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的期中考:有人稳住阵脚,有人暗藏隐忧,谁能笑到最后

“蔚小理”的期中考:有人稳住阵脚,有人暗藏隐忧,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别只盯着造车新势力们第三季度的成绩单了,真正的考验,从第四季度才刚刚开始。

11月中旬这份姗姗来迟的财报季,更像是一场大戏的序曲。摩根士丹利最新的报告一针见血:Q3的表现基本在预料之中,真正的看点,是年底那个决定性的运营拐点,到底谁能率先撞线。

说白了投资人现在的心思,早已飞越了Q3的既定事实。他们在看什么?

一看车辆毛利率和费用控制,这是Q3的基本功,是里子。二看Q4的交付量和利润指引,这是信心,是市场的强心针。

看得更远的已经开始审视各家2026年的新车规划和定价策略,因为这决定了谁能在未来的周期性逆风中站稳脚跟。甚至,AI相关的软硬件这些“副业”,也正在成为估值中越来越重的砝码。

我们先看小鹏他就像班里那个发挥最稳的学生,不求惊喜,但绝不失手。

第三季度116万辆的交付量,稳稳落在官方指引区间内。204亿的营收,同样精准命中目标,这说明它的单车平均售价(ASP)保持得相当不错。

利润率这边车辆毛利率从14.3%微增到14.5%,这点微小的提升背后,是规模效应与G7、Mona 03两款新车成本压力之间的一场角力。最终,净亏损定格在5亿人民币左右,和二季度几乎持平。

主打一个“稳”字。

而展望第四季度新款P7的产能释放和X9增程版的加入,将是小鹏冲击更高交付量的底气,市场期待他能向13万至13.5万辆的台阶迈进。

“蔚小理”的期中考:有人稳住阵脚,有人暗藏隐忧,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再看理想曾经的利润王”,如今却品尝到了一丝寒意。

虽然第三季度依旧保持着盈利,但细看之下,多项指标已亮起黄灯。

93万辆的交付量虽然达标,但257亿的营收却环比下滑了15%。原因何在?MEGA车型影响了销量组合,终端折扣也在增加,赚钱的难度变大了。

更关键的是利润由于i8和i6两款新车上市,研发和销售费用双双上涨,直接导致公司从二季度的盈利8亿,转为三季度的运营亏损2亿。单车利润更是从近万元的高点,暴跌至不足三千元。这无疑是一记重拳。

考虑到10月份销售的些许疲软,市场对理想Q4的交付指引也变得谨慎起来,普遍预期在10.5万至11万辆之间。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i8和i6的积压订单上,想看看理想的护城河究竟还有多深。

“蔚小理”的期中考:有人稳住阵脚,有人暗藏隐忧,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它在第三季度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成本保卫战”。

虽然87万辆的交付量只是刚刚触及指引区间的下沿,但环比21%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

真正的亮点在于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初见成效,运营费用环比减少了3个亿。车辆毛利率也回升了2.2个百分点,达到12.5%。这一系列操作,成功将净亏损从二季度的50亿,收窄到了43亿。

钱还在烧但火势明显变小了。

而蔚来的故事高潮部分显然留给了第四季度。报告给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预测:交付量或将环比暴增72%,一举冲上15万辆的惊人高位!

这几乎是一场豪赌赌注就是子品牌乐道L90和新款ES8能否成为引爆市场的“王炸”。这一季,将是验证蔚来多品牌战略成败的关键时刻。

(参考信息来源:《造车新势力三季报焦点:Q4能否迎来全员盈利时刻?》华尔街见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