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奔驰这次价格策略挺有意思的。毕竟,他们想靠品牌背书,把车型定得更高端一些。这个高端,其实更多靠的是经销商的底气。你想想,奔驰官方定价和市场实际销售价之间,能不能差几个万元?差别越大,那经销商就越有话语权。
我记得有次跟一朋友聊,他是个售后修理工。问我奔驰车利润咋样,我说:修一辆奔驰,工时费都比国产车要高出20%。他笑:对啊,品牌定位在那边,修理成本贵,售价自然也高。可你售后卖的就是这个高端的标签,实际利润主要靠配件和修理费。这就像吃饭,上档次的餐厅,食材贵,但关键还是卖那份感觉。
这让我想到了,奔驰没办法直接控制价格,也就等于说他们的价格权被稀释得厉害。你看,比亚迪秦,直接给个25万的价格,虽然比起国产车不算便宜,但起码透明,顾客心里有数。奔驰只是告诉你这是豪车,但真正掣肘的,是它的经销商。
说白了,用一句话总结:奔驰没办法掌控价格,是因为他们的利润点被经销商牢牢把控,远离了制造方的视频核心利益和用户数据。对,用户信息。这点很关键。一个车厂能掌握的用户信息到底多少?有限吧。你买奔驰,卖车、保养、保险,可能都得从一堆经销商那儿跑。你说,车厂能从中摸清用户心理和偏好吗?不大可能。人家更愿意把数据和利润放在经销商那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国内某品牌的新车,价格的确在次顶配拉开了差距。比如说,C级或E级,基本样子还是没太大变,但加了点电气化元素,比如新能源、智能配置,价格却一涨再涨。结果呢,普通消费者到底买账没?大概只会在几个环节犹豫:价格、使用惯和售后。买奔驰的,肯定还在意身份感,但一看那个价格,心里会不会咯噔一下?有些人说,看车不看价,只看品牌的光环,但实际操作中,还是会被价格关卡打败。
这里还得扯个事儿。据说在销售渠道里,渠道管理其实一点都不科学。你知道吗,有时候一个渠道卖得差不多的车,另一个渠道就炒作价格,搞得天花乱坠。外加,经销商要赚的差价,不是在价格上多调几个百分点,而是在售后配件和增值服务上做文章。这也是所谓的渠道博弈。
乘着话题转一转,我曾经在车展现场,听到一个销售跟客户开玩笑说:我们这车卖出去虽然价格高,但你知道的,后续修理、配件、保险,都是一笔大账。那客户一脸懵,然后谁都知道,最后还得看谁更会折腾。这行为,实际上也是利润的养成逻辑。
再说说价格这个事。当年,我在某工厂实时,听一位老工程师讲:只要不是太离谱,利润其实还算可以,但要是真的标太高,消费者就会走。这点我觉得挺对的。毕竟,经销商要怎么赚钱,他们自然不会卖低价,车厂不能随意控制,经销商就成了价格必争之地。
这里还得问一句:你觉得,未来能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直销车型?比如说特斯拉那样,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至少,成本能直降20%以上。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用户数据。没有这些,品牌再大,也就只是个牌面而已。
坦白说,我对豪华车未来的路有点迷。像我个人猜测,豪华品牌要么带电,要么变得互联网化。品牌坚持的传统还能坚持多久?我推测,不会太久,因为成本在涨(这点不太确信,只是直觉)。销售、维修、配件的体系,才是真金白银的核心利益,而制造和材料成本,早就被包装成品牌溢价。
问一问:你敢赌,未来像奔驰这样,价格由经销商说了算,能持续牛多久?这件事,我心里其实还挺没底的。毕竟,在这个利润和数据都被蚕食的时代,真正能干掉一切的,只可能是新技术或者新模式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