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百公里19-20度电,吓人吗?
先抛个数据,直接上“爆点”——蔚来ES6在高速上跑,均速120km/h,空调全开、座椅通风、按摩,一个1200公斤以上的四驱纯电SUV,百公里电耗居然高达19-20度电。如果你对电车电耗没概念,我大致换算一下:这相当于一辆燃油车百公里烧掉10升油,甚至更多。电车不是说好了又环保又省钱吗?这也太费电了吧?
“电车跑高速费电”这个话题,其实一直争议挺多。有人吐槽电车不适合跑远途,说它“天生短板”。还有人直接翻旧账,说厂商只会吹续航,却不告诉你电车跑高速根本没那么能跑。再有,就是那些对电车不感冒的旁观者,看着这种惊人的电耗数字,坚信电车就是个“伪命题”。这事到底咋回事?今天我们不急着拔高也不急着踩,就从这个看似“吓人”又真实的数据拆开讲。
先冷静一下,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来分析这个电耗19-20度背后的因素。电耗高,确实是真的,但这其实是高速路况和电车特性叠加的一个结果。纯电车和燃油车,效率逻辑大不一样:燃油车在市区里堵着最费油,高速上最省。而电车反过来,低速匀速开的时候才最省电,高速开快了反而费电。为啥?因为电车的电机效率本身在低速平稳时更高,但到了高速,空气阻力、滚阻这些因素成倍增加,电耗就蹭蹭往上爬。
空气阻力是个重点。像蔚来ES6这种SUV,车身高大,风阻系数不可能像溜背轿车那样低。风阻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越快,风阻的影响就越夸张。120km/h和130km/h比起来,电耗不会只是多一点,是指数级上升的。所以,当车主说“车少的时候130速度跑”,意味着电耗数据进一步放大。再加上空调、座椅通风这些“舒适型杀手”,耗电量哪怕占不了大头,也一点点把数据往上推。
是不是听到这儿觉得,哦,原来19-20度电也不是“电车不行”,而是跑高速本来就这样?先别松口气,继续往下看,这个数据还有行业层面的“大背景”要讲。
其实不只是蔚来,整个电车行业的产品特性目前都在面对类似的问题。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EV、小鹏G9这些中大型SUV,你把它们拉到高速上跑,电耗可能会比蔚来ES6好一点,但绝对不会优秀太多。甚至说,没一家车企能在高速上“逃脱物理定律”。传统燃油车几十年技术沉淀,早就靠变速箱优化了高速油耗,而电车目前还没有“高速电耗优化神器”。这事儿不是哪个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都一样。
那是不是说明电车真不适合跑高速?其实也不尽然。我们回头看蔚来ES6的这个案例,19-20度电能跑100公里,换算下来1公里耗电0.2度。以国内充电桩平均电价1块钱/度计算,百公里成本也就20块钱。燃油车百公里10升油,按每升油8块钱算,百公里成本80块。明白了吗?即便高速电耗“吓人”,成本其实依然远低于燃油车。“费电”是相对的,但“省钱”却是绝对的。
再说回行业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这些车企的电耗优化还不够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的电车市场竞争点根本不在“高速优化”上。厂商们更在意的是低速工况的能耗,以及续航里程的宣传话术。因为行业大数据告诉他们,大部分电车用户平时就在城市里跑,低速高频场景占主流。至于高速,顶多长假跑个远途。如果研发资源有限,优先做低速优化其实没毛病。换句话说,用户买账的地方,技术进步更快;用户不太敏感的地方,发展自然慢一些。
这其实也牵扯到一个争议点:是厂商在“忽悠”用户,还是根据市场需求做策略?有人对电车的高速续航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说电车的续航就像一桶水,低速慢慢用水,桶就显得很大;高速“开闸放水”,很快就见底了。这个形容其实没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电车开发的重点就是为了满足大部分日常需求。高速续航不是不重要,而是在现阶段,厂商更倾向于优先解决最主流的问题——电池技术本身的瓶颈没破之前,每多优化1%的高速电耗,可能要花10倍的资源,这个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最后再聊聊电车行业的未来。高速电耗这个事儿,看着“吓人”,但它本质上是技术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接下来几年,电池能量密度继续提升,充电桩布局更完善,这种高速续航焦虑可能会被一点点稀释。甚至,有些车企已经开始研究空气动力学优化、电机效率改进这些更细分的方向。未来的电车,可能会在高速上表现得更从容。
所以,看到19-20度电的电耗,别急着下结论说“电车不行”“电车废柴”。这背后有技术路线的限制,有使用场景的选择,也有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它看上去吓人,但其实并没那么可怕。要紧盯的,不是这个数据本身,而是厂商们接下来怎么走下一步棋。毕竟,所有看似离谱的现象,拆开来看,往往都藏着逻辑合理的一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