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这地方,从来不缺神话,更不缺神话的破灭。
前两天哥们儿我还跟朋友吹牛,说现在国产电车都卷上天了,50万以上都是“洒洒水”(小意思),没想到话音刚落,一记响亮的耳光就抽了过来——高合HiPhi X,那个曾经顶着“最贵国产电车”光环、起步价就敢喊到57万的家伙,居然被曝生产线都停了。
这事儿就好比你家小区里那个天天穿着高定西装、跟你大谈元宇宙和区块链的邻居,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连下个月的物业费都交不起了。
反差感,直接拉满。
说真的,第一次在车展上看见HiPhi X那对张牙舞爪的“展翼门”时,我心里是咯噔一下的。
那感觉,一半是“卧槽,牛X”,另一半是“这玩意儿……能量产?”
。
它就像一个从科幻电影里直接开出来的道具车,可编程大灯能给你秀一段灯光舞,车门打开的姿势比维密天使走秀还复杂。
当时我就在想,丁磊(华人运通创始人)这老爷子,是不是把造车当成圆自己的机甲梦了?
现在回头看,这场梦做得有点太沉了。
去年一整年,HiPhi X的上险量才4520辆,同比直接腰斩还多。
这是个什么概念?
均价80万的保时捷Taycan,去年在中国卖得都比它好。
这就尴尬了,你把自己摆在豪华车的位置上,结果人家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都比你卖得动,更别提那些BBA(奔驰宝马奥迪)下场后,动不动就给你来个“骨折价”大促销的电车了。
其实问题早就埋下了。
高合这路子,一开始就走得有点“飘”。
它把所有的宝,几乎都押在了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炫技功能上。
但买得起50万以上电车的车主,真的是一群会因为车门能跳舞、大灯能打笑脸就掏钱的主儿吗?
他们可能更关心的是,这车的续航到底扎不扎实?
开到半路车机系统会不会突然给你来个蓝屏?
全国的售后网点够不够多,万一车坏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是不是得等半个月才能等到一个配件?
恰恰这些最基础的问题,高合似乎没太想明白。
车主论坛里,关于车机卡顿、智能化功能鸡肋、配件更换周期长得离谱的吐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这就好比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盘子摆得像艺术品,菜名起得像诗歌,结果端上来的牛排是凉的。
你说,食客能不掀桌子吗?
当然,把锅全甩给“产品定位”也不公平。
造车,尤其是造高端电车,本质上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
蔚来、理想、小鹏,哪个不是在资本的泥潭里摸爬滚打,九死一生才上了岸?
可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自打2022年之后,就没再听说拿到什么大额融资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没有资本持续输血,光靠那点可怜的销量,想维持巨大的研发和生产开销,无异于痴人说梦。
去年底,盐城工厂裁员的消息就开始传出来了,当时官方还出来“优化调整”了一番,现在看来,那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船长试图稳住大家情绪的广播罢了。
这艘船,当时就已经开始漏水了。
高合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新势力造车圈的一个缩影。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前有威马汽车“创始人跑路海外”的闹剧,后有天际汽车的艰难重整,现在轮到了高高在上的高合。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只靠一个“颠覆者”的故事和几项酷炫的技术,已经不足以在这片红海里活下去了。
2024年,乘联会的崔东树秘书长都发话了,这是“深度分化”的一年,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死路一条。
现在最揪心的,莫过于那些已经提了车的HiPhi X车主。
他们手里的,可不是一般的车,那是一台随时可能变成“绝版艺术品”的铁疙瘩。
官方现在还对停产的事默不作声,但配件等待周期延长到两个月的消息,已经让车主群炸了锅。
万一,我是说万一,高合真走到了最坏的那一步,那所谓的终身质保,可能就真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了。
所以说,高合HiPhi X的这个故事,给所有还想冲击高端的国产品牌都提了个醒:情怀不能当饭吃,技术也不能蒙眼狂奔。
在把车门做成翅膀之前,还是先想想怎么把电池做稳定、把服务网络铺开吧。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看它“升天”的。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