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

工厂已经空转快四年了,屋顶都长出了草,可车间里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那四条生产线,还是一样的亮堂整洁。

曾经那个和蔚来、小鹏差不多一个水平,甚至还宣称要“干掉特斯拉”的拜腾,现在也没影了。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前言

2016年成立的拜腾汽车,一出场就带着“明星光环”,可以说在新能源车企中算是“天胡开局”。它的核心管理团队几乎全是来自宝马、沃尔沃等国际车企的资深高管:其中创始人之一的毕福康(Carsten Breitfeld),曾负责宝马i8项目,带领这款混合动力超跑进行研发和量产。

另外一位创始人戴雷(Dr. Daniel Kirchert),拥有十几年宝马和英菲尼迪的工作背景,专长于市场策略和品牌塑造;还有负责生产的高管来自沃尔沃,之前参与过XC90等车型的生产线搭建,而掌管供应链的高管则有宝马全球采购的经历。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这么豪华的团队组合,让拜腾在融资市场上受尽关注——从2017年到2020年,企业通过四轮融资一共筹得84亿元资金,投资方里头有腾讯、苏宁、一汽集团这些大牌企业,其中一汽集团在2018年单独投入了10亿元,算是战略投资商之一。

在融资发布会上,毕福康信心满满地说:“拜腾会融合德国的工程技术和中国市场的洞察力,预计三年内推出第一款量产车,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标杆。”那时候圈内普遍觉得,凭借强大的团队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拜腾有很大机会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黑马”。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从 “概念惊艳” 到 “量产停滞”

在2018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拜腾的第一款车型“M-Byte”概念车首次亮相,瞬间引起了不少关注。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那块“48英寸共享全面屏”,中控台上那块横跨整个驾驶舱的超大屏,支持语音控制和手势操控啥的,企业还说这玩意儿会彻底改变人们对汽车座舱的体验,真挺轰动。

此外,M-Byte配备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声称续航可以超过500公里,预售价格大概在30万到40万元左右,目标锁定中高端市场。概念车亮相之后,拜腾收到了超过5万辆的全球预订意向,看起来离正式量产也没差啥。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不过,从概念车变成量产车的过程中,企业遇到不少难题。起初,技术研发跟不上节奏,原定在2019年底实现量产的计划,因为“48英寸屏幕散热问题没搞定”和“自动驾驶系统兼容性不达标”等原因,推迟了好几次,直到2020年底才完成了30辆工程样车的制造。不过,这些样车在测试中也出现了“屏幕卡顿”、“续航虚标20%”等问题,和之前宣传的数据差别挺大的。

另外,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拖了不少时间。拜腾在南京投入了20亿元,打算建个年产30万辆的厂子,2018年开工以后,因为“设备采购一直卡壳”和“施工进度掌控不好”,到2020年才调试好第一条生产线。结果只能做点试产,规模远没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到2021年头,84亿元的融资差不多花掉了70%,但M-Byte还没能真正实现大规模出产,只给内部员工交付了10辆试跑车。

资金乱象与研发困境的曝光

2021年4月,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调查”的特别节目,把拜腾汽车当作一个典型例子,直言不讳地指出它在“资金管理混乱、研发效率低”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通过公司内部财务数据查发现,这84亿融资中,大约只有35%(差不多29.4亿元)用在研发和生产上,剩下的资金则出现了不少不合理开支:一方面是高管薪酬太高,毕福康、戴雷等关键高管的年薪都超过千万,比同行业新能源车企的高管平均水平(大约500万元)要高出不少,而且企业还给高管配备专属的公务飞机和豪华公寓,单月相关花费就高达200万元。

另一方面,拜腾在上海陆家嘴租的办公场地成本也挺高,月租每平米达到12元,一年下来租金就超过3000万元,里面的装修也是用的进口材料,光CEO办公室的装修费就花了五百万左右。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在市场推广上,企业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投入了8亿元,用于赞助体育比赛和明星演出,不过这些资金并没有优先用在突破研发难题上。

更让人吃惊的是,报道还揭露拜腾存在“内部贪腐”问题——从2019年到2021年,员工用“零食采购、下午茶福利”这样的名义报销的费用累计达到5000万元,其中一些部门采购的进口樱桃每斤要价300元,进口巧克力每盒200元,用于平时分发。甚至还有高管通过伪造采购合同,把1200万元的“员工福利”资金转到了私人账户里。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央视的批评报道一出,拜腾的负面形象就彻底定型了,本来安排的第五轮融资也彻底泡汤,合作银行开始催促还清15亿元到期贷款,公司的资金链瞬间就断了。

84 亿烧光后的结局

央视的报道一出来,拜腾的日子一下变得不妙了。到2021年6月,由于没钱发工资,公司大规模裁员,差不多一千多名员工被辞退,只留下大概50个人担任核心岗位,继续处理一些后续事宜。

到了同一年八月,南京的那条生产线因为欠工程款,被施工方给申请查封了,设备的调试也就停了下来,已经制造出来的30辆样车也被抵押给了债主。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这会儿,84亿的融资全部用完了,公司只剩下南京生产基地的土地和一些专利技术。到2022年3月,拜腾汽车向南京中院提出了破产清算申请,法院一审查,发现公司负债高达70亿,而资产根本不足以还清全部债务,所以就受理了破产的请求。

在破产清算的事儿里,南京的生产基地以15亿块的价格,被一家新兴造车企业买走了;一些专利技术也以2亿的价格卖给了国内的一家科技公司。而那些提前预订了车的消费者呢,只能靠法律途径来退还订金,结果平均每人只拿回了60%的预付款,这事儿算是挺让人唏嘘的。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要说的就是,拜腾的高层豪华班底在公司陷入困境之后,逐渐都离开了:毕福康在 2021 年 5 月跳槽去了另一家新能源车企,戴雷则回了德国,不再管汽车了。当年那个所谓的“明星团队”,最终也就算是“散伙”了。

拜腾一倒,给新能源车圈儿敲了个警钟。业内专家在剖析失败原因时说,强大的高管阵容和充裕的资金,虽然是“加分项”,但绝不代表一定能成功。

央视点名批评后倒闭!耗尽84亿未能造出一辆车-有驾

拜腾太爱摆“概念噱头”,把不少钱都砸在“48英寸大屏”这些吸引眼球的设计上,结果却忘了电池、电控这些核心技术的研发,弄得量产车出现了不少性能上的麻烦。

结语

管理层像是“水土不服”似的,尽管有宝马、沃尔沃的高管带队,这些人虽然在国际车企混过,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快节奏的更新换代,以及供应链运作的方式,理解得不够深,没有跟上市场节拍,结果研发和生产的安排总是出现脱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