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驾驶员朋友们可能都遇到过一个让人纳闷的情况:明明是同一款车,从同一个加油站加了同样满满一箱油,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跑上500公里,而自己的车开到400公里里程,油表灯就开始闪烁报警了呢?
这中间凭空消失的100公里续航,究竟是被谁“偷”走了?
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玄机,也不需要给车辆做什么特殊的改装,关键在于我们对车辆行驶中的一些物理规律和驾驶习惯的理解。
今天,我们就用最朴实的大白话,把这个关于油耗的谜团一层一层地解开。
首先,我们得聊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在消耗我们燃油的“对手”——空气阻力。
很多人有一个直观但并不准确的想法,认为车速快一倍,油耗也就跟着多一倍。
实际上,车辆在行驶时,燃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主要用来克服两种阻力,一个是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滚动阻力,另一个就是车身推开空气时产生的空气阻力,也叫风阻。
当车辆在市区里以较低速度行驶时,比如每小时三四十公里,这时候主要的阻力来自于轮胎,风阻的影响还不太明显。
可一旦车辆上了高速,速度提到了每小时90公里以上,情况就完全变了,风阻会立刻从一个次要角色变成消耗燃油的头号“元凶”。
更关键的是,空气阻力的增长方式非常霸道,它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专业,我们换个方式说:当你的车速从每小时6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时,速度虽然只是增加了一倍,但你的车身需要对抗的空气阻力却增长到了原来的四倍。
这就好比你在逆风行走,走得慢的时候只是觉得有点费劲,但当你跑起来,就会感觉像有一堵无形的墙在使劲把你往后推。
有科学测试数据表明,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在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能量中,有超过百分之六十都用在了克服空气阻力上。
而当车速进一步提升到每小时120公里时,这个比例甚至会攀升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这意味着,在高速飞驰时,你踩下油门所消耗的大部分汽油,其实都用来推开前方的空气了,真正用于驱动车辆前进的只是一小部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时速120公里比100公里要费油得多,速度上只差了百分之二十,但油耗的增加却远不止这个比例。
那么,既然速度快了这么费油,是不是我们开车越慢就越省油呢?
比如在高速上一直保持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
这个想法同样是错误的。
这么做不仅不会省油,反而可能比正常速度行驶更费油,而且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带来安全隐患。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特性。
每一台发动机都有一个它自己最喜欢、工作效率最高的转速区间,通常被称为“经济转速区”。
在这个转速区间内,燃油燃烧得最充分,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可以说是花最少的油,办最多的事。
对于大多数家用汽车来说,这个理想的转速区间一般在每分钟2000转到2500转左右。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你的汽车变速箱已经挂在最高档位时,如果你只把车速维持在每小时60公里,此时的发动机转速可能会非常低,可能只有1500转甚至更低。
在这种状态下,发动机就好像一个人没使上劲儿,处于一种“憋屈”的工作状态,燃烧会不充分,动力输出也弱,油耗自然就高了。
反过来,如果你为了追求速度,一脚油门把转速拉到三四千转以上,发动机虽然动力十足,但就像人在剧烈运动时大口喘气一样,能量消耗巨大,油耗也会急剧上升。
因此,最省油的行驶状态,是让车辆在最高档位下,以一个合适的速度行驶,恰好能让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那个最高效的“经济转速区”。
这个对应的车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时速”。
这个速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会因为车辆的排量大小、是否带有涡轮增压、变速箱的齿比设定以及车身重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排量较小的自然吸气车型,其经济时速大概在每小时80到90公里之间,而一些排量较大或者带有涡轮增压的车型,因为在较低转速下就能输出更大的扭矩,它们的经济时速可能会更高一些,大约在每小时100到110公里。
车主朋友们其实可以自己做一个小实验,打开仪表盘上的瞬时油耗显示功能,在确保安全的高速路段,使用定速巡航分别以不同的速度行驶一小段,观察哪个速度下的瞬时油耗数字最低,那个速度就最接近您爱车的经济时速。
除了车速,高速行驶时还有一个常见的选择题也关系到油耗,那就是开窗还是开空调?
尤其是在夏天,很多人觉得开空调会额外增加发动机的负担,肯定更费油,不如打开车窗吹自然风来得划算。
这个想法在市区低速行驶时是成立的,但在高速公路上,就成了一个省油的误区。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空气阻力的厉害,当车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后,一旦打开车窗,高速气流会猛烈地灌入车内,在车厢里形成乱流,这会严重破坏车辆原本为了降低风阻而设计的流线型车身。
此时的汽车,就像在身后背了一个看不见的降落伞,空气阻力会急剧增大。
为了维持原有的速度,发动机就必须输出更大的功率来对抗这部分额外的阻力,油耗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相比之下,打开空调虽然确实需要发动机分出一部分能量来带动压缩机工作,但在高速巡航的状态下,发动机本身就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功率输出平台,带动一个压缩机所增加的这点负荷,和开窗所带来的巨大风阻惩罚相比,影响要小得多。
有测试表明,在时速超过80公里后,开窗行驶的油耗甚至会比开着空调关窗行驶高出百分之五以上。
所以,在高速公路上,为了省油和舒适,正确的做法是关紧车窗,安心打开空调。
最后,也是最能拉开油耗差距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驾驶员的驾驶习惯。
车辆的物理特性是固定的,但如何操控它,则完全取决于方向盘后面的人。
那些能跑出500公里续航的“老司机”,他们往往都掌握了平顺驾驶的精髓。
他们在开车时,视线会放得更远,能够提前预判前方路况的变化。
比如看到几百米外路口是红灯,他们会提前松开油门,让车辆依靠惯性滑行过去,而不是一直踩着油门冲到跟前再一脚急刹车。
在需要加速时,他们会柔和、均匀地踩下油门,让发动机转速平稳地上升,而不是猛地一脚油门踩到底,让发动机发出怒吼。
这种看似“不急不躁”的驾驶方式,恰恰避免了两种最耗油的操作:急加速和急刹车。
每一次急加速,都意味着行车电脑在向发动机喷射远超正常行驶所需的大量燃油;而每一次急刹车,都是在把之前好不容易用燃油换来的动能,通过刹车片摩擦变成无用的热量白白浪费掉。
一趟长途下来,频繁的急加急减,几十上百次地重复这个过程,那相差出来的100公里续航,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
所以,想要让自己的车更省油,并不意味着要开得最慢,而是要开得最“聪明”,学会预判,保持匀速,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这样一来,不仅油费省了,整个驾驶过程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