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牛背山下来,站在山顶看那云海翻涌,心里突然冒出个问题:这个方盒子SUV,怎么能这么猛?就这三五天的体验,我觉得未来的年轻人驾驭它,得有点储备。
你瞧那辆iCAR全新超级V23 S版,配了个手握455马力的电动机。估算,在极速BOOST模式下,0到100秒钟能到4.5秒(样本少,估算啦)。心里也在想,这车带给你不只是快,还有那种我能越界,我能踢弯的感觉。一开山路,就觉得它不太像一般那种笨重方块,轻巧得让人觉得这车是不是调过软硬?实际上,悬挂确实调得挺硬,特别是那次跑山的反馈,仿佛在开一辆激进版的小跑车。(这段先按下不表)
让我反复摸索,尤其是在山路里转向那刻,感觉它的转向比我想象的要细腻——可能是P-EPS助力系统帮了忙吧。问一下自己,难道像这个价位还能兼顾操控和大空间?能啊,真心比我之前试过的几款紧凑电SUV都要滑得顺。你知道吗,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车门扣起来的模样,呃,个别细节挺用心的,就是这个方块感,反而更让我觉得稳。
嗯,可别以为只会开山路。这辆车日常实现亿点点变化挺厉害,但对比另一款同价位的SUV,比如某国产品牌的小型SUV,它在底盘支撑和直线响应上,差距还是挺明显的。比如在城市快速变道时,这车的侧向支撑能让我多了点信心,而那辆车就会有点摇摇晃晃。其实我觉得,硬朗的悬挂配置,是为了更好的操控,但高速上的颠簸感,我还是觉得它要再调调。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因为我一直在想:它到底有没有可能在真实越野条件下保持表现?——这个我还不敢给全盘定论。越野场地那点轻越野能力,虽然不坏,但还是要看你换什么胎、载多少重,否则别期待它像普拉多一样豪迈。
对了,那天我和旁边的修理工聊,他笑说:电动越野车,实际上会比燃油车更难磨合。我当时挺嫌麻烦的,想这车那么复杂,要是出故障,得大动手弄。供应链里似乎早就意识到,电池管理系统和关键零件的稳定性,是这车打胜仗的关键点。你看那81kWh磷酸铁锂电池,按心算百公里成本,大约比传统燃油车低点(假设燃油成本每公里0.3元,电费每公里0.1元,心里还挺复杂的,省到心里甜)。
还有个问题一直萦绕:这车的安全性怎么保障?加速那么猛。真要用在城市里会不会会惹祸?我觉得,虽然没有具体数据,官方标的4.5秒提速在实操上还是挺快的。尤其是在山路爬坡时,那爆发力让我们同事都惊叹,甚至像个弹簧一样响应。但我心里又在想:年轻人喜欢猛嘛,出事谁背锅?这也是个问题,这种车得心存敬畏。
我自己其实挺喜欢这辆车的外观。看它那方方正正的造型,原厂配件还能改得挺有个性,像赛博风的装饰,挺带劲儿。它最大的魅力还在于那股动力给力,破天荒的即刻响应。你知道吗?我试着用这个车提速,发现它的刹车距离,约在36米左右,跟官方数据差不多,也挺稳定。要不是我在山路里,那种超出预期的动力表现,估计我早就来个漂移了。
说到这,忽然想到一点:或许这辆车是理想中的那种,既有火力,也能日常跑跑山。可我心里还是在打问号,比如它能不能应付连续长途,电池耐久度有没有问题?(这点没细想过,纯粹猜测,估计还行吧?)
其实我挺纳闷,谁会真正买它?是喜欢越野改装的二次玩家,还是城市里的朋友,想找点羡慕的眼神?你看我同事那句话:那么大马力,平时街上开,大概就是个脱离实际的炫耀吧。我自己也觉得,别盲目,毕竟这车毕竟是年轻人的第一辆大马力电SUV,还不能忘了安全、续航、稳定这几颗心。
临场感触挺多。虽然我对它的山路表现很满意,电子辅助帮助不少,但高速时的摇晃感,还是让我觉得,有待改进。打个比方,就像一只跑得快的小猎豹,平时跑跑市区没问题,到高速上突然转高角度弯,那种左右摇晃的感觉,还真需要再炼炼。
换句话说,在我看来,这车未来可以改的空间很大。像加个外观包,换个性能轮胎,甚至OTA升级,听说其实很简单——燃油车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还记得我朋友说的话:年轻人谁不想买快点的,还不用油钱,真是梦幻。确实无可厚非,但驾驶它有点心累——毕竟,动力猛,责任也大点。这辆车就像是一只刚刚驯养的小虎苗,还需要时间去打磨。
这辆车能在15万级别,达到这样燃爆的状态,挺令人感叹的。只怪我总觉得,主动安全和自动辅助功能,还得领跑一把,才能真正让人放心。未来这个市场,是不是还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方盒子或者快马加鞭的电动车?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能用多快的速度,去打破方块的定义?我其实挺期待的,把这辆车放在家里,夜晚它的光影是不是也会让我多想点什么?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