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起,电动车行业的规则又要变了一波。去年我就注意到,相关部门开始强调新国标的重要性。因为这次新规一落实,很多以前的旧国标电动车就要退出舞台了。数据也显示,去年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大概在3亿(估算),绝大部分车还是老的国标车。
我自己身边,朋友李哥,去年买了台二手电动车,还没注意这个,结果刚查标识,才发现是个旧国标。他说,买车时,销售都忽悠说国标车,放心,可实际上,只要不是新国标都算旧,到明年就不能上牌。
实际上,这次的禁售令,明确了两个时间线。从11月开始,就不允许线上线下再卖未获CCC认证的非新国标车。什么意思?简单点说,不是新出厂,没经过认证的车,不能再销售。旧国标、拼装车、改装车都得被清理掉,毕竟这些车的一大隐患在于安全性难以保证。
我们再看具体规则,12月1日正式开始,旧国标和非法改装车全部禁止销售。这期间倒算得挺狡猾,9月1日到11月30日是过渡期。在这段时间内,只要你买到手的旧国标车,还是可以上牌的。过了这个时间点,想上牌就难了。
这里我有个疑问:卖家会不会故意忽悠?毕竟,刚好过渡期快结束时,市场上还会有车闲着,消费者怎么保证买到的是合规车?这个问题倒是挺现实的。
我翻了下去年某汽配市场的笔记,说到国产电动车的销售中,有字牌标志的都比较正规。但是,现在都更要求我们核查证书、标志。很多人买车,第一反应就是看价格,或者品牌,竟然忽略了最重要的验证身份证——那就是车上的新国标标识。你去线下店,问问销售:这是新国标车吗?他们大多会点头。
拼装车和一些改装车普遍安全隐患大一些。拼装车的焊接铆合、线路,很多时候都靠存心试试胆量。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车、尤其是超标改装后,路上出现事故的概率其实不低,本来买个电动车,就是为了方便,安全第一。
对比一下新国标车和旧车。实际上,新国标在电池、电机、制动、安全配置上都比老的要求高不少。旧车的电池可能在安全性上储存潜在风险(哪个卖家会告诉我电池不合规?),而新标准的车都会明确标注CCC认证字样。
你们知道吗?我其实猜测,很多旧国标车之所以还能卖,主要是因为一些车贩子清楚,短期内过渡期还能用,等到明年一到,他们就会更换标签,变身新国标。但我也不太清楚,他们会不会偷偷挖个坑,把假的新标贴上去。
说到安全隐患,去年朋友修理电动车时,店主说:你这车,电池都快漏液,天热的时候,出了点问题就出人命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政策紧缩的原因吧:一来是保护消费者,二来防止一些不良商家钻空子。
而且,从供应链角度看,这次新规也让很多厂家调整生产节奏。原本大批像旧国标车批量生产,现在必须换新,让很多车企压力山大。有些大厂买原材料挺精打细算的,比如锂电池,去年原料涨价了15%-20%,但一线工人还在加工,利润空间被压缩。
你会不会觉得,和汽车研发一样,电动车的技术也是玩命赶工?
我突然想到一点:环境方面。去年年底,我看到某调研,电动车的能源消耗在全国汽车中的占比高出80%。你看,这规整的升级,明显也是想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的一个举措。
咱们自己买车,到底看重的还是平时的使用感觉。像我一个朋友,他平常上下班骑,偶尔带家人周末出行。他告诉我,他最在意的其实是操控和续航。这次新规会不会让车市场变得更牛奶装水,偏重高安全的车?这个我可不敢确保。
问一句:你们身边,有谁特别关注车架和电池的环保认证?我对这个一点都不了解,估计还得多看一眼说明书。
说到这儿,我还在琢磨:未来二手市场会不会更乱?因为新规后,牌照变难了,很多车主可能会选择藏车。毕竟,未获认证的车还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没细想过,但一直觉得,这样买卖就像黑市,潜在的风险挺大。
自己动手检查车上的标签,成了新惯。之前,我在某论坛看到,有个车主对我说:你买车别光看价钱,得看看标签,要不然上牌一堵塞,亏大了。没错,这话放在未来会更管用。
提醒一句:大家别掉以轻心。不管是自己骑的电动车,还是朋友买的,核查标识、证书,多点心眼,别让违规车把自己陷进去。毕竟,安全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买不到牌的尴尬?或者某次误买了旧国标车的经历?我觉得,这些碎碎念,也算是给大家一份提醒了。未来怎么走,还真得拭目以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