢?
这会儿,又想到一个问题:你会不会对某些新车的降价策略感到困惑?比如别的事例,比如国内某厂商,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后,突然推出换代款,大幅涨价,叫人看的云里雾里。
所以,买车的事儿,真是挺复杂的。特别是此刻新能源车大潮,把价格战再次推向了高潮。有时候开着新车出去缴费或是修理时,那感觉总觉得价值感变了不少。
发个问:你觉得,未来油车还能走多远?还是说,几年的价格大战就能杀出一片天?
(本段先留白,等待你的回复——或者你有更具体的关注点,也可以告诉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