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怕遇到的事情里,车子快没油了绝对能排进前三。
那种眼看着油表指针一点点往下掉,心里越来越慌,可前后几十公里都见不到加油站影子的感觉,相信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里的情节,现实生活中还真就时常发生。
通过一些司机的真实经历,我们能看到,这背后既有粗心大意,也有意想不到的机械故障,更能折射出我们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体系这些年来的巨大变迁。
咱们先说说早些年那会儿。
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候高速公路网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多地方开车还得走国道省道,导航基本靠路牌和问路。
当时有几家人开着一辆柴油版的江铃全顺去贵州玩,开车的司机经验很丰富,对车也挺了解,说这车加满油能跑一千多公里。
大家一听,心里都踏实了。
从贵州凯里加满油返回,一路开到重庆境内,仪表盘显示已经跑了八百多公里了。
有人心里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该找地方加油了。
可老司机看了一眼油表,说还有一格油呢,坚持到下一个服务区完全没问题。
结果呢,就在离服务区还有二十公里的地方,车子彻底不动了。
那是在半夜,周围黑漆漆的一片。
那时候不像现在,手机上网查个救援电话很简单,他们还是通过朋友托关系才找到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
对方接到电话,指导他们去寻找路边隔离栏上的一个标着数字的小牌子,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百米桩”,通过这个数字来确定他们的精确位置。
大约半个多小时,救援车就来了,送来了十升柴油,而且只收了三十七块钱的油费,连救援服务费都没要。
这件事放在今天看,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一方面能感受到那个年代救援服务的朴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迷信所谓的“经验”。
车辆的油耗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车上拉了多少人、多少东西,路况是平坦还是需要爬坡,司机的驾驶习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油耗。
油表指针才是最直观的提醒,当它已经发出警告时,任何“我觉得”都可能让你陷入困境。
时间再往后推十年,到了2009年,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
有位车主一家人自驾去云南,开的是一辆1.8T的途安。
从成都出发一路高速,到了云南水富,他想当然地以为后面也都是高速路。
在一个服务区,他看到油表还有一格,觉得跑到下一个城市昭通再加油也来得及,就把车交给刚拿驾服不久的家人来开。
可谁能想到,接下来的路根本不是高速,而是弯弯绕绕的盘山二级公路。
新手司机碰上这种路,难免有点兴奋,一路上坡下坡,频繁地加速减速,开得不亦乐乎。
但这样开车的后果就是油耗急剧增加,这和在高速上匀速行驶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平地上匀速跑步和不停地冲刺爬楼梯,消耗的体力肯定不一样。
最终,这辆车在一个上坡超车的时候,因为燃油耗尽而熄火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出行前对路况的了解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地形复杂的西部地区。
导航地图上的一条线,在现实中可能是需要翻越好几座大山的“油耗刺客”。
不能用平原地区的驾驶经验去套用山区的路况。
幸运的是,他们后来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帮忙解决了加油的问题,这也反映出我们社会中总是不乏温暖和善意。
到了最近这些年,随着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车辆都配备了行车电脑,能精确显示剩余续航里程,这让很多司机更加依赖科技。
但是,科技有时候也会“撒谎”。
有一位车主和朋友开着一辆几乎全新的福特锐界去西藏,路上经历了不少波折。
先是在景区不小心把车底的油底壳给磕了,后来又在青海境内的高速上,因为没注意到路面起伏,以一百二十公里的时速导致车辆两次飞起后重重落地。
虽然当时感觉车还能开,但其实已经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在从茶卡镇加满油往回开的路上,大家都非常相信行车电脑。
因为之前有过一次经验,电脑提示剩余续航八十公里时,实际加油量和油表显示是吻合的。
所以这次,当行车电脑显示还能跑一百八十公里,油表也显示还有一大格油的时候,尽管车子已经连续跑了快九百公里,驾驶员还是觉得没问题,拒绝了同伴多次提出的加油建议。
结果,就在离服务区只有六公里的地方,车辆在超车道上突然失去动力,彻底趴窝。
这次他们拨打了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报警救援电话12122。
接线员明确告知,根据安全规定,现在不能派人单独送油过来,必须由专业的拖车将车辆拖离高速。
最终,为了这短短六公里的距离,他们花费了七八百元的拖车费。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车被拖到加油站,刚加上一点油,一打火就启动了。
事后去4S店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油箱里的油表探管总成坏了。
说白了,就是那个测量油箱里还剩多少油的传感器,很可能就是在高速上那次剧烈颠簸中被摔坏了,导致它卡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一直向行车电脑和仪表盘发送“油还很多”的假信号。
这件事给所有司机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首先,行车电脑的续航里程只是一个根据你近期油耗和传感器数据计算出来的估算值,它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一旦传感器本身出了问题,这个数据就毫无意义。
其次,常识和逻辑判断永远比冰冷的数据更可靠。
当你已经开出了远超一箱油正常续航的里程时,不管仪表盘怎么显示,都应该立刻去找加油站,这是一种基本的驾驶直觉。
最后,这件事也反映了我国高速公路救援体系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很多人可能会抱怨,为什么不能送点油过来,非要花那么多钱拖车?
这背后的逻辑是“安全第一”。
在高速公路上,任何车辆的停留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首要任务是尽快将隐患清除。
而且,用零散的容器运输汽油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统一由专业拖车处理,杜绝了这种风险,也规范了救援市场。
从当年三十七块钱送油上门,到如今标准化的拖车服务,这不仅仅是价格的变化,更是我们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理念从“解决个人困难”向“保障公共安全”的巨大进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