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买的悔死了,两年打工白玩了!
去年春节,我还记得特别清楚。
那天,侄子拉着我在街上转悠,嘿,你看小张的车,真漂亮。
他父母都买了车,小侄子也跃跃欲试。
我瞬间脑袋一热,哎——反正马上也要娶媳妇,搞个面子也是个事儿。
于是,咬了咬牙,花了整整13万块左右买了辆速腾——那会儿途观都在宣传,觉得速腾稳妥点,操控也不错。
还顺便装了点内饰,把保险又买了几份,总共差不多花了15万。
买完那会儿,心里特别满足。
新车刚到手那几天,走哪都得亮亮相,得显摆呗。
开到朋友那,车一贴脸,夸一句就像得了金牌似的。
每天早出晚归,给油、洗车,真像嗑了迷魂药一样,觉得这钱花得值。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但,你猜怎么着?
事情很快就变味了。
开了没几个月,春暖花开,花钱没停过。
油钱成本,一次加满油差不多60块(不算高,但一年下来,也得个两千多吧)。
我刚才翻了下那本车辆维护手册,平均每百公里油耗7升(估算的,中长途跑得多,实际可能还高一点点)。
不算维修,单纯油钱还得数次出门买菜、接送孩子的油费。
想象一下,买车的最初,想着方便点,也想着以后不用打车就心血来潮了。
可事实是:
这玩意儿,越用越贵。
到了春天,为了车,折腾地都不行。
去年折腾了几次,换了轮胎,电瓶也亏电了。
门头还挂着一块预留维修的标贴。
我那朋友,说:你这车,不如租个车用,修起来比买新车还合算。
我心里一乐,虽然懂,但一转念,又觉得嘿,这车花了那么多心血,怎么还能扔掉?
等到去年年底,回老家一看,车子表面也逐渐暗淡了。
那天,我随手翻了翻相册,发现自从买车后,照片里的背景都多了辆面包车,而我那辆速腾只穿着旧衣裳——车顶有点锈迹,轮胎裂纹明显,车里搁的东西老旧不堪。
我忍不住笑:这算花了快15万,换来的除尘,和满车的灰尘差不多。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家那车,保养账,估算每年也得花3千左右。
再算算保险、年检,也得两三千,小维修不算。
粗算一个数字:两年下来,油钱、维修、保险,总共大概用掉了4万多。
而二手车市场上,好歹是一辆跑了不到1万公里的车,卖出去也就8、9万是个顶线。
我心里扭亏,自己崩溃:
自己白白浪费了招财的钱,还不如直接存银行利息划算?
(这段先按下不表)
后来,侄子找了个二手车收购商,问:大概能卖多少钱?
谁知道,那人一脸尴尬:最多7万左右。
这一瞬,我就觉得心里一凉。
想想,本打算面子用的车,最后变成了面子的负担。
那车,里程才不到1万。
投资了15万,卖不出个超值。
再一算,价值缩水掉大半。
我也和朋友吐槽:好家伙,这车都快成‘白白浪费’的典型了。
朋友笑:你这是理性不够啊,车就像手机,买了就得用,不能贪图面子。
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
这车,所谓的性价比其实就像那包过期的薯片,看起来还想吃,却已失了味。
(这段先按下不表)
到了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
为什么冲动起了头,没多想一下?
搞职业跑车圈的我,心里其实很清楚――
凡事理性点,别光图一时爽快。
但也难怪。
那段时间,很多邻居都在说:买车了,平时方便多了。
甚至身边的某个同事,啊,你这车看起来真不错,跟我朋友的直接一模一样。
那种面子的压力,像个无形的吸铁石,把我弄得有点迷糊。
我还记得去年春节前,父亲递给我一句:车是工具,别把它变成负担。
可,自己当时脑袋一热,就把这个理性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其实我一直在想:
如果换成租车,或者直接公共交通,我的花费会不会少很多?
打个比方,一辆普通小车,百公里燃油+养护,平均成本可能在5块左右。
一年跑个2万公里,也就一万块多点。
可是自己买车,除了油钱,还是那堆保险和维修费。
更别说贬值,自己心里一直都清楚,小车贬值快得可怕。
这样一想,觉得自己还是太冲动了。
有时候,理性比面子更重要。
我在想:
如果我当初能再冷静点,把买车的钱存银行,十年后,至少还能多利息,或买辆新车。
(没细想过这个,也许我错过了最合算的选择。)
说到这个,我还有个细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每个月的车维护费,平均约200多块,算不算也是微妙的负担?
加上油费,每个月差不多500块,元月还得加个保养,心里就不是滋味。
这情绪,有点嫌麻烦了,总觉得,挣的辛苦的钱,花在了虚荣上。
其实吧,买车这个事儿,众说纷纭。
有人说,买得好是投资,买不好就是赔钱。
有人说,车是身份的代表,不能随便放弃。
我自己,也在折腾:
这个价格,值不值?
冲动真的是魔鬼,后悔就是当头棒喝吗?
这股感觉,像是那天跟朋友聊天,说起二手车,朋友笑着说:别太在意,反正都贬值,买了得当回事。
但现在回想:
是不是,更多时候,理性更能让自己少走弯路?
你说,这车买的那一刻,是不是也在投票支持我太冲动?
但,也别太快给自己贴标签。
花钱像我这样,还算正常的例子。
毕竟,我还想着,下一次买车,能更理智一些。
或许,就像那句话说的:
买车不是买尊严,要买能用得住的。
车子就静静地摆在院子里,像个沉甸甸的心事。
一不小心,又到了换季保养的时间。
我在想:
下一次买车,要不要考虑点实际?
有没有比这更省心、更省钱,又不丢面子的方案?
哎,要不要邀请你一起来想想?
到底,咱们买车的理智边界该在哪?
或者,你有没有类似的冲动买车,后悔一地的故事?
反正,车,买着买着,也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那些琐碎的细节,倒让我多了点反思的空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