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论坛和短视频平台上,关于途观L和途观L Pro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根据官方数据,大众正式推出途观L Pro,指导价23.68到26.68万元,而2024款途观L则通过市场优惠大幅降价应对——最低价格下探至14万元左右,降幅最高近3.7万。
这场"兄弟之争"就发生在三个月内。
车评人和车主们热议的焦点是:当老款途观L降价后销量反弹,新款Pro版凭科技配置吸引年轻消费者时,这到底是大众的"自砍一刀"还是"精准市场分化"?
与其说这是简单的换代,不如说大众把中型SUV市场彻底劈成了两半——一边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实用派,一边追"满配黑科技"的科技党。
那问题来了:当途观L和途观L Pro真要你二选一时,到底是选"皮实耐造的老江湖",还是"武装到牙齿的新贵"?
第一部分 Pro版上市为何激活了老款的降价?新款究竟赢在哪?
人们常说,有竞争就有进步,有对比就有输赢。
大众官方发布2025款途观L Pro,全系采用380TSI(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220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指导价23.68到26.68万元。
与此同时,2024款途观L通过经销商市场优惠大幅降价,最低价格降至14万元左右。
但这不仅仅是"清库"的故事——老款降价后销量确实有反弹,但主力买家是"图便宜"的家庭用户;而途观L Pro的订单中,年轻消费者占比明显提升,他们买的就是那堆"看着就高级"的科技配置。
为什么新款会这么吸引年轻人呢?原因很简单,新款甩出来的配置清单直接让人想起30万+的豪车。
什么意思呢?
比如那块15英寸的2K悬浮大屏,相比老款的8英寸小屏,清晰度提升不是一点半点,屏幕分辨率达到2240×1260,滑动起来跟玩手机似的没有任何延迟,这对于习惯了大屏手机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再比如w-HUD平视显示系统,支持AR实景导航,导航箭头直接投在前风挡上,拐弯变道的时候你根本不用低头看仪表盘,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这对驾驶安全的提升有多明显?
想象一下,高速行驶时突然需要变道,如果眼睛必须离开前方去看仪表盘,哪怕只有一两秒钟,车辆可能就偏离了车道。
最狠的配置是它的L2++级智能驾驶系统,这是由大疆创新专门为中国路况开发的。
不仅能自动跟车、拨杆变道,还能识别行人、锥形桶和各种复杂路况,这在老款上根本没有影子。
当时很多人觉得大众在"吹牛",但从配置清单来看,这哪是吹牛,分明是真刀真枪的升级。
途观L Pro搭载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12GB运存加128GB存储,支持5G网络,整套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流畅度与老款有着天壤之别。
老款车机系统基于更早平台的定制方案,打开导航要等好几秒,蓝牙连接经常断连,这是很多老款车主都吐槽过的。
新款的倒车影像从标清升级到高清,360度全景加透明底盘显示,停车时马路牙子上的小石子都能看清楚,这对于新手司机尤其是女性驾驶员来说,真的是个大救星。
这哪是简单升级,根本是大众用途观L Pro"重新定义"了中型SUV的科技门槛。
其实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当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那些坚守传统功能机的厂商们也经历过这样的冲击。
新产品的出现,往往会倒逼老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所以说,老款降价不是"认怂",而是被Pro版的科技配置"打脸"了。
当年轻人开口闭口"没有大屏和智驾的车我不考虑"时,老款那套"皮实耐用就行"的逻辑,确实需要价格来弥补。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套组合拳打得还是相当有效的。
途观家族11月销量突破2万辆,今年累计销售超过14.5万辆,在中型SUV市场稳居前列。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出现了新款就完全放弃老款,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了理性选择。
有人选择用降价的老款来满足基础出行需求,有人选择为新款的科技配置和驾驶体验付出更多的钱。
这样的分化,反而证明了大众的市场策略有的放矢。
第二部分 途观L和途观L Pro的核心差异,到底是哪些技术拉开了差距?
可能有人要问:不就是屏幕大了点、芯片新了点吗?
老款不也挺皮实的吗?
要我说,这两车的差距远不止表面配置,而是从"三大件"到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全方位分野。
咱们从最基础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东西开始说起。
2024款途观L提供两种选择。
入门级搭载1.5T发动机,代号300TSI,最大功率160马力,峰值扭矩250牛米,这个参数数据看起来不起眼,但用在这个体型的SUV上,日常驾驶是够用的,而且油耗控制得还不错,官方综合油耗在6.6到7升之间。
中段和高端搭载2.0T低功率发动机,代号330TSI,最大功率186马力,峰值扭矩320牛米,这个动力对标同级别对手来说算是中等水平。
2025款途观L Pro呢?
直接全系都是2.0T高功率版本,代号380TSI,最大功率220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这个动力参数已经接近一些豪华品牌的入门级产品了。
配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组合在高速行驶时的动力储备更充足,超车和并线时的信心也更足。
光从发动机这一项来看,新款就直接把老款甩在后面。
再说四驱系统。
老款的四驱设计比较传统,介入的反应有点慢,遇到湿滑路面或者复杂路况时,后轮动力跟上来有个延迟,所以有些车主反映过老款在雨天过弯时有"甩屁股"的感觉。
新款的智能四驱系统升级了,它能根据实时路况自动分配前后轮的动力比例。
比如在高速弯道上,系统会自动给后轮多加一些扭矩,防止车尾滑动;在崎岖山路上,系统会调整每个车轮的驱动力确保抓地力。
这种智能化的动力分配,让新款的通过性和稳定性明显更好。
说完了"三大件",咱们再看整个车的智能化系统。
这才是两款车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
老款途观L的车机系统基于安卓定制,功能其实也不算少,但体验方面确实有短板。
打开导航要等待三到五秒钟,中间经常会卡顿,这在2025年来说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蓝牙连接的稳定性也不理想,有的车主反映过开着开着连接就断了,这特别烦人,因为音乐和电话都会中断。
屏幕是8英寸的,分辨率也一般,看起来和现在的手机屏幕差距太大。
副驾和后座的乘客要看地图或者娱乐信息的时候,得使劲往前看,这完全不符合现代车厢的布局逻辑。
新款途观L Pro搭载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虽然不是最新的8295(8295的确性能更强,但成本也更高),但8155的算力已经是8155之前的很多芯片的好几倍了。
配合12GB运存和128GB存储,这套配置在2025年来说算是真正的中高端水平。
系统响应速度快得吓人,点击屏幕几乎没有延迟,导航从打开到规划路线只要一两秒钟。
支持5G网络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车子能更快地下载地图数据、更快地接收实时路况、更快地同步车机和手机的信息。
新款的智能座舱是六屏联动的设计。
15英寸的2K悬浮大屏是主控,11.6英寸的副驾娱乐屏可以让乘客独立看电影或看地图,10.3英寸的全数字液晶仪表盘显示驾驶信息,w-HUD平视显示把导航和驾驶数据投在挡风玻璃上,还有一个智控旋钮和手机互联系统。
这六块屏的组合,让车内的信息交互变得极其丰富。
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助手控制一切,比如说"开空调冷点",系统能自动调到22度;说"导航去公司附近找咖啡馆",系统能规划路线并搜索评分高的店铺。
这哪还是车机系统,这简直就是把一个智能助手装在了车里。
老款的座椅是普通皮质,长时间坐着容易冒汗,夏天粘背,冬天冷屁股。
新款升级成了Nappa真皮,还自带通风加热功能,这对长途驾驶的舒适性提升真的很大。
老款的储物空间是"能塞就行"的思路,杂物箱里经常一团糟。
新款在中控台下方加了一个"无线充电加杯架加卡槽"的复合托盘,钥匙、充电线、手机卡、小零钱都能各得其所,这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动,却能大幅提升日常用车的便利性。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对新款趋之若鹜了。
对于他们来说,车已经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第二个生活空间。
老款车机卡顿、屏幕小、体验不好,这些问题不是"可以容忍"的,而是"根本没法用"的。
你总不能开着一台配置和十年前差不多的车机系统,还要用最新的iPhone吧?
这种割裂感,对年轻消费者来说是没法接受的。
第三部分 实用派和科技党到底怎么选?背后其实是需求优先级的终极对决
现在问题来了:当途观L和途观L Pro摆在你面前,到底是选"降价3万块但配置务实"的老款,还是多掏钱买"科技拉满"的新款?
答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关键看你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你是"实用派",那我想你八成属于这样的人群:35岁以上的家庭用户,预算卡死20万以内,车的主要用途是接送孩子、周末买菜、偶尔自驾游。
对这类人来说,2024款途观L真的是"闭眼入"的选择。
为什么呢?
因为这台车经过十多年的市场验证,机械素质已经不存在任何悬念。
底盘稳得不得了,走烂路不会晕乎乎的。
油耗也低,1.5T版本百公里综合油耗在6.6升左右,一箱油能跑个800公里没问题。
维修保养成本更是低得可怜,4S店小保养一次五百块,路边修理店换机油三百块搞定,这对于长期拥车的成本考量非常重要。
最关键的是,现在老款的价格有优势。
最低价格14万元左右,比同级别的本田CR-V便宜,比丰田RAV4也便宜。
从纯粹的"花多少钱买什么样的代步车"这个角度来说,老款途观L的性价比已经没得挑。
很多家庭用户买车就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玩,在这个前提下,为什么非要花近24万去买一台功能更多但自己用不上的新车呢?
但如果你是"科技党",那我想你可能是这样的人:25到35岁的年轻人,对智能驾驶有刚需,追求"开车像玩手机"的体验。
对你来说,途观L Pro就是"真香警告"。
为什么呢?
先不说其他配置,光是那个w-HUD加AR实景导航就值五六万块钱。
想象一下,你在高速上行驶,前面是一个复杂的立交桥,很多车道交织在一起。
如果只是靠仪表盘上的地图,你可能看不清楚到底该走哪条车道。
但有了AR实景导航,系统会在挡风玻璃上画出清晰的转向箭头,告诉你"下一步向右变道",你的眼睛不用离开前方,一切信息都清清楚楚。
这对驾驶安全的提升,真不是吹牛。
再说L2++级智能驾驶。
都市上班族最烦的是什么?
堵车。
早高峰、晚高峰,五环六环经常是停停走走,这是件特别累人的事情。
如果车子能自动跟车,自动保持车距,自动停车,你不就可以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稍微放松一下吗?
实际上,新款的自适应巡航系统Pro版,在0到130公里时速的范围内都能工作。
堵车时跟车,高速时巡航,这套系统甚至还能自动变道,识别路障,自动避开。
这不是花架子,这是实打实能减轻驾驶疲劳的配置。
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目但非常实用的东西——远程控制。
冬天早上起床,车还停在楼下,里面冷得要死,你得等个十分钟才能坐下来。
但如果有远程控制,你在床上就能启动车子,让空调开始预热,到楼下时车内已经舒舒服服的。
夏天停在户外,准备上车前,你在家里就能打开天窗通风,这样一进去就不是那种"杀猪一样"的闷热。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功能,合起来就能大幅提升日常用车的舒适度。
最后要说的是保值率和未来扩展性。
假设五年以后你要换车,老款途观L能卖个多少钱?
新款途观L Pro能卖个多少钱?
通常来说,配置更高、更新的车型保值率会更好。
而且,从未来的技术升级角度看,新款的硬件基础更扎实,软件升级的空间也更大。
比如说,未来如果城市开放更多低速自动驾驶区域,或者高速推行车路协同系统,新款的硬件(比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数量和布置)可能通过OTA升级就能适配,老款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这种"未来保证",对年轻人来说是有价值的。
归根结底,这就像是在选功能机还是智能手机的时代。
途观L是那个"信号强、待机久"的诺基亚,适合只打电话发短信的人。
途观L Pro是那个"能拍照、能支付、能导航、能社交"的iPhone,适合想要"一台设备解决所有问题"的年轻人。
两个都没错,就是看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逻辑。
第四部分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途观L和途观L Pro上市以后,各大汽车论坛的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
咱们挑几个网友问得最多、吵得最凶的问题来聊聊。
"多花近9万块钱买途观L Pro,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这直接触及了买车最核心的问题:性价比。
如果你从"三年拥车成本"的角度来考量,老款确实便宜。
为什么呢?
因为购车成本差了近9万块,这笔钱分摊到三年使用期里,每个月要差两千多块。
同时,维修保养成本老款更低,故障率也更低(因为机械系统更成熟)。
油耗差别虽然不大,但长期来看还是能省下一些钱。
从这个角度说,老款性价比更高。
但如果你从"五年不过时"的角度来看,新款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五年以后,单纯的"能开"可能就不算什么竞争力了。
到那个时候,没有智能驾驶、没有大屏幕、没有生态互联的车,可能就像现在的黑莓手机一样,虽然能用但已经有点尴尬。
新款的科技配置,是一种"未来投资"。
你花这笔钱,不仅是为了现在的驾驶体验,也是为了五年以后还不会落伍。
"途观L Pro的智驾真的靠谱吗?会不会突然失灵?"
这个问题抓到了消费者心里最担心的地方。
没人敢拿生命开玩笑,所以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持谨慎态度是对的。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途观L Pro的IQ.Pilot系统(就是那个L2++级驾驶辅助)经过了多轮严苛测试。
不光在平坦城市道路上测过,也在重庆那种8D魔幻立交桥上测过,还在北京晚高峰的拥堵路段测过。
这些测试场景代表了中国最复杂的路况。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新款的自动跟车误刹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什么叫误刹率?
就是系统在不应该刹车的时候刹车的频率。
这个指标低,说明系统的智能程度比较高,误动作比较少。
但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任何L2级系统都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操作。
这个"2"的含义,就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意思是系统能帮你做很多事,但不能让你完全放松。
极端恶劣的天气(比如大雾、大雨、大雪),系统可能识别能力下降;突发状况(比如前面有个人突然跑出来),系统的反应时间可能不够快。
所以,最安全的用法就是把它当成一个"驾驶辅助工具",不要把手完全放离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
这样用的话,安全系数就比较高了。
"家里老人开,选老款还是新款?"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很多子女给父母买车的时候,心里总是犯嘀咕:老人习不习惯那么多电子功能?
这个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些老人确实对新技术排斥,更喜欢物理按键和传统操作方式。
对这样的老人,老款途观L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老款的物理按键更多,功能更简单,菜单逻辑也比较直观,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习。
而且老款的故障率更低,维修起来也更便宜,这对老年车主来说是个优势。
但如果老人愿意学新东西,那情况就反过来了。
新款的"简易模式"可以调出来,界面字体特别大,菜单特别简洁,整个逻辑就是语音优先。
"开空调"、"导航回家"、"打电话给小王",老人直接说话就行了,不用动手指在屏幕上戳来戳去。
而且子女还能通过手机APP给老人远程控制,比如冬天老人出发前,子女就已经把车里温度调好了,老人一上车就能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这样反而更人性化。
结语
从2025年5月的这场"兄弟之争"就能看出:大众这一次没玩虚的,直接把中型SUV市场劈成了两个世界。
一边是"实用至上"的老江湖(途观L),用扎实的机械素质和合理的价格,满足那些需要"稳稳当当过日子"的消费者。
另一边是"科技先锋"的新贵(途观L Pro),用丰富的智能配置和未来感的体验,吸引那些想要"体验未来驾驶方式"的年轻人。
这哪是简单的换代?
分明是大众给不同需求的用户做了一次"精准的消费者画像"。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需求分层"。
有人追求实惠,有人追求体验,两种消费逻辑都没有错,就看你属于哪一种。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途观L和途观L Pro选哪个"的时候,别急着下结论。
先问问自己:你更想要"踏实可靠的老伙计",还是"能陪你玩黑科技的智能伙伴"?
做好这道选择题,你就知道自己应该买哪一台了。
最后一个灵魂拷问:如果预算25万块钱买中型SUV,你是会选"降价后真香"的途观L,还是多掏近3万块上"科技拉满"的途观L Pro?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吧,让我们看看大多数人到底倾向于哪一种消费理念。
这不仅是一台车的选择,更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定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