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机场“转圈门”事件一度成为网络焦点,主角是一台比亚迪汉新能源汽车和一位心情不佳的车主。他在机场停车场连续画圈,名场面引来全网围观,刹车失灵的传言一时间甚嚣尘上,甚至掀起了新能源“信任危机”。但全流程曝光后却让键盘侠们瞬间哑火:事实比段子骨感得多,操盘手法却依旧熟悉——造谣总比求证便宜,而且流量更大。
这桩乌龙虽然闹得有点蠢,但极具代表性。近年来,新能源车似乎成为了谣言温床。只要街头巷尾或停车场出点事,从“自动驾驶撞飞人行道”到“刹车系统神秘失灵”,阴谋论总喜欢找新能源添一把火,仿佛油电混动全都自带能力越大,黑锅越多的魔咒。有时候实名觉得,部分吃瓜群众对国产车的敌意,比他们对老外还真切。
说回来,这辆比亚迪汉的“脱轨”事件,其实破案难度几乎为零。监控显示,车主当天接人被鸽,情绪一时上头直接原地画圈。优雅点叫行为艺术,难听点跟熊孩子拿钥匙划公交站台没啥区别。后来红星新闻采访,他干脆自己承认——啥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统统没激活,只是单纯撒气。刑拘加赔款,法律程序走得板正明白,偏偏有些大V硬说这是车厂糊弄人,背后给了封口费,才让小作文滔滔不绝。
从技术层面讲,这车早就拿了德国TÜV认证,装配的IPB智能制动,数据响应是传统液压好几倍。更狠的是,如今新能源车都有黑匣子,出了事后台一查,踩刹车、踩电门全都记得一清二楚——甭谈被车企隐瞒,连交通管理局都在后面盯着。你说特斯拉制动门赔了亿级美元,难道国产车还拿自己的前途往枪口撞?
更滑稽的是,网络上传的所谓“刹车失灵”视频不过是剪辑拼凑。行车记录仪全程扒拉下来,哪有系统失控?分明是每次出弯自己把电门一脚狠踩,轮毂刮减速带火花直冒,比考试时压线都要刻意。放弃基本的调查,只靠断章取义的片段,结果当然是全民起哄,制造流量聚光灯。
网络造谣之所以低门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成本太低。#比亚迪失控门#的话题量突破两千万次。但反转澄清的视频,点击量不过三十万。甚至有些车评人趁机唱衰国产智能驾驶,殊不知主页上推的全是日系合资广告。这玩笑开得,内行人一眼看穿:有观众,有利益,自然有人愿意唱双簧。
数据面前才是硬道理。查一查德国ADAC给比亚迪的安全分,居然比Model3还高两分;看乘联会统计,这半年比亚迪出口暴涨436%,全球销量125万台,欧洲市场更是风头一时无两。真有技术硬伤,能拿下慕尼黑车展的荣誉?要是财务造假,七十多个国家的订单能顺利交付?外行恐怕不知道,别说问题车辆,就连集装箱多塞本说明书都能被海关退回。
“车圈恒大”一类烂梗也出来作妖,翻翻财报,比亚迪去年研发投入两百亿,恒大烧五百亿造了个海市蜃楼,各类段子高手也就骗骗门外汉。外销暴涨,国内投诉率却仅为燃油车三分之一,公道自在人心。
滑稽至极的是,国产新能源出点花絮,动辄被当成工业垃圾,马自达转子拉缸也能归结浪漫美学,日系神车失控反倒科学合理。难怪有网友神评:驰名双标,中国品牌被黑是标配,走红却总被遮盖。
到头来,用键盘做武器太轻松,真相只被少数人关注。国产车在巴黎车展风光无限,主角身份却没人提;机场一场“行为艺术”,却能被放大炒冷饭三个月。归根结底,正是部分人“跪久了,已忘记怎么站立”。国产新能源崛起不是神话,偏见与谣言才是真正难解的怪圈。
事件落幕,网友也该收手。对于所谓“国产智驾不安全”,请多一点理性和耐心,少些阴谋论。终究数据不会说谎,品牌不会靠谣言长青。市场会给出答案,那些专注制造噪音的人,最终也无人再理会他们自说自话的“行为艺术”。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