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C级再次成为焦点。 2025年底,新款C级全系换装2.0T发动机,同时搭载高通8295芯片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以“油电同智”策略直面电动化冲击。
这一动作不仅补齐了此前1.5T动力的短板,将智能配置下放至中型豪华车市场,引发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是否仍具竞争力”的热议。
豪华感的精准传递
新款C级延续“小S级”设计语言,细节处更具锋芒。 前大灯内部结构重塑为三叉星造型,尾灯采用三角形设计搭配真排气布局,视觉冲击力显著提升。
门把手保留传统机械式设计,避免了弹出式把手的故障隐患,兼顾实用性与经典豪华气质。 车身尺寸保持4882mm车长与2954mm轴距,溜背线条虽牺牲了部分后排头部空间,但换来了更协调的运动比例。
内饰层面,12.3英寸液晶仪表与11.9英寸中控屏组成曲面联屏,搭载第二代MBUX系统,支持自然语音交互和OTA升级。
中控台采用Nappa真皮拼接与开孔木饰板,64色氛围灯可随驾驶模式切换色调。 相比宝马3系的Sensatec合成皮,C级的材质触感更细腻,但略逊于S级的专属定制皮。
争议终结与体验优化
动力升级是本次改款的核心。 全系搭载M254 2.0T发动机,分为125kW低功率与150kW高功率版本,匹配9AT变速箱和48V轻混系统。 低功率版百公里加速7.7秒,与宝马325Li持平;高功率版扭矩提升至320牛·米,中后段加速更从容。
48V轻混系统在起步时优先介入,消除了涡轮迟滞,城市跟车体验流畅。 WLTC综合油耗维持在6.1-6.2L/100km,与老款1.5T版本相当。
底盘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结构,下摆臂使用铝合金材质减重8kg。 滤震表现优于老款,过减速带时颠簸过滤柔和,保留了清晰路感。 高配车型增加后轮转向技术,最小转弯半径缩至4.76米,狭窄路段灵活性提升。
科技平权与场景化应用
智能驾驶层面,新车标配L2级辅助驾驶,含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自动泊车功能。 高配车型搭载DrivePilot 3.0系统,在试点路段支持自动变道。
智能大灯可随方向盘转向调整光束,弯道内侧照明宽度比传统大灯增加1.5米,障碍物识别提前0.3秒。 暴雨天气下,依赖摄像头的调节系统响应会延迟0.5秒,弱于奥迪A4L的激光大灯。
座舱智能化升级明显。 高通8295芯片保障车机流畅度,数字钥匙、无钥匙进入和Burmester音响成为中高配标配。 特别版车型新增盲点辅助、座椅通风和驾驶席记忆功能,豪华仪式感进一步强化。
定位取舍与用户博弈
空间设计体现了明确的产品取舍。 轴距2954mm带来920mm后排腿部空间,优于奥迪A4L的890mm,但溜背造型导致头部空间比宝马3系少1指。 身高185cm以上的乘客在后排会感到局促。 储物空间设计常规,门板槽和扶手箱容积中规中矩。
配置选择凸显策略分化。 入门版C 200 L标配前排座椅加热,C 260 L系列增加导航辅助和柏林之声音响。 L2+级驾驶辅助、HUD抬头显示等功能仍需选装,顶配车型落地价超35万元,与新能源竞品相比智能化配置仍显保守。
燃油豪华车的守擂之战
新款C级的升级直指竞争对手软肋。 2.0T发动机回应了用户对“排面”的诉求,智能配置看齐电动车型,保值率预计保持在60%以上,高于奥迪A4L的58%。 终端优惠后入门价格下探至25万元左右,与宝马3系、奥迪A4L形成贴身竞争。
奔驰的“油电同智”策略在此次改款中充分体现。 通过将S级和E级的技术下放,C级在保留机械质感的同时补齐智能短板。 这种打法既巩固了传统豪华用户的基本盘,也吸引了部分纠结于电动化转型的消费者。
当2.0T回归与智能加码成为常态,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一台“完美燃油车”支付溢价? 在电动化浪潮中,传统豪华品牌的技术下放更像是一场防守战。 新款C级的升级诚意十足,但面对国产新能源车型的性价比攻势,其“豪华标签”与“实用价值”的天平是否需要重新校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