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博览会上,丰田汽车展出了一些很特别的车,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些车不像我们平时在路上看到的那样,追求速度有多快,屏幕有多大,它们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那些行动不太方便的人,也能自由、方便地出门。
这件事听起来可能有点小众,但如果咱们仔细看看身边,就会发现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出行面临着许多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根据统计,大约有三百万同胞因为脊髓损伤等原因,生活离不开轮椅,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增加九万左右。
这还不包括我们日益增多的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腿脚不再那么利索,上下车成了一个费劲又危险的动作。
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来说,一次简单的外出,比如去医院复查、去公园散心,或者只是和家人一起吃顿饭,都可能因为“上车难、下车难”这个坎,变成一件需要反复思量的大事。
这种出行的不自由,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生活半径和社交活动,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丰田这次展出的“福祉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社会痛点而来的。
在展会上,一台经过特殊改造的荣放RAV4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为什么选这台车?
这里面其实有个很实在的考虑。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上,SUV车型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销量占了将近一半。
丰田选择在一款大家最熟悉、最关注的车型上做文章,目的就是希望这种便利性能被更多普通家庭看到和接受。
这台车的最大亮点在副驾驶座位上,它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座椅,而是一个可以电动升降和旋转的“魔术座椅”。
通过一个简单的遥控器,这个座椅可以平稳地转出车外,并且下降到几乎和轮椅一样的高度。
这样一来,行动不便的家人就可以很轻松地从轮椅上平移到座椅上,整个过程既省力又安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乘坐者的尊严。
这个座椅的设计很扎实,最大可以承重100公斤,而且丰田计划把整车价格控制在30万元以内,这个价格让很多普通家庭看到了拥有一辆福祉车的可能性。
除了针对大众市场的SUV,丰田还考虑到了不同家庭和场景的需求。
比如,对于人口比较多的家庭,他们展出了赛那和格瑞维亚这两款MPV的福祉版。
这两款车本身空间就很大,它们把第二排右侧的座椅改造成了和荣放类似的电动升降旋转座椅。
想象一下,全家老小一起出门,老人可以方便地坐进宽敞的第二排,后备箱因为采用了下沉式的设计,空间特别大,放下两台折叠轮椅都绰绰有余,还能装下不少行李。
这样的设计,无论是家庭旅游,还是带着老人去康复中心,都变得非常从容。
而且这两款车都用的是丰田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开起来平顺,还特别省油,对于家庭来说,实用性和经济性都考虑得很周到。
更值得一提的是,丰田还展示了一款名为海艾士的福祉车。
这是一款轻型客车,它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
它不是在车门边上安装一个旋转座椅,而是在车尾直接装了一个电动的升降平台。
当需要接送轮椅使用者时,这个平台会降到地面,轮椅可以直接推上去,然后平台再平稳地升起,将轮椅连同使用者一起送入车内专门的固定位置。
整个过程中,使用者完全不需要离开自己的轮椅,也就不需要家人或护工费力地进行抱、抬等二次转移。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照护者的体力负担,也完全避免了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伤害。
这种设计对于养老机构、康复中心或者需要集体出行的团体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人性化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当然,丰田也明白,不是每个需要福祉车的家庭都有能力或者有必要立刻购买一辆。
因此,他们不只是在卖车,更是在尝试构建一个服务体系。
比如,他们推出了福祉车的租赁服务,当家里有临时需求时,可以很方便地租到一辆,解燃眉之急。
同时,他们还联合了健康服务机构、康复辅助设备公司以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试图把车辆、服务和社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助的网络。
这说明,他们看待无障碍出行,不只是一个产品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服务问题。
从2012年开始,丰田就把这种福祉车的理念带到了中国,十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地投入和研发。
在今天这个汽车行业都在比拼智能化、电动化,把注意力都放在炫酷科技上的时候,丰田这种回过头来,踏踏实实关注人的基本需求,用技术去解决最朴素、最实际困难的做法,显得格外有温度。
技术的发展,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为人服务,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锦上添花。
丰田在福祉车领域的探索,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科技向善”的可能。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汽车企业关注到这个领域,共同努力,让“所有人的出行自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基本权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