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翻了下笔记,真没想到这次要扯的竟然是一个插混。事情是这样的,昨天碰到一台新上的二手大捷龙PHEV—大约四万多公里,车龄快五年,价格挂在16万左右。它挂绿牌,说白了,享受各种政策红利,是不是,省点钱。平时开起来挺舒服,车况也不错,就是两个面喷漆,半轴有点轻微渗油,但其他都挺正常。
然后我一看油耗,差点没掉下来。9.8升百公里,真是让人一时间瞠目结舌。这车好吗?挺好,空间大,家用够用,混动系统也成熟,动力够力。可问题是油耗高,这油耗直接打破了我对它省油的想象。插电混动,理论上应该比纯油车省油吧?可结果却差不多纯油2.0T的小排量车了。
你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这车虽然是插电混动,但依然搭载3.6L的大排量V6发动机。发动机体积大,油耗自然不会低。万一你没注意,这车大部分时间其实是靠发动机直驱的。尤其是在市区暖车、短途行驶时,混合系统会尝试用电驱动,但电池续航只有70公里左右,日常油耗还是得依赖发动机,油门一踩大排量,油费自然捉弄不掉。
有人会说,3.6的排量,怎么还那么省油?这其实是一场误会。你排量越大,或许在某些工况下,能跑得快(或者说动力充沛),但绝不代表油耗低。油耗跟排量成正比吧?不一定,要看调校、驾驶惯甚至车身重量。大捷龙,不过是个中大型MPV,车身长、重,不拉满油门的话还行,但实际用起来,油耗怎么也得接近10升百公里了。
我还记得,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笔记,附近开这车的朋友都说,这油耗挺正常的。那他们怎么想的?大概觉得这是混动的油耗,和纯油差不多没差。实际上,你把这车和别的同价位MPV比一比,比如GL8混得也不差,油耗都在6-7升区间,但其实是纯油呀。谷歌搜索搜出来的结果,插混的油耗往往比我预期高,尤其是不懂调校和驾驶惯的人,驾着它都觉得费油。
我还曾想,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油耗还算可以了吧?其实不大确定,毕竟没有做长时间测量,它可能在某次踩油门时刻有点走样。毕竟是估算,但我的切身体会是,这类插混车的油耗多数情况下是花得省——如果你在市区拼命堵车、频繁起步,那油耗当然就高,毕竟减速停车发电,反而更费油。
这让我想到一件事:对比整车设计和供应链 — 就拿这台车来说,三年左右的国产油耗差不多6升左右,而进口车可能更高。大部分的零部件,比如常用的电池包、混动系统芯片,都是像组装玩具一样拼接的。生产这个体系线,成本自然就高,能省的地方也就有限。你觉得,为什么插混车还在逐步涨价?显然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技术壁垒和盈利空间。
(这段先按下不表)
问题不在车本身,而是我们的用车需求。你要是只用车100公里左右,纯电就够了。用长途出差、拉货,还是得靠油。特别是我认识一个修理工,他说:这车除了油耗高,别的都挺靠谱。但我还是觉得油费这块,真折腾得厉害,要不就买纯电,要不干脆加点预算上丰田的双擎。
说到双擎,我觉得挺有趣。丰田的双擎系统起步油耗,我猜大概是4-5升左右。连续用几年后,也印证了它的省油,除非你是在高速跑,但那种实际油耗多半还不超标。除此之外,要不要考虑二手车?一辆2018年的双擎凯美瑞,跑了4万,价格不到13万,油耗还更低,保值也还不错。
也有人会说:靠油耗节省,有点像空想。也我没有算过百公里的具体成本。简单粗暴算一下,大概7元/升,9升就花63块,折合百公里约4块钱油费(假设百公里耗9升),比起家里充电的电费(估算每度0.5元,每度能跑2公里左右),确实省不少。他们说:这车能省出个零花钱。我也觉得这只是个大体估算,实际可能因为驾驶惯不同,差异还能拉大。
(这段先不提,还有点扯远了。)
有人会担心:这车挂绿牌,是不是政策红利也会用完?说得对。政策终究有限,不能指望一直吃红利。我知道,有些车主抱怨:这牌照都挂了,怎么还花钱。大部分人还是用省心、省油、合规这三点在权衡。
没想过这车油耗会这么高。别人说的混动省油真不一定适用。可能对它的使用环境要求很高,比如平稳驾驶、少开空调,否则油耗就飙升。换句话说,也不只是油耗的问题,整个用车场景都要考虑。如果你的需求是实实在在节省油钱,我觉得纯电和丰田双擎会更实惠一些。
你觉得呢?有没有想过,自己用车,最大省油的秘籍其实就是:用少一点,善用电。还是说,你更看重空间和便利?反正我觉得,这个油耗高的插混,真是个迷之存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