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靠着中国供应链撑起半壁江山的特斯拉,居然要对中国供应商“开刀”了!
21.1亿美元!不是小数目!
特斯拉一句话,这笔巨款直接砸给了韩国三星SDI!
三年ESS储能电池供应协议!白纸黑字,板上钉钉!
这哪是普通的合作?这分明是给中国供应链“亮红灯”!
更狠的还在后面!
据《华尔街日报》爆料:特斯拉已经给全球供应商下了死命令——未来1-2年,所有为美国工厂生产汽车的零部件,必须彻底排除“中国制造”!
金属外壳?换!
座椅面料?换!
电子模块?换!
连之前一直依赖的中国磷酸铁锂电池,也被特斯拉“叫停”了!
更吓人的是,通用汽车也跟着凑热闹!宣布要在2027年前,把所有中国产零件从供应链里“清干净”!
这波操作,直接在全球汽车圈掀起了“地震”!
中国网友炸了:“特斯拉这是忘恩负义?”
供应商慌了:“合作多年,说断就断?”
行业懵了:“中国供应链,真的要被替代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特斯拉“去中国化”的真相——这不是简单的供应链调整,而是一场关乎全球产业格局的“生死博弈”!
突发!21亿大单砸向三星!特斯拉给中国电池厂商“泼冷水”!
先看一个炸裂的消息:2025年11月5日,韩国三星SDI突然官宣——和特斯拉签下了一份总价值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21.1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合作内容很明确:未来三年,三星SDI要给特斯拉供应ESS(能源存储系统)电池!
21.1亿美元!这是特斯拉今年在储能电池领域最大的一笔订单!
消息一出,中国电池厂商集体“沉默”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特斯拉的储能电池和电动车电池,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这些中国电池巨头,都是特斯拉的长期合作伙伴!
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中国产能占了全球80%以上!成本比韩国、日本的电池低15%-20%!技术成熟度更是没话说!
特斯拉为什么放着性价比更高的中国电池不用,非要花大价钱找三星?
答案藏在这份协议的“潜台词”里——这是特斯拉供应链“去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有行业分析师直言:“特斯拉和三星SDI的合作,不只是买电池那么简单!这是在为后续全面替换中国零部件铺路!ESS电池是储能业务的核心,把这块交给三星,相当于提前切断了对中国储能供应链的依赖!”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疏远”中国供应商!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称:特斯拉美国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已经开始减少中国零件的使用!
从最基础的金属外壳,到座椅的面料,再到车载电子模块……一批合作多年的中国供应商,突然接到了“暂停供货”的通知!
有中国供应商无奈表示:“我们之前为了配合特斯拉的产能,专门建了新厂房、采购了新设备!现在说不用就不用,前期投入的钱都打了水漂!”
这波操作,真的太扎心了!
特斯拉到底想干什么?
是中国供应商的产品不行了?还是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狠!1-2年清空美产车中国零件!通用紧跟,供应链“大清洗”来了!
如果说21亿订单是“信号弹”,那特斯拉接下来的操作,就是“实弹攻击”!
11月16日,《华尔街日报》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特斯拉已经正式要求所有供应商——在未来1到2年内,为美国工厂生产的汽车,全面替换掉所有中国产零部件!
1-2年!时间紧迫到让人窒息!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现在美国特斯拉工厂里,每一辆车用到的中国零件,未来都要被换成其他国家生产的!
从一颗小小的螺丝,到复杂的车载芯片,再到关键的电池组件……一个都不能留!
更可怕的是,特斯拉不是“孤军奋战”!
通用汽车紧接着宣布:计划在2027年前,彻底清除供应链里的中国零部件!优先选择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的供应商!
两大美国车企带头“去中国化”,这是要掀起供应链“大清洗”吗?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国!
据统计,美国车企的供应链里,平均每辆车要用到200-300个中国产零件!涉及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领域!
突然要把这些零件全部换掉,谈何容易?
有供应商吐槽:“特斯拉要求1-2年换完,可很多零件只有中国能大规模生产!比如某些特殊的电子模块,全球80%的产能都在中国!找其他国家的厂商,要么产能跟不上,要么成本涨一倍!”
那特斯拉为什么非要“赶时间”?
背后的原因,和美国的“政策压力”脱不了干系!
真相!关税+法案“双杀”!特斯拉是被逼的?
很多人疑惑: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赚了这么多钱,为什么要冒险“去中国化”?
答案很简单:不换,就亏大了!
第一个“紧箍咒”:高额关税!
自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一路飙升!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关税,甚至达到了25%以上!
什么概念?
假设一个中国产的电池组件成本是1000美元,加征25%关税后,特斯拉就要多花250美元!一辆车要用十几个这样的组件,算下来每辆车的成本要增加几千美元!
对于特斯拉这样靠“规模化降本”的车企来说,这无疑是“割肉”!
第二个“紧箍咒”:《通胀消减法案》!
美国2022年出台的《通胀消减法案》里有一条关键规定:只有电动车的电池原材料来自美国或美国的“友好国家”,才能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中国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
这就意味着:特斯拉在美国卖的中国电池电动车,不能给消费者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符合条件的车企比,失去了价格竞争力!
为了拿到这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特斯拉只能“忍痛割爱”——停止使用中国产的磷酸铁锂电池!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计划在美国内华达州新建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就能投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斯拉在美国建电池厂,就是为了彻底摆脱对中国电池的依赖!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如果特斯拉不用中国零件,虽然采购成本会上升10%-15%,但能拿到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还能避开25%的关税!综合下来,反而更划算!”
原来,特斯拉的“去中国化”,不是“自愿”,而是被美国的政策“逼”出来的?
可即便如此,中国供应链的损失,还是让人揪心!
能成吗?中国供应链的“硬实力”,不是说换就能换!
虽然特斯拉态度坚决,但很多人还是想问:特斯拉真的能在1-2年内,彻底替换掉中国零部件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因为中国供应链的“硬实力”,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第一,中国有“不可替代”的产能优势!
就拿汽车零部件来说,中国有超过10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从原材料加工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成品组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中国的产能占全球80%以上!其他国家想在短时间内追上这个产能,几乎不可能!
再比如车载电子模块,中国企业的产能可以满足全球一半以上的需求!而且交货周期短,能快速响应车企的订单变化!
特斯拉想找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替代?光是产能这一关,就很难过去!
第二,中国有“碾压级”的成本优势!
中国零部件的成本,比美国本土低20%-30%,比韩国、日本低15%-20%!
就拿座椅面料来说,中国产的每米成本比美国产的低5美元!一辆车要用十几米面料,算下来每辆车能省几十美元!
如果特斯拉全面替换中国零件,采购成本必然大幅上升!最终要么自己承担成本,要么提高车价——不管哪种,都会影响特斯拉的销量!
第三,中国有“成熟的技术优势”!
很多人以为中国零部件只是“便宜”,其实技术实力也很强!
比如宁德时代的4680电池,能量密度比三星的同类电池还高5%!充电速度也更快!
再比如车载芯片,中国企业已经能生产车规级的MCU芯片,满足中低端车型的需求!
特斯拉想找技术更好的替代者?短期内很难找到!
有供应商透露:“特斯拉已经找了一些东南亚的供应商,但他们的技术不成熟,生产的零件合格率只有80%,远低于中国供应商的99%!特斯拉只能一边试产,一边返工,进度根本跟不上!”
所以,特斯拉的“去中国化”,看似坚决,实则困难重重!
1-2年的目标,很可能只是“画饼”!
中国厂商慌了?不!挑战里藏着大机遇!
特斯拉“去中国化”的消息传来,很多人担心中国供应商会“倒闭”!
但事实是:中国厂商没有慌!反而在积极寻找“破局之路”!
第一条路:深耕国内市场,绑定中国车企!
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这些中国车企的销量越来越高!对零部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之前给特斯拉供货的中国厂商,纷纷转向国内车企!
比如某生产车载电子模块的企业,虽然失去了特斯拉的订单,但很快和比亚迪签下了更大的合同!产能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30%!
有企业负责人说:“之前依赖特斯拉,总觉得不踏实!现在和国内车企合作,不仅订单稳定,还能一起研发新技术!反而更有安全感!”
第二条路:“出海”布局,绕开关税壁垒!
很多中国零部件企业,开始在东南亚、墨西哥、欧洲建厂!
这样一来,生产的零部件可以标注为“东南亚制造”或“墨西哥制造”,既能避开美国的高额关税,又能继续给特斯拉、通用等车企供货!
比如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美国建了电池工厂!未来生产的电池,就能符合美国《通胀消减法案》的要求,重新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
第三条路:提升技术,进军“高端市场”!
中国供应商不再满足于生产中低端零部件,而是开始研发高端产品!
比如某企业研发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传统锂电池高50%!充电10分钟就能跑500公里!已经吸引了宝马、奔驰等车企的关注!
有专家说:“特斯拉的‘去中国化’,反而倒逼中国供应链升级!从‘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这才是长久之计!”
所以,特斯拉的“离开”,对中国供应链来说,不是“末日”,而是“升级的契机”!
网友炸了!支持还是反对?评论区吵翻了天!
特斯拉“去中国化”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分成了三大阵营,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特斯拉的网友说:
“企业都是逐利的!特斯拉这么做是为了生存,没什么错!”
“美国的政策摆在那,特斯拉不换零件不行啊!换做其他车企,可能也会这么做!”
“中国供应链应该靠实力留住客户,而不是靠‘感情牌’!”
反对特斯拉的网友则怒了:
“特斯拉忘恩负义!疫情期间,是中国工厂帮特斯拉恢复产能,现在居然要踢开中国供应商?”
“中国市场给特斯拉贡献了多少销量?现在反过来打压中国供应链,太过分了!”
“有本事别在中国卖车啊!一边赚中国人的钱,一边搞‘去中国化’,吃相太难看!”
还有一部分网友保持中立,理性分析:
“特斯拉的‘去中国化’,本质是美国政策的产物!不能全怪特斯拉!”
“中国供应链不用怕!只要技术过硬、成本有优势,总有车企会选择我们!”
“与其骂特斯拉,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才是关键!”
评论区里,还有很多中国供应商的留言,让人泪目:
“我们不会放弃!会继续研发更好的产品,让特斯拉后悔!”
“失去一个特斯拉,还有千千万万个车企等着我们!中国供应链,加油!”
这些留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和“底气”!
深度思考:特斯拉“去中国化”,是全球供应链的缩影?
特斯拉的“去中国化”,不是个例!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推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鼓励美国企业把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或美国的“友好国家”!
通用、福特、苹果、三星……很多跨国企业都在调整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供应链要“重构”了?
中国供应链真的要“失宠”了?
其实不然!
因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是“效率”和“成本”!
中国供应链之所以能在全球立足,靠的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全产业链”的优势!这些优势,不是短期内能被替代的!
就像疫情期间,中国供应链的快速恢复能力,让全球车企、电子企业都看到了中国的“可靠性”!
即便现在有政策压力,很多企业也只是“表面调整”——比如把最后一道组装环节放在东南亚,核心零部件还是从中国采购!
有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依然增长了8%!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只下降了2%!
这说明:美国车企虽然嘴上说“去中国化”,但身体很诚实——还是离不开中国零部件!
所以,特斯拉的“去中国化”,更像是全球供应链调整中的一个“小插曲”,而不是“主旋律”!
中国供应链只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断升级技术,就不用担心被“替代”!
结尾:特斯拉的选择,错了吗?中国供应链的破局之路在哪?
特斯拉的“去中国化”,到底是对是错?
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如果特斯拉能在1-2年内顺利替换中国零部件,拿到税收抵免,降低关税成本,那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但如果替换不顺利,导致成本上升、销量下滑,那可能会成为“战略失误”!
而对中国供应链来说,不管特斯拉怎么选,我们都要走好自己的路!
第一,继续深耕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掌握了别人没有的技术,才能不被轻易替代!
第二,拓展多元化市场,不要依赖单一客户或单一国家!国内市场、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都有巨大的潜力!
第三,加强产业链协同,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中国供应链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一次挑战,都会让我们更强大!
最后,想问问大家:
你觉得特斯拉能顺利实现“去中国化”吗?
你看好中国供应链的未来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也请大家点赞、在看、转发,让更多人关注中国供应链的发展!
中国供应链,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强大的中国供应链!
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