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

2024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本月,小米SU7开始交付。

本月,比亚迪出现了环比下滑。

本月,特斯拉的销量几乎腰斩。

而涨幅最大的品牌,出乎所有人意料。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首先看总销量。根据4月份乘联会的数据,广义乘用车市场销售了200.9万辆,国内市场销量为153.2万辆,同比减少5.7%,环比下降9.4%。合资品牌以传统能源车型为主,但大多数品牌销量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在总销量中,新能源车销售了67.73万辆,占市场的近44%。其中,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67%,而合资品牌不到8%。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我知道,大家对燃油车的销量已经不太关心了,因为市场上反复出现的都是那几个型号,例如轩逸、朗逸、速腾和帕萨特等。与燃油车市场的稳定相比,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显然更吸引人。

4月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较3月略有下降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30%。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在这其中,比亚迪仍然稳居销量榜首,月销24万台,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特斯拉,后者只卖出3.14万台。但与上个月相比,比亚迪的销量仍轻微下滑了不到4%。其中,海豚的销量表现平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有所下降,主要受到“798”秦&驱逐舰05和“698”海鸥的影响。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此外,鸿蒙智行全系的销量已经接近特斯拉,仅落后1000台,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旦S9的生产量上来,很可能会超过特斯拉。但M7的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从1月的近3万台降到3月的近2万台,再到4月的不到9000台,原因大家或许能猜到。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此外,M9的销量突破了1.5万台,增长了178%,且M9纯电版本的销量超过2000台,成为50万以上价位段纯电车型销量冠军,名副其实。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接着是五菱的3万台,较3月略有下降。尽管五菱的车型都是性价比极高的代表,但除了MINI EV,其销量始终处于平平无奇的状态。看来,五菱向上发展的道路,比预想的更为艰难。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理想汽车的销量为2.58万台。MEGA遇到重大挫折,L9的销量只有6560台,被M9夺走了40万增程车型销量冠军的位置,L8销量为5025台,下降超过20%,是自上市以来最低的一个正常销售月,甚至低于蔚来ES6。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因此,理想今年把希望寄托在L6上,表现还算不错。据说一周内订单就超过了2500台,累计订单超过4万,如果这些数据属实且订单转化率高,那么确实会对理想现状产生积极影响。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埃安继续下滑,销量为2.51万台,跌幅超40%。需要知道的是,埃安的AION S最近大幅降价2万多,但对销量帮助不大,所以是否能摘掉“网约车”标签,对埃安来说是个大问题。对比五菱,埃安的发展道路似乎更加困难。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接下来的7到15名是月销量刚过万的品牌,我挑一些有趣的与大家分享。

第七名是极氪,销量1.61万,其中001型号的销量超过了1.1万,环比增长了50%,通过降价增配的策略效果显著,使得极氪001成为了25万以上价位纯电轿车的销量冠军,甚至超过了奔驰E级。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第八名是蔚来,销量1.56万台,同比大涨135%,成为4月份涨幅最高的品牌。其中ES6销量超过5500台,ET5T超过4400台,销量喜人。相比之下,小鹏已跌出前15名,总销量不到1万台。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第十名是大众,销量1.45万。作为新能源前十的唯一合资品牌,大众对中国市场的敏感度确实高于其他品牌。降价后的ID.3撑起了销量大旗,月销过6000台实属不易。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如果把深蓝、长安、长安启源视为同一品牌,它们的月销量近3.5万台,足以排在比亚迪之后。深蓝S7、糯玉米、A07是这三个品牌的销量担当。还未上市的S05可能是深蓝今年最重要的车型。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至于最近热度最高的小米,从4月5日开始交付至5月1日,累计交付了7058台。对于一个全新品牌来说,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目前在小米APP上下单,显示的交付时间为33-36周,这意味着你的新车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到手。因此,小米在发布会第二天就表示没有时间开庆功宴,因为大家都忙着拧螺丝,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汽车行业利润暴跌,谁先撑不住?-有驾
#深度好文计划#据官方报道,目前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已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仅为不到5%。虽然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整个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来说并不是好事。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同时也会面临制裁、政治和地缘等多种限制。合资品牌销量下降,自主品牌利润降低,让每个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