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短短五年时间,纯电动车就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记得几年前,大家还在吐槽电车续航焦虑、充电麻烦、动力鸡肋,现在看榜单,居然十二款纯电车销量破十万,有的车型前八个月就卖出二三十万辆。这个速度,说起来有点像“大跃进”,但人家这次真是有数据、有市场,有点让人目瞪口呆。
咱们不妨先问一句:为啥纯电车突然就起来了?油价高了吗?充电桩铺满大街小巷了吗?买电车真就省到家了吗?说实话,这些答案都不完全对,但凑一块,确实给了大家换车的勇气。加上政策给力,摇号、补贴、限行,说白了,政策和市场一起把电车推上了风口浪尖,谁敢不看一眼新势力,怕是要落伍。
有朋友可能会觉得,这都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耍花样,拼造型拼屏幕,实际用起来未必靠谱。可你细看看这份榜单,吉利星愿成了最大黑马,年初问世,销量刷刷涨,一下子干到榜首。说明人家不光靠造势,产品力、服务、价格,全都比以前勤快扎实多了。再看小米SU7,上市瞬间抢走Model 3原来守着的20万+纯电轿车王座,这速度,雷总做手机时都没这么猛。
从前大家认电动车,只认比亚迪、特斯拉。现在呢?万物皆可纯电,品牌各擅胜场。比亚迪的海鸥、海豚拼性价比,Model Y凭一己之力稳住中高端,宏光MINIEV把“代步神器”玩到极致,就算是豪华车阵营,也在不甘寂寞地试水,比如极氪001,虽然现在销量下去了,但起码证明过自己。这么一看,咱中国造车,真有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再问一句,新能源车真就这么好吗?油车还有用武之地吗?老实说,没人能下最后通牒。油车还是咱爹妈那辈的信仰,续航、充电速度、二手残值,电车还得再下苦功。但有一说一,纯电车给油车逼到了角落,空间大、安静、起步快、细节智能,这些优点年轻人最受用。而且,别看咱还没实现“电池自由”,但你要对比十万元以内,谁还能和比亚迪、上汽、吉利、五菱这些电车掰掰手腕?
看看榜单变化,有几个现象挺有意思。榜首的星愿疯涨,Model Y依旧稳健,海鸥、SU7后来者居上。这说明啥?市场嗅觉灵敏,谁做得好,谁就上去,谁懈怠了,立马掉队。极氪001去年混得风生水起,今年跌到榜单五十开外,这说明车圈不比别的行业,你再牛,过个年,大家就开始忘记你;不管你去年还风风火火,第二天销量直掉,照样要反省。这种“几进几出”的戏码,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其实再追问一句,买电车的人,到底看中啥?以前是图个新鲜、免限行、能占点政策便宜。现在呢?大家不傻,都想性价比。你车要实用,得有空间,配置不能捏捏搜搜,还得省心好用。再往上,品牌形象也重要,比如小米的粉丝经济,一个“自研”就能把用户感动哭;吉利的主机厂背景,给人托底感。再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哪怕一车难求,也有人抢着买。说白了,现在电车消费,已经不仅仅是图环保、补贴那些事,更多是和油车打擂台,直接上硬实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电动车企都在风口浪尖上。你看宋PLUS,曾经的销量王者,如今已经月均销量不足一万,跌出主流。这是不是说明“老网红”快速被市场淘汰?还是说比亚迪主打系列太多,导致分流?极氪的下滑,又说明什么?我觉得很简单,谁能持续进化产品,谁能真正贴近用户,谁才能赢。消费者口味变得太快,一腔情怀不解决问题,老本吃两三年就到底了。
这里面有一个隐忧,电动车卖得多了,未来会不会导致二手车市场崩盘?职业司机全转电车开共享,油车还剩啥利润空间?目前来看,二手电车确实负担比较大,电池衰减、技术更迭太快导致残值疯狂掉队。很多人买了两年新车,一查残值一身冷汗。但也别太悲观,技术加速迭代大潮下,总会筛掉一批跟不上的企业。最终剩下的强者将会形成几个大品牌的稳定格局。
从实际体验来看,如今的电车无论是驾驶感受、智能功能、娱乐配置,全都做到了“油车难以比肩”。很多没进过新能源4S店的人还以为电车就一块电池加四个轮子,等你真去门店逛一圈,坐进车门,刷脸启动、语音操控、自动泊车,比亚迪、小鹏、极氪、小米全都一溜儿的新玩法。技术卷到这个地步,传统油车不改革,都快落伍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电动车企都能永远高歌猛进。你看极氪001、蔚来ES6、汉、ID.3这些,位置都不算靠前。有人说,这是市场自然淘汰;也有人说,这反而说明今年新车型太多,老车型被分流的厉害。还有小米这一匹黑马,两个月把YU7卖到榜前五十,怎么看都像科技圈进军车圈的新案例。也有人担心,这波电车快进模式,会不会导致有些品牌后劲不足,短期靠营销火一下,长期就掉队?
实际来看,我倒觉得这场电车狂潮,对中国自主品牌是百年未有之良机。以前全世界车企谁敢瞧得上中国制造?现在好了,比亚迪、吉利、小鹏、长安、上汽,不光在国内卖还往海外出口,直接把日本、德国同行卷得喘不过气。最恐怖的是中国消费者的眼睛越来越“毒”,不管你吹得多狠,谁是真功夫,谁打价格战,谁光靠外观打情怀,一眼识破。这样一场市场洗牌,中国制造终于脱了个“山寨”标签,靠硬实力征服市场。
回头看榜单,其实就是一个缩影。市场会绕过空喊口号、做半吊子产品的企业,真正有技术、有研发、有实惠的产品才能赢。再问自己一句:未来你还会选油车吗?纯电车是不是必然?现在没人能给百分百的肯定答案。但毫无疑问,短短几年,电动车就拉起了国产新车的整体水平线,逼着行业进入一个“极卷”时代。到最后,消费者成了最大赢家。
说到底,买车、造车这事儿,永远没有永恒的赢家。今天你上榜前三,明年说不定就出局。所有品牌都在市场和技术里拼命折腾,决胜点只会越来越靠近用户真正的体验。那问题来了,下一个五年,你能猜到还有什么新花样吗?是不是还有谁能一夜爆红,把现在的冠军踩在脚下?
你看着,当纯电车销量突破三十万辆、四十万辆时,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真正比拼品牌力、服务、人性化和技术力。等到那时,行业再洗一次牌,还有多少牌桌上的玩家?而你,又会选哪一辆?所有的悬念,才刚刚开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