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

你有没有想过,大约一百年前,咱们老百姓对汽车这玩意的印象,还是那种能拉能跑、油耗感人、谁家能蹭坐一回都能吹两年牛的“稀罕物”?可是你看现在的汽车,早就不是那个意思了。它越来越像一个“魔术箱子”——谁的钱包厚,谁的脑洞大,谁就能凭一己之力把“造车”变成一场人性、科技、美学、情怀、金钱的游戏。你觉得——咱老百姓是不是距离这些车,越来越远了?

说这话不是矫情。你看劳斯莱斯发布的Cullinan Cosmos,人家只是在车顶画个宇宙星云,成本就能溢价到普通家庭三五套房子砸进去都碰不到边。在别人饭桌谈论的宇宙,是科普书里的大爆炸,是视频网站的科幻剧,可在富豪和设计师眼里,就是“我和我儿子想把银河带进家”。手绘、160小时、20多层丙烯、查尔斯蓝、钻石白真皮——车顶上一片星辰,买车顺便把“宇宙”也打包带回去了。

这事我琢磨半天,不是羡慕,也不是妒忌,是好奇。车变好看了、变高级了,然后呢?有钱人造梦,有人看热闹,我们呢?我们依然堵在二环路上,下车一脸油腻地刷卡扫码,跟奔驰劳斯莱斯擦肩而过,星空看不见,只有另一辆滴滴开过来涂着“星际银河紫”车贴。你说技术到底该给谁带来快乐?艺术到底谁有资格拥有?一个四岁小孩的宇宙梦想,帮他实现的不是航天中心,是汽车工厂里最好的艺术家。你觉得未来是不是变得很陌生?

有人说,这都是社会分工——有人造梦,有人制造,有人买单,有人仰望。但咱内心难受的,其实不是买不起宇宙顶篷,是很难再为一辆车心动。因为能真正改变生活的技术、好用的创新,似乎变成了奢侈品试验田。咱能买得到的,就剩下“油耗更低、空调更凉、喇叭更响”。

再说说丰田GR Corolla,动力提升、赛道技术下放、车身加胶、进气改造、音响升级、全球增产——全方位升级。这事怎么看?其实丰田的路子最讨巧:“技术无贵贱,性能车亲民才叫江湖。”你看人家说得明明白白——不仅新款牛,而且老车主也能一并享受推送升级。这就有意思了。一场世界竞赛,比拼的不只是表面上谁快、谁更牛,还有谁愿意把自家真东西,免费分享给所有支持他的老用户。

所以我就想,这样的汽车工业,更有烟火气。不是说丰田多亲民,而是他们清楚“性能”得留给平民,只有这样“信仰”才能发芽。不是一味追高端,你才有底气,说“好车不是少数人的炫耀”。但问题又来了,哪怕丰田想普及性能、让更多玩家加入,国内大厂有这个想法吗?你觉得中国的车厂能不能让憋到骨子里的激情和信仰复活?每次看到这些新闻,说得天花乱坠,等到发布售价,还是一个大大的失望。

那说到保时捷新卡宴虚拟测试,你不得不服科技的进步了。省下一百多台原型车的制造成本,研发周期缩短,设计团队直接一台电脑模拟出千种环境。听上去是不是科技未来感拉满?可是你发现没有,最关键的技术进步,带来的还是生产效率提升、资源减负,是对品牌的再定义,而可惜的是……这些高科技果实,大概率还是最先落到贵族电动车用户的手上。数字化研发“省钱”,可是省下来的钱,大概率不是给你便宜的价,而是让企业自己更赚钱。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值得咱仔细琢磨的点——再牛的虚拟测试,终归改不了最终还是要“人工调校”,车子最终是要被人开的,不是为了实验室成绩服务的。你看保时捷工程师自己也承认——死亡谷要上真人验证,极寒地带拖大游艇还得真人操作。为啥?因为体验的不可替代。你觉得这就很像我们身边的现实——卷PPT归卷,最后还是得下地干活,干净利落。

科技再牛、AI再猛,“人”的体验,是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你说未来的汽车,是否既属于科技世界,也属于人的直觉?你相信人工和数字能和平共处下去吗,还是说,等有一天,高级体验彻底不再依赖人类体验官了?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再看日产那头玩更激进的大重组,裁员2万、全球只留下五个设计中心,中国团队地位竟然逆势提升。表面上看,是经济压力下的选择,小打小闹省钱过紧日子而已。但我觉得,日产其实是在扔包袱。原来遍地开花,啥市场都得沾个边,最后发现几头都顾不上,成了样样平庸。现在裁到最精最强,剩下几把尖刀应对变化,不失为明智。

可这里面的玄机是什么?是中国团队地位上升。你觉得为啥?又是“市场说了算”。设计哪里有高低贵贱?纯粹看买单的多不多、消费者口味重不重。日产会不会带来更多“本土特色”的车型?还是只图省钱,最后大家都变成无聊的“地摊货”脸谱?不管怎么说,有一点非常现实——过去被当作外包、配角、客户专线的中国分部,这次真成了核心舞台。敢不敢有底气做出更牛的设计,可能关乎日产的生死。

说到福特性能部门改名Ford Racing、拉力赛技术下放这事,表面上是噱头大升级,其实背后是个商业信号——未来性能车,要么极致、要么电动,纯情怀玩家快没活路了。你发现没有,咱们过去追捧的小钢炮福克斯ST、秀操控的小SUV,都在被砍掉。剩下的,不是纯电动Mustang,就是高价超级“赛道怪兽”。你觉得这是市场升级,还是厂家收割最后的信仰?

厂家拼命推高端,平民用户慢慢失去舞台。技术变得更吊,车也更贵,配件越来越难修、升级越来越靠软件收费,情怀变成了死记忆。这场游戏,厂家的算盘永远是最大。赛事技术下放到民用——想象很美好,现实是精选极端、限量发售。你说这是普通人的时代,还是只属于少数狂热发烧友的舞台?

我其实觉得,汽车新闻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一则产品升级、每一场发布会、每次“技术突破”,都在制造新分野。天下车主,分成高端与平民、情怀玩家与科技派、燃油最后一代与纯电先锋、城市通勤党与赛道极客。问题来了——哪一类人的梦想,才真正被这个行业记得?最终留在舞台中央的,会是谁?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你可能说,有了科技升级最终会普惠大众。可谁家楼下的空间欲座、银河车顶、千匹混动、数百扬声器,真能买得起用得上?社会进步本来该让所有人都沾光,可实际是“金字塔越建越高”,平民只能在碎片里找乐子。

有时候我挺迷惑的。每当那些天价定制、虚拟测试、超高马力亮相,互联网叫好一片,咱们剩下的唯一参与感,就是等着键盘下的短视频热搜。是技术太超前,还是咱们离梦想越来越远?是创新留给了未来,还是现实太骨感?

热爱车的人一直在,但“玩车”的门槛不断上升。你说技术进步是不是该让普通人更从容地拥有美好?后来的车企对信仰和激情到底是生产,还是摧毁?数不清的新品、升级、数字化革新,谁又在被照亮,谁又慢慢走到了阴影里?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有些问题,总得留着慢慢问自己。等到哪一天,银河顶篷成了标配,性能推送刷进自主品牌,虚拟研发带来平价好车,4S店老板不再骗人,买车像买牛奶一样自在和简单了,或许那时候“汽车新闻”才能真正配得上每一个人,而不是高悬在现实之上。现在呢,我们还只能仰望星空,低头数零钱。车在进步,路还很长。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汽车变成豪华品,丰田推性能升级,日产中国团队地位上升-有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