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上海一箱油,服务区那些排队充电的BBA车主,眼睁睁看着这台30万旅行车加满92号扬长而去
凌晨两点,京沪高速某服务区。
几台特斯拉、蔚来排着队等快充桩,车主裹着羽绒服刷手机。角落里,一台旅行车悄无声息滑进加油区,92号枪插进去,三分钟后驶离。导航显示:已行驶1088公里,剩余续航217公里,“可继续前往杭州”。
加油站便利店的大姐探头看了眼:“这车能跑这么远?”
车主笑了笑没说话,油费结算跳出来——362块。
这场景要是放在三年前,我肯定觉得是段子。但数据摆在那儿:53.4kWh电池搭1.5T增程器,WLTC油耗6.15升,喝92号粗粮,理论续航1305公里。那些在服务区等充电的纯电车主,多少有点尴尬——不是技术不行,是这个场景太扎心。
周末跟几个玩车的朋友聚餐,开E级旅行的老张端起酒杯就开炮:“旅行车在咱这儿就是交情怀税,有一台算一台。”话音刚落,坐我旁边那哥们掏出手机,行程记录甩桌上。老张盯着屏幕看了半天,把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了。
后备厢能装下的,远比账面数字有意思
官方写后备厢容积729升,听着挺常规。上个月帮朋友搬家,顺便测了下实际装载:24寸登机箱塞4个,28寸再来3个,折叠婴儿车推进去,盖板还能扣严实。后排座椅电动放倒,纵深211厘米,我1米8的个子躺进去伸直腿,头顶还有富余。
玩摄影那帮人最敏感。上次去坝上拍秋景,器材箱、三脚架、更衣帐篷全扔后备厢,前备厢38升专门放湿抹布和脏鞋。以前开SUV都得上车顶箱,现在省了这笔钱,还不用担心高速横风。
某进口旅行车车主在群里抱怨过,想要平整地台得拆盖板,拆完还有凸起。S9T这个设计倒是直给,电动放倒,一键搞定。
那次夜路上的3秒钟
去年11月底,半夜从天津回北京。
京沪高速没路灯的路段,外卖电动车突然从应急车道窜出来横穿。当时车速120,我脚还没反应过来,方向盘已经自己动了——先减速到30,同时往左躲了半个车身。整个过程3秒多,等反应过来时,电动车已经在后视镜里了。
副驾朋友缓了半天才说话:“刚才要不是……”后半句没说完,但意思都懂。
这套ADS 4.0据说在夜间行人和两轮车识别上做了专门优化,AEB触发上限能到120公里/小时。跑国道省道的时候,这套系统多少能兜个底。当然,该集中注意力还是得集中,技术是辅助,不是保姆。
地库里那些让人上头的细节
商场地下三层停车场,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噩梦现场。
上次去朝阳大悦城,车机导航直接引到B3充电桩。闸机前自动降窗,ETC秒过;螺旋弯道遇到对向车,方向盘自己收了点给人让路;到充电桩倒车入位,30厘米宽的机械车位,一把进。全程9分多钟,我就负责看着,手机刷完两条短视频。
更绝的是第二次去,它记住了上次那个车位的地锁编号,到地方自动帮我呼梯降地锁。这种功能平时感知不强,但去陌生城市出差,别人在地库绕圈的时候,你已经在楼上餐厅点菜了,时间成本摆在那儿。
增程器这东西,关键看怎么调
增程式最怕的就是发动机介入那一下,抖动、噪音,全车人都能察觉。
前段时间专门拿分贝仪测了几组数据:电量掉到20%强制启机,方向盘震动值0.04,手机静音马达那个级别;6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53.7分贝,80公里58.2分贝。数据上看,甚至比某些纯电车还安静点。
这台雪鸮增程器工作转速锁在1600-2200区间,配合主动降噪,发动机声浪被处理得像空调外机的白噪音。长途带小孩,后排睡着了不会被突然的动静吵醒,这点对家用场景挺实在。
开了三个月,除了仪表盘能量流显示,基本感觉不到发动机什么时候在工作。
服务区充电的那点时间账
春节前跑了趟崇礼滑雪。
服务区停车场,几台车排队等快充桩,车主在寒风里跺脚。我找到国网新一代液冷桩,插枪,10%到80%的电量,14分36秒跳了。旁边那台车刚充到40%,我已经在便利店结完账准备走了。
零下10度的情况下,电池预加热7分钟,充电功率还能保持在350千瓦。泡碗面、上个厕所,基本就能“满血”。这个效率放在冬季长途场景里,能省不少排队时间。
当然,充电快慢也得看服务区桩的功率。遇到老旧桩,再快的车也白搭。
关于价格那点门道
A6 Avant进口42万起,V90CC 44万,配置还是基础款。空气悬架、激光雷达这些,要么选装要么没有。
S9T起步价30.98万,这些配置全标配。首销期6万权益包,算下来裸车不到30万能落地。听说上市24小时订单破2万,68%来自BBA车主增购或换购。
旅行车这个品类,以前确实小众。但现在用车场景在变,周末带家人露营、摄影、滑雪,旅行车的实用性开始显现。至于值不值,还得看各自需求。
老张那天聚会之后,再没提过“情怀税”。前两天约了试驾,说周末带老婆孩子去体验一圈。他那台E级旅行开了五年,续航焦虑这事儿,多少有点感同身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