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亮眼,大众压力变大,新能源新秀不断涌现

中国车市就是一个大擂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是不是想过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造车的“终极绝招”?是设计吗?是技术吗?还是价格?说到底,销量才是最硬的道理。其他的,都是浮云。你造的车能不能卖出去,市场一句话,定你高低。

说回9月第2周的车企销量,榜单一出来,瞬间眼前一亮。比亚迪直接屠榜,64819辆,这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比亚迪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横了,这两年新能源车这场大戏,他一直都没缺位,反而带节奏的能力越来越强。现在还有人嘲笑国产品牌吗?不敢了吧?当年大家都盯着合资车哈着气,觉得自主品牌就是毛毛雨,现在比亚迪拿出了实际战绩,谁还能不服?

我们不妨问一句,比亚迪为啥这么牛?真就市场给力吗?其实比亚迪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技术积累,比如他的“刀片电池”,敢跟所有对手炫肌肉;一方面是真肯给用户实惠,现在的比亚迪,不仅价格合适,配置还堆得满满当当。你别说普通人买车了,隔壁做油车的都慌了。再加上这两年疯一样地扩厂,把渠道铺到县城和乡镇,连路边小超市都能碰见比亚迪的销售。咱们中国市场,谁把渠道铺得最深,谁就能笑到最后。

当然,老二是大众,同样不容小觑。不过你发现没有,大众再牛,也没有高枕无忧的底气了。今天的大众,发动机技术没啥新鲜出路,新能源转身慢了一拍。虽然在中国深耕多年,口碑基础还在,但咱们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会算账,“性价比”挂嘴边,大众价格再不松口,年轻人根本不买账。不砍价还真不好意思进店。曾经大众随便出一款新车都能成爆款,现在早已是风水轮流转了。

再看看第三名的丰田,这老哥也是个世界巨头。以往混动技术很溜,油耗低,质量稳。可是现在新能源市场铺开后,丰田那一波“混动自信”逐渐没那么香。尤其是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头都跟不上的时候,真不确定以后还能撑住第三把交椅多久。未来会不会被顶替?不好说,还得看他能不能改变打法。

五菱汽车第五名也很抢眼,很多朋友不太注意,其实五菱的本事就是“接地气”。价格低,空间大,油耗省;对于小镇青年,农村家庭,五菱简直是梦中情车。偶尔还出点爆款,比如“人民的代步车”宏光Mini EV,小区大爷大妈们都研究过。五菱能打的地方,就是抓住了自己的目标客群,没有跟风堆高档配置、盲目“智能座舱”,而是真正想着怎么让老百姓用得起。

对了,第六名“特斯拉”也一定得单独聊一聊。特斯拉是怎么爬上来,又是怎么排在第六呢?其实这跟人家策略关系很大。最近频频“官降”,原本觉得离中国消费者还有点距离,现在发现其实“买得起特斯拉”变成现实。再加上“全自动驾驶”天天吆喝,吸引了一批喜欢尝鲜、热衷黑科技的人。不过说到底,特斯拉这个牌子在中国能火,除了产品力,和马斯克会玩网络营销有关系。中国消费者和全球的消费习惯差不多,越是有话题、越容易出圈,买的人就越多。

但特斯拉的问题也挺多。比如售后服务总被吐槽,零部件长时间等不到,维修费高。说白了,就是还没适应中国的本土化节奏。想真正长期拿下中国市场,光靠产品不行,服务和体验也得跟上。

第八名“零跑汽车”和第十七名的“AITO 问界”,还有第十九“长安启源”,都说明了一件事:中国的新能源阵营新秀井喷。你看,像零跑这种,起家不久,但上升速度也快。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两三家打天下,而是百家争鸣。新造车们的共同点就是:想尽办法“卷”,不是拼价格,就拼配置,要么拼智能化。消费者其实挺幸福的,因为你一进店就是“选项太多”,账都算不过来,只能靠“哪个看着顺眼”来决定。

剩下的老将吉利、奇瑞、奔驰、小鹏等等,他们的生存压力其实挺大。老品牌原来能靠“金字招牌”卖车,现在标价一降再降,有时品牌身价反而稀释了。当然,像奔驰这样的豪华车,依然有一批铁杆粉丝,但量级已经不如从前。奇瑞和吉利这几年产品线拉得太长,每款都想卖,结果“多生孩子好打架”,但每个都成不了绝对爆款。你还得佩服中国汽车品牌的野心和毅力,不怕折腾,怎么玩怎么来。

说到这,咱再设想一个问题:如今大家都觉得新能源车无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汽油车远没死透,只是慢慢边缘化。比如别克、哈弗、领克、广汽传祺、捷达、蔚来、东风风神,这些品牌电动化节奏不一,却都在琢磨怎么活出新花样。新的燃油车还在卖,新平台还在上,但销量跟电动车比,差距越来越明显。

再看看几家新势力,“方程豹、腾势、蔚来”销量没破3000,但企业一个都没消停。比如方程豹车子起价定得高高的,腾势靠比亚迪背书、蔚来则坚持走高端路线,宁肯亏钱也不掉价。亏着亏着,就成了行业里奇观。只有中国有企业能这样“活下去”。

有人问,中国车市卷到什么程度才会见顶?卷的人会不会把自己卷死?我觉得,不见得。卷,是中国市场最正宗的体质。没人愿意停下,不卷就落后,谁肯认输?而且市场门槛越高,活下来的,反而越有竞争力。最终消费者吃到了红利,行业效率提高了,技术突破了,产品好用还便宜,何乐而不为?等海外品牌看明白中国车市怎么玩,再想学都学不会。

最后,站在消费者角度看,这新一轮车市洗牌,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多快好省”。你买什么都不慌,货比三家挑一圈,肯定能遇上价廉物美的。再不用盯着合资等促销,国产也能闭着眼买。你说十年前谁敢想象,中国自主品牌能卖成这样?

当然,表象背后还有深层变革,其实电动车带来的改变,不只是“换种动力”,更是重构整条产业链。搞新能源、拼智能化,表面看是抢市场,实际上逼着整个供应链升级。比亚迪们能杀出重围,不是运气,是长年苦练内功的结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布局了太多年。后来的车企只能夹着尾巴追,99%的新玩家都只能变成“炮灰”。

比亚迪销量亮眼,大众压力变大,新能源新秀不断涌现-有驾
比亚迪销量亮眼,大众压力变大,新能源新秀不断涌现-有驾
比亚迪销量亮眼,大众压力变大,新能源新秀不断涌现-有驾

你问,未来车市谁才是赢家?我认为,一是踏实研发的技术流,二是真正把“用户体验”玩明白的企业。割韭菜、炒短线,最后都会被用户抛弃。真正长久立足的,只有真功夫、肯实干。中国车市已经成了没有硝烟的“修罗场”。有良心、有准备的企业,终会笑到最后。亦或许,每一位消费者,才是这场混战里的最终赢家。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