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一个最懂大车用户的新面孔,智己LS9绝对值得一聊,它不靠营销造势,也没喊情怀口号,而是用一套踏实的技术方案,把高端六座SUV市场上那几个老问题都点名解决了。
先说续航吧。这点是我一直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多增程车都打着无焦虑牌,尤其是在冬天,那个焦虑攻击得更厉害。你可以想象,寒冷下电池的放电效率会大打折扣,亏电之后续航几乎瞬间缩水几成。之前问过朋友,他说,去年那款某某增程SUV冬天用,虚掉一半不止。你说,真心挺烦。
而智己这次用的恒星超级增程和800V高压平台组合,简直像开了外挂一样,纯电跑402公里,综合续航能到1508公里,还有个关键点——零下20℃还能保持九成续航(我反复查数据,确认不是忽悠自己)。这一点对北方用户特别友好,不怕掉链子。我估摸着,普通家庭里,大部分人一周用车,能用得挺舒服。比起市面上那些亏电就虚的模型,LS9算是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操控方面,说实话我也没想到。它用的灵蜥数字底盘3.0,这个名字听着挺炫,但其实就是让一台5.3米的车,操起来像中型SUV。转弯半径不到5米,这对于一个个头大的大车来说,难度可不低。换句话说,跑高速变线、绕弯,手感挺流畅。双腔空气悬挂,滤震效果也更柔和了。坐在车里,真觉得像坐在个大沙发上。这个打破大家固有认知的感觉挺明显——ID.6、汉兰达那些又大又笨的印象,是不是要重新定义了?我还记得有个修理厂师傅说:你这车操控居然跟小车差不多,真是长见识了。
中途跑题一下:我翻查过一些业内的人士点评,他们都说:除了尺寸,LS9在细节上做好了用料和质感,难怪市场反应这么秒,30分钟内就订到8000台。说来也是,价格只有33.69万起(预售价),配置豪华,别的品牌四五十万往上排,听着就像曲线救国。这次,智己把最顶配的配置都标配,包括B&O音响、4D机械按摩椅、三把零重力座椅,还有第三排890mm腿部空间。很多品牌都是低配割韭菜,你想把配置都放里面,还得花大价钱。超广域探射灯、瞬净新风系统那些,都是家常便饭,但放在这个价位上,却真算得上亮点。我觉得,这点比那些下放配置的传统策略,更有诚意。
说到价格,有人会问:你们不觉得这价格还算合理吗?我一开始也没想太多,觉得三十万以内能拿到这么硬核的大车,确实挺香。后来算了下,按照每百公里油电成本(大概8块钱燃油+电费1块),跑个千公里也就100块左右。保值率方面,我估算——体感略高点,可能用三年后还能剩下三成左右。没细想过,但我猜测,跟虚标续航的车比,实际用起来至少更可靠。这也是我一直说的:技术的硬货,才是真的长久。
再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内饰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屏幕材质很细腻,但最让我喜欢的是按钮布局——简洁还科学。尤其那个三把零重力座椅,坐上去真舒服,感觉胸腔都能放松。城市通勤、假日露营,这些贴心设计说白了,就是让你心情更放松。
但我还在揣摩一个问题:这些硬件是不是夸大了?比如520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听着就是硬实力。但软件部分,Momenta的加入又让人觉得稳定——这是个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的硬实力配置。我没技术背景,但觉得硬件再怎么牛,软件调优更难。好在他们都挺够意思,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挺全面。
LS9让人觉得:不是靠夸大虚假的科技来撑场面,而是真金白银的硬核技术。这次其实还没搞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敢在这个价位,把所有旗舰配置都标配。这样一看,真不像在圈粉,更像是在用实力说话。
对了,想问问你,觉得未来这种硬货策略,还能坚持多久?还是说,汽车行业都变成颜值快餐了?我其实挺期待这股踏实底层技术的风,还能坚持多久。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