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环那边的王师傅,最近摆弄新车忙得不见人影。就前两天还在微信群里兴奋嚷嚷,说什么最新的奥迪Q6L e-tron到店,现场呲呲地摸了钢梁,还跟销售差点啃起车门来。这车弄得他们都说像是德国人跟咱中国人合伙下的真功夫,听说平台叫PPE,还什么五大王者,王师傅嘴上不信,眼睛却盯得很紧。
听说这车的主打就是安全,整得比小区老唐的宝马X5还夸张。销售顺口念了个数据,好像有83%的钢铝混搭,34%热成型钢,反正隔壁的李师傅一听就是扯上了“穿甲钢”——他说,车身抗拉强度都快能顶个小桥墩,哪是平常家用车能比的。搞检修的马工还悄悄跟我说,这焊接用上了激光,说精度能做到毫米级,拆侧裙板的时候他还摸到了那道焊缝,直呼工艺干净得不像话。以前车祸现场撞瘪的常见,但据说Q6L e-tron侧面怼上去,驾驶室基本没啥变形,安全这块是真的硬。
电池这部分倒是有点门道。搞电工的小高前阵子讲,有1000V绝缘系统,设计上还弄了防爆管路和独立液冷,说是能让电芯一直稳着——群里有人翻出测试视频,说电池泡水烧烤24小时还活蹦乱跳,比他家楼下那只电动三轮强太多。火烧都烧不化,折腾到极限,这事儿有点唬人。
路况检测倒是车友里最关心的了。新奥迪跟华为还是拉了手,整了双激光雷达,不光能看清前面的雪糕筒,李哥说就连掉在路上的小纸片都扫得出来,分辨率折腾到0.1°,比他家小米空调遥控都灵。高速路能自己变道,城区加塞也会提前踩刹车,停车场进窄道还能自动停进车位。小区门口,红灯识别快得就像有人提前喊了一嗓子,听说施工区反应比人快0.5秒,累人不如累机器。
操控那块,我自己有一说一,奥迪那个e-quattro四驱,实地开过一次感觉赶上下雨也没怎么打滑。师傅说啥每秒扫100次路况,不知道咋检测的,反正湿路轮胎梆得死死的。制动系统还分了动能回收和机械刹车,组里有人测过,比普通电动车刹停距离能缩短快两米,听起来倒真是有一点优势,在北方冬天路口等红灯就不怕飘了。
舒适性其实有点出乎意料,前几天跟邻居聊天,提到头枕后面蹦着丹麦那帮人弄的音响,说不是那种普通喇叭堆砌,40个声学点遍布座椅——听乐队演奏时小号跟大提琴能分清哪个在左哪个在右。还有个大天窗,师傅开玩笑说遮阳率快顶得上咱老家房顶晒苞米,又能调光还能防紫外线,冬天还能捂住亮儿,夏天不晒头皮。
这车有个冷门配置,是副驾驶的隐私模式,副驾座椅能单独开启静音区,我试了一下,前排两人各听各的播客也互不干扰,算是小趣事。王师傅还骂了一句,说这配置不实用,还不如给后排装个按摩椅,他家里头坐车喜欢抠座椅,碰上的硬塑料一直没适应。
Q6L e-tron上市后,有车主反映电动尾门有时候不太灵,尤其北京这几天降温,尾门感应速度减慢,售后师傅说处理得快,重启模块就顺了。小道消息还有,传言奥迪后期会在软件升级里加个“自动避坑”功能,专门应付城里忽然冒出来的深井盖,现在还是内测中,估计赔钱的事不能细说。
话说回来,这车落地后,隔壁小王已经开去天津切换场地试了段高速,回来就嚷嚷耗电还算实在,但暖风一开顶不住,续航会掉下去俩格,说到底还是电车的旧毛病。二手市场估价倒还不低,有人打听能否趁价格没掉头赶紧到手,闲聊中有人感慨,比起奥迪老款Q7,电动新贵都讲究圈层体验,市里一家老字号修理厂说,后期保养主要得看电池冷却系统稳不稳,别拿比亚迪的风格对比,一码归一码。
老李总结得怪怪:“开得舒服,修起来也贵。”群里反正永远在炸锅,有些配置还没碰明白,冷门功能偶尔被发现了就成小圈子八卦。至于新老奥迪之间哪种更适合家用,估摸着还是等楼下那位真把Q6L e-tron开散了再说吧。
信源啥的,主修师傅也就半信半疑,更多还是听口口相传,毕竟新车刚到仓库,谁也没见过多久。没准哪天又爆出新彩蛋,也说不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