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

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

昨天看行业新闻,突然觉得挺有意思的。沃尔沃要出的新电动车,名字叫EX60,预计2027年上市。这次最大亮点,居然不是自己研发平台,而是直接用了极氪7X的底盘。这个事我当时还跟朋友开玩笑,欧洲传统豪门,终于开始借中国技术了?其实思考一下,这背后透露出点什么。

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有驾

我翻了翻资料,EX60的最大续航达802公里,用的是900V的高压系统。这个续航在中国新能源车里并不稀奇,百公里充电时间也相当快。问题是放到欧洲市场——尤其是奔驰、宝马那边,续航在500多公里就相当普遍。你要说这个搭配,差距很明显。这也挺符合欧洲的技术焦虑。

我记得之前修理厂的师傅跟我说过一句:欧洲车最怕的,是技术核心都在中国。这话没错。从研发到制造,欧洲品牌的研发实力其实不如以前了,尤其是高压平台、快充网络这块,投入大,建起来很慢。反观中国,2023年的快充技术,已经基本能实现百公里5分钟以内充满,续航也突破1000公里大关了。根据我估算,制造一辆EX60的成本,电池占了50%以上,使用宁德时代的4680电池,估计百公里电费(耗能)在12元左右。其实不高,对品牌来说还能接受。

举个细节,昨天我跟朋友聊这个,他建议你沃尔沃还是欧洲的,高端牌,他敢用中国底盘恐怕也是深思熟虑。我当时没细想,但感觉他说的有道理。这其实像个双刃剑:欧洲品牌不可能只靠设计卖价格,还是得借助强大的供应链,特别是核心零件。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未来大众、标致、甚至奥迪,可能都不会排斥借船出海。

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有驾

然后有个问题:这个EX60未来会不会成为中国和欧洲合作的新模板——比如平台合作+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品牌的风格?我猜,没细想过,但目前看起来,类似模式应该会越来越多。

对比宝马iX的续航、快充、智能辅助,EX60用极氪的千里浩瀚H7辅助系统,讲究走中国式智能路线,不单靠摄像头,还加入激光雷达。多像极了理想L9那种结合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可惜我没看到实际体验,只能猜测,估算千里浩瀚H7反应速度应该不错(不知道是否真比国产的系统更强?),但整体来说,在欧洲市场,这样的配置其实差异不大。毕竟,欧洲用户更看重品牌、设计和用车体验。

但我也在想,沃尔沃为何不自己研发这套系统?省事!搭载极氪+宁德这个组合,省去了繁琐的研发流程。我觉得这反映出欧洲车企的焦虑:自己技术跟不上,只能寄希望于中国供应链。

就这个方面,我还想到一个细节,就是中国电池国产化的趋势。公司内部消息,我曾听到关于国产电池占比逐步提高的讨论。多半,未来几款新车都可能用宁德、比亚迪等厂商的电池。这样一来,核心零件国产化,不仅成本控制得更好,还能在政策上占优。

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有驾

我还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车企舍不得把底盘、平台交给中国?是不是害怕挡住601以外的更大市场?或者说,欧洲品牌担心质控和品牌影响?可能,恐怕都不是。实际原因,还是核心技术自己不够强,怕丢掉技术掌控权。但话又说回来,为了符合新趋势,不合作,难道还能不被市场抛下?

你们觉得,未来欧洲自己还可能搞出全自研的高端平台,还是会越来越多像沃尔沃这样的合作模式?尤其是在电池、底盘、智能系统这块,中国再次站到桥头堡位置上。

对了,顺便提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数据——快充5分钟充满,续航900公里的电动车在中国挺常见,但这在欧洲,算是顶配。这让我觉得,事情变得不止技术那么简单,更像是全球供应链的新平衡。

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有驾

这其实也让我反思:是不是有点像高端品牌坐标在变,设计还在欧洲,核心技术交给中国?这模式,后面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

大概到这里,心里还有个疑问——华为和比亚迪之类的公司,下一步会不会也开始入侵欧洲的高端市场,用技术突破占领更多入口?毕竟,现在的欧洲车企,技术焦虑可能已变成焦虑症了,只能依赖中国的硬核技术来补充。

EX60这车,不只是一款新车那么简单,它代表了欧洲制造业——以及西方车企的一种焦虑和变革。是谁的技术主导?谁又能真正把握住长续航+智能这两手牌,走得更远?

沃尔沃EX60即将上市,采用中国极氪底盘实现长续航与智能驾驶,彰显欧洲车企技术焦虑与中国技术崛起的新趋势-有驾

说真的,我挺想知道——如果你是未来欧洲车企的CEO,会怎么想:自研还是合作?还是干脆放心把核心交给中国企业包办?这问题,我也还在思考。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