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车圈道场,突出一个行为艺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新能源的大军已经开着歼星舰兵临城下,就等着把燃油车这帮老家伙的骨灰都给扬了的时候,销量榜单这面照妖镜一亮,好家伙,轩逸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又一次把冠军奖杯抱回了家,一个月刷了一万六千多台的功德。不装了,摊牌了,这哪是卖车,这是在用实际行动给那些新势力同行们上坟烧报纸——你看,你们玩的那些花里胡胡哨的,在绝对的“便宜大碗”和“肌肉惯性”面前,都是弟弟。
你再看这数据,就更觉得这事儿有点道诡异仙的意思了。轩逸不是一个月突然爆了,它是跟练了什么北冥神功一样,第一周四千多,第三周就干到六千多,一周比一周猛,稳定得像三体人看到了都要当场宕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车了,这是在渡劫,而且看样子快要飞升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轩逸这种老炮儿就是直接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朗逸、博越L这些紧随其后的,也不是善茬,一个个功德数据拉出来,就像是修仙小说里主角身边那群忠心耿耿的护法,大哥负责嘎嘎乱杀,他们负责摇旗呐喊,场面一度非常玄学。
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被老板和KPI折磨的中年人,我突然就悟了,我彻底理解了买轩逸的人。他们买的不是车,买的是一个“求求你别再给我添麻烦了”的人生承诺。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OTA升级?别逗了。我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不想再跟一个会跟我抬杠的机器人斗智斗勇。这感觉就像麦当劳的穷鬼套餐,你知道它没营养,但它就是能让你在中午花最少的钱活下去。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于旁边车道的老头乐,只要它横冲直撞的姿势够骚,你L4都得当场叫爸爸。说到底,对很多人来说,车就是一个带轮子的铁皮压缩毛巾,核心诉求是便宜、耐用、打开就能用,而不是一个需要你学习和伺候的电子祖宗。
SUV那边更是重量级,简直是燃油车界的复仇者联盟。途观L、RAV4荣放、星越L,这哥仨像是拜了把子,手拉手捍卫燃油SUV最后的尊严,每个月稳定输出一万多台香火,就问你怕不怕?然后你再看豪华品牌,奥迪A6L、宝马3系、奔驰C级,这帮德系雷电法王更是稳如老狗。买他们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都觉得你在侮辱他。因为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是一种信仰,一种“我不管,我就是要”的霸道。奔驰最值钱的永远是那个三叉星标,它能自动帮你过滤掉路上90%的闲杂人等的白眼,这比任何毫米波雷达都好用。这帮老炮儿,是真的不想体மே了!
再往后看,逸动、探岳、哈弗大狗这些,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刷存在感,周销量那个小增幅跟“蚕食”似的,一点点啃食着市场的剩余价值。哈弗H6和卡罗拉这种昔日的王者,现在虽然排名掉了,但每个月还能守住几千台的基本盘,说明什么?说明江湖地位这东西,就是金钟罩铁布衫,就算内力散了,架子还在,一般的小喽啰还是不敢上来碰瓷。这些车主,顽固得就像坚持用诺基亚打电话的老头,你跟他说智能手机多好多好,他反手就问你这玩意儿能砸核桃吗?你根本没法跟他沟通。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描绘的这个车市,简直比克苏鲁神话里的世界还颠,但你仔细想想,它又无比真实。一边是新势力们在发布会上各种吹牛逼,仿佛明天就能开着车上火星;另一边是轩逸、朗逸这种朴实无华的老家伙,闷声发大财,用一份又一份的销量报表,无声地嘲笑着所有PPT。
所以,燃油车为什么还能打?靠的是信赖?靠的是口碑?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大群人,他们对未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未来的向往。他们不需要任意门,他们只需要一个今天不会坏、明天还能开、后天还能卖点钱的铁盒子。而轩逸们,就是为这种“确定性”而生的终极答案。说白了,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产品做得多好,而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燃油车现在就是这个心态,我不好过,你们新势力也别想开香槟。要么一起成仙,要么一起成盒。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