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东风日产一露面,大家都盯上了N6。单从官方公布的细节来看,确实挺扎眼的。尤其是外观设计,延续了N7的那套极简风,几乎没有多余的线条,整得像个工艺品。你看那全车24个风阻点的优化,风洞测试78小时,模拟600轮,才把风阻系数压到0.248,这个数字在纯CP值比拼里挺有意思的。
我在想,工厂到底投入了多少?当然不只有风阻,还包括前脸的V-Motion,贯穿式LED灯带,以及车身比例用黄金比例的设计,视觉上确实很纯净。同样价位的友车,比如某国产合资,也尝试用这种极简外观,但实际上做工还是有差,N6的车身线条更流畅,比例调整得更合理。你有注意到,黄金比例这个说法,实际用在车里,觉得能看得出格调不?我自己用尺子稍微比了比,宽高比算起来差不多1.26,恰到好处,不像某些车,比例偏奇怪,明显不对称。
中段又跑题了,先不说细节。
车身尺寸:4831×1885×1491,轴距2815mm。比起一些中型车,轴距偏长,坐起空间还算宽敞。特别是后排腿部空间——我翻阅了一下相关的测试数据,估算每个人坐后排,腿能伸开大约两拳左右。估算嘛,毕竟没有实测,但根据比例,够用了。就像我有个朋友买车,车子坐进去完美享受,但我每次见他坐后排都觉得那空间还行,没啥抱怨。但他不上高速,一去长途就叫累。
这个车的尾部设计挺巧的,双曲率掠风之翼鸭尾,用意肯定在空力学。宽度占尾门90%的贯穿灯,亮起时,那条龙似的尾灯,夜里确实醒目。虽然只是个中型车,但它能把风阻系数做到0.248(这是我猜的,有点小保守),说明风洞里面的追求极致做得还挺咬合的。有朋友问我:是不是风阻还跟车身严重贴合有关?我觉得车身设计的每微米都得经过反复推敲。
这次让我对N6的最大期待在动力系统。它用的1.5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5千瓦,跟别的同平台车的发动机差不多(估算下,差个2-3千瓦,不算多大区别)。但最关键的还是插混系统:驱动电机最大155千瓦,电池容量21.1千瓦时,纯电续航125公里到130公里。这个续航,我觉得比我预估的还好——毕竟这个价位,不开快,一天上下班一趟,基本够用。这里面也有点留白,我在想,或许下一步,是不是会用更大容量或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但成本也得考虑,否则价格会飙升。
说到价格,我猜它的正式预售价格应该在非常原则上的比如15-17万之间(这个区间确实不好说太多,大家心里有个数)。而且,考虑到东风日产之前销售的模样,不会太离谱。
你们知道吗,销售那句这车实际操控比图上好很多让我挺感慨的。虽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印证了工厂在调校上的用心。很多车在展厅看着挺好,但实际开起来就差点意思。N6这些设计细节,比如车身黄金比例、风阻优化,哪怕是开快了,拉风翼也不会摇摇晃晃,心里少了点担心。
不过我得说,研发和供应链这些事儿,就像蒸馏酒,喝起来纯正,但中间调配必须细心,不然出错就变味。你想想,供应链那端,磷酸铁锂电池传统上,成本和质量控制都没问题,但性能上容易受影响,所以东风日产用的这个电池,实际表现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像是跟朋友聊天时提到:你觉得,车厂VS供应链,哪个更难搞?朋友说:都难,要是车厂有一百个技术人员,供应链至少得几百。外行听后也是这么觉得。
话说回来,诚实讲,我对这车没想像中的那么既期待又疑虑。难免觉得可能会在某些细节上被掣肘。比如它的保值率(我随便心算个数字,大概70%左右,保温泽瀚郎时会变化)——毕竟新推出的车型,市场反应还得观察。
你们问我:如果是你,会买吗?说实话,我还真没打算换,但下一次朋友问起我,看了几遍实车照片后,心里总觉得这个车离我越来越近了。可能就是那种靠得住且还挺好看的感情吧。
有一点我想让你们特别关油耗仅仅是个估算值(不确定),估算在百公里大概6-7升,当然得看你怎么开。你自己开也知道,拉高速跟市区其实差很多。纯电模式能用多久?我觉得,125公里到130公里算不错,但比起有人实际测的124公里,还得加点调料。
最后这个细节:走在路上,我经常会被问这车多少钱?或者发动机是不是那种能跑很多年的?我觉得,大家关注点太偏了——真正决定是不是值的,是那份买车时的心情和生活中能带来的便利感。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想问:你们觉得自己在选车时,更看重技术细节还是整体体验?我自己,偏向体验,但对技术的理解也在一点点增长。
——(这篇还没写完,留点悬念给自己)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