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到济南了。我一朋友问我:听说那边搞活动,真能买到实惠的车吗?我还真没搞清楚,倒是觉得这类凑热闹的活动,别看表面火热,实际能折腾出的优惠力度,得看车企套路了。
这次购在中国·2025在济南的展会,正赶上年底汽车市场冲刺的黄金时段。你知道吗?去年三季度,国产新能源车销量一共1122.8万辆,占比将近一半了。这不是说吹,渗透率到46.1%,几乎跟传统燃油车平起平坐了。想象一下,未来几个月,大家都在抢,谁折扣大?谁的优惠多?市场自然更活络。
我翻了下报价表,像比亚迪、特斯拉、理想、问界那帮大佬,基本全上线了。这些品牌比拼的,不光是技术和外观,优惠也是硬本事。比亚迪去年11月,问你们,预售到手价最低我看到18万多,纯电续航300公里左右。现在呢?据说现场还能打折,想想就烦,优惠肯定比平时多点。可实际上,要我猜,实际到手价还是要比公告的低一两个点,但能便宜多少,不确定,毕竟车是全新没散装的,但厂家砸的优惠力度,还是有的。
说到车型,真是琳琅满目。从豪华的红旗和宝马到经济型的奇瑞、长安,再到后面惊喜不断的问界、零跑、极狐,这样的集合阵容,场面真不小。基本上是全覆盖——你追求的科技感?有的。想要SUV、MPV?都能找到。还得说一句,不同的品牌策略也不一样,比如宝马,目标群体更偏向有点钱,追求体验的,优惠可能会少点,但品牌价值拉升到极致。小米的电动车,现场的互动怎么说?那叫一个科技感满满,我搞不懂为什么还要体验区?感觉还挺偏向感受智能生活。
如果(这段先按下不表)你在现场,好奇什么车最优惠?我觉得还是看特惠车型是不是刚上市,或者是库存车辆。像我朋友去年碰到个事,他买了一台末代燃油车,销量好几个都在清仓,优惠直接跌破成本线,亏点无所谓,目的也是冲销量。在这个时间点,没准还能碰到超低折扣车——不是虚的,车商是真的想快点清空库存,抓紧最后一波优惠。
不能忽略的,还有钜惠福利。你们想过没有,厂家和经销商的优惠都像拼命一样堆积。免费的保养、延长质保、赠品,谁都想多给点气力。这也是一种策略——把折扣变成购买礼遇,搞得客户乐呵呵买车,厂家也觉得做活动值。有人说,这年头车厂就靠优惠战线支撑一年,利润其实很难一直接盘,尤其是多品牌大战。
我曾经问过一个维修工:修车最难的是什么?他说:有时候车新,漏洞百出,尤其是软件上的问题。我还笑着说:不就是你们‘摸索’程序吗?事实是,新能源车不光硬件过硬,软件的稳定性也越发重要。这也是厂家投入的重点——让车辆跑得稳,跑得快。有人没细想过,新能源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其实挺像家庭水电,越普及,车主用得越顺,困扰也少。
说到充电,我猜测如果持续上涨,新能源市场还会更火爆,这个预判没啥科学依据,纯粹是感觉。反正我个人觉得,未来几年,车市的价格战和服务战还会继续。至于这次现场的优惠到底能拿下多少?我估摸着,确实可能会比平时便宜个2-3万,但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毕竟,供应链、厂家利润都得考虑,也不能太拼命。
临场的时候,你会去吗?我挺犹豫的。现场感受总不一样——在车展上碰到一堆试驾痴迷者。我昨晚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去展会时拍的车,有一辆跑车那叫一个酷炫,那次试驾完,我还在想,这快感跟开卡丁车似的,差不多。回到现实,想想百公里油耗,电费算下来,续航成本其实比我想象的要高。像我这吃穿用度,开车的成本就算一算,保值率估算一下:十年后,车还剩几成?估计不到40%,这也算个折旧现实。
中途又想:买车到底值不值得?其实也看个人需求。有朋友说,买车就是为了方便,我就忍不住调侃:但就算买个电动车,充电和维护也别小看成本。现在车价高得吓人,优惠来了也不一定快刀斩乱麻。但真要问我,年底买车怎么选?我倒觉得,重点还是别盲从,看清楚自己是真需求还是冲动消费。
车展就像个盛大的买买买闯关,每家都想出奇招。我知道,场面热闹归热闹,生意归生意,但背后,那点谋略其实很微妙:优惠的真真假假,策略的真真假假。偶尔也会质疑:这波钜惠是真良心促销还是拼命折扣?谁也说不清。
到头来,我还在想——比如说,车企会不会为了冲量,高价卖车,然后再搞促销?还是说,这轮补贴补得过猛,到头来反而让消费者惯了白菜价,最后厂商怎么调控市场平衡?这个我没细想,但心里总觉得,市场的博弈,从来都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你会不会也留点悬念在心里?比如那台新车的未来保值率,到底是多少?还是说,年底优惠落地的那一刻,才知道实惠有多大?这场汽车嘉年华,也许就像一场买家秀和卖家秀在自我角力,让我们这些观众在旁边琢磨,看谁能笑到最后。
还好,车展年头多,真正能买得值的,还是最后那点小细节。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