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当保时捷都开始白菜价’甩卖,我们还在为‘面子’挤破头吗?”
各位老铁最近汽车圈里最炸裂的新闻,莫过于咱们熟悉的“BBA”们老大哥——保时捷,居然有点儿扛不住了!我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标题党,而是实打实的,人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那叫一个“跌跌不撞”。
听我慢慢道来这事儿吧,有点儿意思,也挺让人深思的。
从车坛神话到清仓甩卖”,保时捷怎么了?
你还记得吗前两年谁要是能开一辆保时捷,甭管是911的跑车风姿,还是卡宴的霸气侧漏,亦或是Macan的精致运动,那绝对是人群中最靓的仔。路边豪车停一溜,保时捷一闪现,那感觉,就是“低调的奢华”,自带BGM,气场直接拉满。
可最近呢我几个在4S店打工的朋友,那叫一个愁眉苦脸。最近一次吃饭,他们偷偷告诉我:“哥,你都不信,那官方指导价得57.8万的Macan,现在我们这边喊价,35.8万就能落地,你说这叫啥事儿?这不就是六折出血大甩卖吗?”
我当时就嚯地一声,这价格,都快赶上国产一些中高端车型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保时捷,现在居然跟“白菜价”似的,摆在眼前,任人挑选。这景象,别说年轻人了,连我这个老司机都忍不住多瞅两眼:“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保时捷吗?”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悄悄埋藏在财报里的“硬核”数据。10月24号那份成绩单,看得人心头一紧:保时捷第三季度,单季居然亏损了9.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就是80个亿!再看看前三季度,利润同比暴跌99%,就剩下可怜的4000万欧元。这可是保时捷上市以来,最难看的一份“成绩单”了,而且是头一回在单季度栽这么大的跟头。
保时捷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战略调整”和“市场不好搞”。听听,多官方、多“体面”的解释。可咱们这些在江湖上混的,谁不知道,这最狠的一刀,那是中国市场给捅的。
国产新势力成了保时捷的“滑铁卢”?
谁能想到这个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竟然成了保时捷的“滑铁卢”!以前,撑起保时捷半边天的,不是那辆辆经典、光环加身的911,而是卡宴和Macan这两款SUV,它们俩妥妥的就是保时捷的“利润奶牛”。
可现在呢国产新势力们,那真是一点不含糊,直接把刀架在了“奶牛”的脖子上。你敢信?20多万的国产电动车,百公里加速居然比百万保时捷还快!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你看理想、问界、蔚来这些品牌,它们差不多一半的价格,就能给你提供更大的空间、更智能的车机系统,舒适性也一点不输。
我之前参加一个试驾会,遇到一位老卡宴车主,他跟我唠嗑时,上来就是一句:“哥,我告诉你,我换了问界M9之后,肠子都悔青了!”他接着说:“以前就图个面子,开个保时捷别人都高看一眼。现在发现,语音控制能把手解放出来,自动泊车太省事了,带着家人出去玩,这才是真香啊!”
你看消费者也不是傻子。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能买到更香的体验,更好的配置,更智能化的服务,谁还非得死盯着那个“车标”?“面子”这东西,在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科技面前,好像也没那么值钱了。
逼宫与崩塌豪华车的光环,还在吗?
这股风潮在2024年5月那波“史上最大逼宫”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经销商当时都快哭了,说库存车能放120天,是行业警戒线的3倍!很多门店全靠金融业务在那儿“输血”,勉强维持。
更要命的是保值率这玩意儿,也说崩就崩。我有个哥们,2021年花了150万落地一辆帕拉梅拉,结果现在呢?二手车商直接报价60多万,这简直是“跳楼价”了!以前买豪车,很多人还指望着它能“保值”,甚至“增值”。可当豪华车连这个“能升值”的属性都丢了,那它和普通车,除了那个LOGO,还有啥区别?
所以说中国市场的外患”还没解决,保时捷自己“电动化”的“内忧”又炸了。
你以为保时捷不想变人家早早喊出了口号,说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要超过80%。可结果呢?听着挺热闹,实际行动却“雷声大雨点小”。骨子里,还是那种“燃油车时代”的傲慢。
就拿去年上市的纯电Macan来说,起售价就高达72.8万,新款Taycan更是直奔103.8万。它以为把燃油车的定价逻辑往电动车上一套,就能稳稳守住豪华车的身段。可它忘了,在电动车这个新赛道上,拼的是实打实的技术体验,拼的是用户能不能爽,而不是你那点“品牌光环”。
市场是诚实的用脚投票的结果是: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纯电车型占比才23%,离它自己设定的目标,那叫一个“十万八千里”。没办法,今年9月,人家只能“紧急掉头”:推迟纯电车上市,延长燃油车的“寿命”,甚至连电池都决定“不自己造了”。这一顿折腾,据说是烧了27亿欧元,全年预计得花31亿!钱是花了,可电动化的路,却越走越偏,方向好像都不太对了。
内忧外患下的自救,能奏效吗?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那边又来了一刀——关税。保时捷没在美国建厂,车全靠进口。2025年前九个月,光关税就多花了3亿欧元,全年预计得损失7亿。你想涨价?可现在车都卖不动了,涨价岂不是没人买了?这简直是个死循环,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被逼到墙角的保时捷终于开始“自救”了。听说计划裁员近4000人,还在上海设了研发中心,专门搞本土化的车机系统。
你看它引以为傲的性能”,现在被国产电动车“技术性碾压”;在年轻人心里,“豪华光环”也没以前那么耀眼了。靠裁员、降价来“救急”,真的能摸到病根吗?我觉得,这治标不治本啊。
这事儿其实不止保时捷一家。放眼望去,宝马、奔驰这些百年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也栽了不少跟头。根源都在哪儿?我看,就是放不下那百年的“架子”,不愿承认,或者说,不敢承认——豪华的标准,已经变了。
从六折甩卖到巨亏80亿”,保时捷这回给所有想“百年老店”的传统车企,敲响了响亮的警钟:时代真的变了!
现在消费者的心智早就从过去那种“认标不认车”的时代,进化到了“体验至上”的时代。你能不能放下身段,像国产新势力那样,真正从用户的思维出发,把钱花在用户能感知到的地方,比如车机系统、智能驾驶、乘坐舒适性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的时代活下来。
要是还活在过去的辉煌里,觉得一个“车标”就能横行天下,那下一个被甩下赛道的,恐怕就是自己。
这几年我们看到太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因为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保时捷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它还能找回属于自己的“荣光”吗?还是会被时代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
它引以为傲的性能被国产电动车技术性碾压;在年轻人眼里,豪华光环也没以前亮了,靠裁员、降价救急,真的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吗?
这不光是保时捷的困境,更是所有还在纠结“面子”和“里子”之间,还在用老一套思维打拼的品牌们,共同面临的考题。
当曾经的神话跌落凡尘,当“白菜价”成了新的常态,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还能从中学到点什么?是继续为那个闪亮的LOGO买单,还是拥抱那些真正懂我们、能带给我们更好体验的新选择?
关于保时捷的这场寒冬”,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信息来源:《保时捷三季度巨亏80亿,高端型号六折甩卖,年轻人为何不买账?》XX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