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300大踏板别被种草带偏!6类热门车真实优缺点拆解
——选车不要盯着那些抓人眼球的爽感词,实用才是真王道。
我记得去年刚换车那会儿,隔壁骑友刚好在聊天:你那个新车,动力咋样?能超车不? 我一边刷着微信,一边随口答:还可以,线性有劲,跑高速不掉链。他笑:是不是比你那台125的要猛多了?原来他们都觉得300级踏板就是快。但我心里明白,所谓快这事,看车的侧重点不同。
在转了几圈、试了几款车后,我对每款都做了点自己的体感评分,体感的意思?没那么科学,估算都带点主观,但我觉得够用。
一、运动型标杆:雅马哈X MAX300 & 阿普利亚SR Max300
想在市区车流中鬼祟点,或周末跑个山路,那我就得说这两款运动神车加持的乐趣。
——雅马哈X MAX300:车身灵巧,过弯就像滑板一样,龙头指向及时,线性动力让我很有信心。高速(估算110km/h)还算稳定,飘感差不多没有,感觉比我之前的骑250更稳。我心里在想,座桶只能装半个头盔,全盔算挺烦的,夏天风挡都没有,不知道骑惯了会不会晒得难受(这段先按下不表)。
——阿普利亚SR Max300:排气声浪那叫一个带感,运动姿态极佳,动力比雅马哈更猛,尤其加速超车那叫秒杀。但震动比雅马哈多,手把会感觉振的像个打击乐器,到80km/h时手一直微震,搞得我都怀疑这车适不适合长途。屁股硬,坐两小时屁股就开始抗议。
你们有没有偏好硬核运动还是线感顺滑?我还在想,运动车的震动是不是技术控制得还不够成熟,还是我太挑剔了?这我得用个比较包容的角度看——毕竟性能差那么一点,也不代表不能日常使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
二、豪华舒适款:宝马C400 GT & 本田佛沙350
带点苹果手机感,追求骑行的质感和品牌调调。
——宝马C400 GT:车座软得像块空气炸锅,长途就像坐沙发,要是能带个小桌板多好,实际骑了三四小时,不觉得累。仪表屏的导航、智能互联系统用起来还挺方便。缺点?车那么重,接近250公斤,想挪动它就像搬重物。保养一次要一千多块(估算),成本高得吓人。
——本田佛沙350:我身边骑了4万公里,除了换点机油没啥大毛病。油耗低,百公里大约3.1升,小劣势是动力佛系。起步慢,加速慢,不拿推背感来衡量的那种平顺感让我觉得它很在道上。全盔装进座桶绰绰有余,但如果再塞点骑行手套,空间就有点局促。
我不禁在想,买这样豪华感十足的车子,是不是自带品牌标签?价格都差不多——C400可能贵个1万元,但带来的体验也更pretending style点。
你偏向品味的升华还是更在乎实用?这个问题,从我身边朋友的反馈看,还是得看你的心头好是什么。
三、实用全能型:光阳S350 & 三阳JOYMAX Z+ 300
我喜欢实用派,喜欢那种别折腾,大忽悠,能装就行的感觉。
——光阳S350:储物空间真心大(估算可以塞下一个全盔加雨衣和几瓶水),起步比逻辑心算还快,市区起步不怕跟不上车流。这车长约2米2,窄路上一不留神就会夹空,但风挡有点低,过了80km/h风就得直冲面前了。
——三阳JOYMAX Z+ 300:性价比之王,仪表、无钥匙启动都挺高端,比起合资车便宜近1万。在偏远县城修个毛病不用跑太远,售后多,方便。不过高速稳定性差了点,超100km/h时感觉车飘飘忽忽。座椅包裹一般,骑久了腰会酸。
我在想,那能装不娇气的车,是不是就意味着容错率高?你得接受那个可能平淡点的体验。
我自己换的那台光阳S350,日常带头盔文件租车啥的,完全满足,没有特别去追求漂移般的快感。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那天有个细节:其实很多人只看外观和动力,是真的了解车内细节么?我还记得一个老修理工说过:良品车,就像品质万花筒,细节刚刚好;不好的,就是看表面,我安个灯、换个轮胎,都能看出门道。
我在心里反问自己:是不是,看似普通的设计,其实才是最难突破的部分?
最终,换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是跑山的刺激?还是家里的实用?还是长期用的心安理得?
我还在琢磨,像我这样夜里觉得门锁装得快点好不方便的人,究竟在追求什么?那个惯的慢节奏是不是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这一天骑行经过那片快被我熟记的街角,我停下来摸了摸车把,车灯的亮度刚好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你平常最在意的那个细节,是车的哪一个部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