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故让我一直在想,摩托飙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绝大部分事故,其实都跟人的选择有关。不是有个段子说人啊,还是真的贱,我就觉得挺准的。你看那辆500cc的摩托,估算油耗在4-5L100km(这段先按下不表),行驶一个小时摩托平均油耗差不多在4-5升左右。光燃料成本,一小时就得20块吧?如果是飙车,公里数少但是油耗会更高,尤其高速下就算只跑二三十公里,油费也不算低。
我之前跟一修理工打了个招呼,他说:你知道那油箱被撞裂的把戏,不就是因为车速太快,基本上连刹车都来不及?油箱被撞就像咔嚓一声啪,燃油泄漏,油气一碰火就炸了。他的话让我有点敬畏:车辆的设计本身其实是安全的,但一旦超速,任何保护措施都等于耍流氓——这些护栏和安全帽,能给人提供多大的保护?我猜那个男孩戴的安全帽,估算防护面积只有他的头皮面积的50%,而在高速之下,没个全封闭式头盔就跟没戴一样。
对比我以前开过的车,比如说同价位的卡罗拉和福睿斯,差异就在于悬挂调校。你川行推到极限,悬挂的支撑点变得脆弱,车辆的反应就会很突兀。而飙车,就是把整个赛车冲刺变成了极限测试,这样的悬挂完全被破坏了。其实开发里讲线性响应嘛,但用生活比喻就是:你拿一根弹簧,正常荷载它弹得轻快,但超过极限,弹簧就断了。这场山路飙车,基本上就是把弹簧拉到断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俩年轻人起步其实就心里没底。女孩喝多了,身体还在发晕,男孩没有经验,硬着头皮整:一个毫无怯场的英雄梦。突然我想,或许他们也知道危险,但那种追求刺激的心态,从大学学的心理测试上就可以说,大部分年轻人都属于危险偏好型。这里就问一句,哪个家长心里不会慌?但偏偏,现实操作中,家长的管都扯淡,还是自己心里那块青春无敌的念头像个药,撑死所有警示。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那些现场的视频到底有多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人性就像一张复杂的网,有时候钩出了自己,更多的还是被快感缠绕。你会不会觉得,很多事故其实就像一道线断了,整个链条就崩了?
我在想,这条魔鬼公路,也许装了普通的摄像头和测速仪,但咱知道这东西到底起多大作用?夜深人静,飙车的屁股都跑到哪里去?是不是有人在心里偷偷觉得这个界线我还可以突破——就像我小时候偷偷摸摸偷苹果,知道不能吃太多,却又硬着头皮试。
一线销售说,去年我跟他说,重庆飙车族其实很复杂。年轻人里,某些人就是虚荣心太强,想在朋友圈‘炫耀’一把。真正操控摩托的,绝大部分都没经过系统培训,像那个男孩,可能只是在朋友圈炫耀了几次冠军奖杯摆着,就是没想过后果。
那我还会开始反问自己:这些事,究竟是驾驶技术不足,还是安全意识缺失?我觉得,后者才是真正的问题。很多飙车族,明明知道高速下的危险,但还是硬要飙——他们的脑袋里,信仰占主导:觉得我还能搞定。这个,还能后面,藏着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搞定之后,是亡羊补牢,还是一命呜呼。
说一句,没人会规避所有风险。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修理工,每次看到飙车的车,我都忍不住想:这个车,外表再酷,内核其实都靠不住。车子本身结构设计的,跟稳牌或极限也有关系。比如这辆摩托车,水箱破裂的故事其实很常见——高速撞击,钢管和水箱的连接点直接崩裂。生活里,不也是这样?支撑我们生活的框架,很多时候在剧烈撞击中,支撑线就断了。
我还记得那位居民说,海尔路上,夜半飞飙的声音少了很多,但心里明白,没了声音并不代表没事。那种虚无,反倒更让人不安。
会不会有人在想:为什么那些车速高得离谱的年轻人,就不能安安心心骑个普通车?其实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心态;更大概率,是成熟,还差得远。这种飙车,除了快感,还有一种叛逆在作祟。有些家长阻止不了,只能用更强硬的手段,但我觉得根本还得从教育和意识层次上做点事。
这段我先按下不表。有个细节:我想那顶工地安全帽,也许就是男孩最后唯一的保护,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还能只变成这样一场悲剧。而我还在想,要是谁的生命,像那安全帽一样脆弱,只是一瞬间的放松,就会变成永远的别离。这到底是为什么?——你说,最宝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也许,生命真的是一份触摸不到的东西,但那份脆弱让我每天都会悬着一根弦。飙车的他们,是否早已意识到:那条山路,可能只是死亡的舞台?或者,他们心中早就把意外转成了意料之外的精彩。
这思考还会不会有人接着往下想?或者,真实的管理,又能不能做得死死的?我不知道。只能看到那个夜晚的摩托残骸,有没有想过:这,是我人生的终点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