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5M老款和新款车尾,乍一看差别不大,说到底还是感觉尾灯变了变化。老款那组灯,设计上偏方正,光带的线条也偏硬朗,怎么看都像是那个年代宝马运动SUV想要表现的肌肉感。新款尾灯就柔和了点,灯组结构更细腻,尤其那条史诗级L型日间行车灯,感觉像是在跟未来对话。有人会说,这就是时代审美的变迁,但又不完全是——至少运动感上,我觉得新老款各有千秋。
我上周末碰见个朋友,他刚试驾完新款X5M,那话里带刺:感觉新款尾部更‘精致’,但是老款直接的力量感不服不行。他这话提醒我,运动感到底是看起来更爆发,还是潜力更大?对,光看设计没那么简单。
说回排气。双边四出排气早就是性能车的标配了,宝马M的这套排气声音和声浪是硬通货,几乎变成品牌基因。可你注意到了吗?这几年真排气越少,电动化让排气口成了装饰,有的车竟然连声浪都是合成的。真实的金属管子暴露在外,这算是少数派了。有人问我,这会是绝迹?我想,答案得分车型和市场区隔,但整体趋向肯定是减少噢。毕竟排放法规不等人,改技术花的钱还得算算——我估计新款X5M这排气的成本大概比老款贵了20%-30%,光管材质和内置消声结构升级不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年底和一位宝马供应链的朋友聊过排气管件,说现在对材质的要求猖獗了,怎样防止撞击变形,怎样保证声学效果,还有得兼顾重量,设计得很像做盒饭,讲究每一块料放哪儿最合理。就像咱们生活里准备便当,不单单是饭菜好吃,还得能背着跑,不能撒了或者压扁。供应链就是这么个精细活——底下一个环节拖后腿,成品性能和客户体验就会down。
提到运动感,我不能完全押宝在尾灯变样和四出排气上。其实运动感是一种综合体验,建立在悬挂调校、动力输出、甚至声浪和视觉呈现的叠加。宝马老款X5M底盘调教偏硬,开起来瞬间就有种拳击手备战的感觉。而新款软了点,动力输出更线性,日常和赛道两头跑得都舒服。你说,哪个更运动?我有点难定。要是我个人猜测(没细想过),未来这类大排量SUV更可能往智能调节声浪方向走,那真正发出实话的排气可能要靠T恤口袋里的那根管子奏效了。
小插曲,和某4S店销售聊起,就说其实客户买X5M看重的根本不止一时的声音,更多是身份和那种‘一脚踩下去,什么都管不了’的感觉。我当场挑眉,那你说这声音能靠合成满足吗?销售嘟囔:暂时不能,至少得等纯电氛围成熟起来。这话虽是销售小打小闹,但反映了市场上的真实矛盾。
再打个比方,研发大概就像做一道大菜,排气系统是这道菜里调味酱。老款X5M这味道重,刺激,让人印象深刻,新款则像加了点新香料,味道层次更丰富,适合更挑剔的口味。但很多车友不爱这新香料,还是想吃老味道,毕竟本味才是经典。这就像我自个儿,也会怀念老款车尾的那个硬朗线条,虽然知道那毕竟是十年前设计语言的遗产。
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哪个设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家买车其实还是在买感受,连我自己开新X5M的时候,都忍不住怀念下旧款纯粹的野性。你们停车场见过吗?老款尾部排气冒出点烟圈,开车人还会笑着对旁边说,这才是真动力的味道。那瞬间,我就觉得设计不光是图个新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吧。
讲真,我刚才又去网上翻了几组同价位、同级别的SUV对比,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不少竞品车型也配双边四出排气,但实际声音和运动表现差别很大,有些甚至只是造型上多排气口但实际只有两个真的管口,声音是电子合成的。这种假运动你赞同吗?我感觉不赞同,但市场上却挺吃香。你们怎么看?
对了,提个跑题问题,你们心目中还有没有什么车型的排气声浪是一听就知道绝对是高性能?个人一直觉得保时捷Cayenne Turbo那声浪,虽然不算最极端,但那种中后段声波扑面而来的感觉,有种不撒谎的诚意。有时候,听车声音,比单看数字更有说服力。
回想起来那天朋友刚试完车后,拍了张尾灯照片给我看:这尾灯设计,是不是多了种‘科技感’,但运动车的‘烟火气儿’,也少了点。我心里想,汽车设计的矛盾点就是这里,一头想要满足时代审美,一头想抓住老派玩儿家的感情。两者融合,难。
最后我还有个猜测(真的没细想过),也许未来高性能SUV的运动感,不再是靠尾灯造型和排气声浪撑门面,而是以数字化和虚拟现实加持的驾驶体验来定义——你踩油门的冲击感、车内环绕音响重现尾气声浪,甚至行车电脑帮你设计运动模式场景。那时候,传统排气管还能剩下几个?谁知道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白了,我们这些爱汽车的人,可能还是怀念那个大口径排气管噼啪作响的年代多一点。你呢?哪款X5M的运动感更能打动你?或者说,排气声浪对你的驾驶体验重要吗?别告诉我你已经被电动车排气声合成系统征服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