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丰田汽车,用一篇以他们销售榜单和性价比来告诉你如何入手

2025年丰田汽车系列销售榜单与性价比解析
(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一、销售榜单:锋兰达夺冠,纯电bZ5成最大黑马
根据丰田官方及乘联会2025年1-9月累计零售数据,丰田在华(含进口)交付86.3万辆,同比下滑4.1%,但混动占比首次突破54%。销量TOP10如下:

排名

车系

1-9月零售量(万辆)

同比

主销指导价(万元)

1 锋兰达 15.8 +7% 12.58-18.48

2 RAV4荣放 13.2 -3% 16.98-23.88

3 凯美瑞 11.9 -11% 17.18-25.98

4 卡罗拉 锐放 10.4 +4% 12.98-18.48

5 威兰达 9.1 -8% 17.38-26.48

6 卡罗拉 7.8 -19% 11.68-15.58

7 亚洲龙 6.9 -6% 17.88-25.68

8 赛那SIENNA 5.7 +12% 29.98-41.08

9 bZ5纯电SUV 4.4 +320% 16.98-19.98

10 汉兰达 3.9 -60% 24.98-32.58

核心看点

锋兰达登顶:月销稳态1.7万辆,终端优惠2.2万,2.0L+CVT入门价跌破11万,成为“最便宜的丰田SUV”

bZ5逆势狂飙:上市仅10个月累销4.4万辆,9月单月销量已超汉兰达,主销630 km版本落地18万,比Model Y后驱版便宜4万

汉兰达“跳水”:受bZ5、赛那两端挤压,汉兰达销量同比腰斩,库存深度3.2个月,终端优惠放大至4.5万

二、性价比模型:把“开5年总成本”算给你看
公式:总成本=购车价(含税)+5年能源费+5年保养费+保险折旧残值。选取主销配置做对比,油价7.4元/L、家用电价0.5元/kWh。

车型

主销款指导价

终端裸车

5年总成本

残值

每公里综合成本

性价比系数※

锋兰达2.0L精英 12.58 10.38 10.1万 5.2万 0.50元 2.18

卡罗拉锐放2.0L豪华 13.98 11.48 10.6万 5.4万 0.53元 2.07

凯美瑞2.0HE精英 18.98 16.48 12.9万 7.8万 0.51元 2.10

威兰达2.0L两驱尊贵 19.88 15.88 12.5万 7.6万 0.50元 2.00

bZ5630km PRO 18.98 17.38 11.4万 7.2万 0.42元 2.32

汉兰达2.5L四驱尊贵 31.48 26.98 20.3万 12.8万 0.60元 1.72

※性价比系数=“同级平均5年成本÷该车成本”,>2为优秀。

结论:

纯电bZ5凭借超低能耗与免费保养,综合成本最低,系数2.32登顶“真香”榜。

锋兰达、卡罗拉锐放两款“12万级”SUV把每公里成本压到0.5元,成为燃油车性价比双雄。

汉兰达即使优惠4.5万,5年总成本仍高达20万,系数垫底,适合“7座刚需+品牌信仰”人群。

要买丰田汽车,用一篇以他们销售榜单和性价比来告诉你如何入手-有驾

三、配置差异:多掏1万究竟买到什么?
以锋兰达为例,精英版(12.58万)→豪华版(13.98万)价差1.4万,多给:

TSS 5.0智行安全(全速域跟车+车道居中)

7英寸液晶仪表+10.25英寸中控屏+CarPlay

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LED大灯
按5年折旧,1.4万成本仅差0.7万,却换来L2级辅助+LED,豪华版更划算。

四、购买时间窗与渠道

时间节点

11-12月冲量:丰田南北两家全年目标缺口约8万辆,燃油车优惠再放大2000-3000元。

春节后2月:库存重建前,价格触底,适合“捡漏”汉兰达、赛那等高溢价车型。

渠道选择

一汽丰田“官方直租”:bZ5可0首付3年残值担保回购,相当于送“保值回购险”。

广汽丰田“一口价”门店:锋兰达、威兰达全国统一裸车价,杜绝比价疲劳,还送6年保养

五、一句话总结
2025年买丰田,性价比排序:
“城市通勤选bZ5,12万SUV锋兰达/锐放闭眼入,家用MPV等赛那优惠,7座刚需再考虑汉兰达。”
跟着销量榜单走,钱包不会吃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小米卖车突然冲到第一?合资SUV这回真栽了
妥实还痛快的小长颈鹿z
01:25
杭州的正式车牌和区域牌一样吗
汽车头rap
十年用车成本对比:电车与油车的经济账
年静秋梵无故人
00:56
欧洲汽车公司跟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签了协议,钱也付过去了。可现在事情有点复杂,欧洲汽车公司又转头跟中国公司签了合同,还把货款给了中国这边。只要钱到账,中国公司就能按约定把货发出去。至于欧洲汽车公司跟荷兰总部之间的那些经济纠纷,咱就不掺和了,他们自己去谈,或者走法律程序解决吧。说白了,荷兰总部这回估计得头疼一阵子。听人讲,他们可能得掏出一大笔钱,赔偿给好几家欧洲汽车公司。毕竟合同签了,钱收了,现在又出了这种事,哪家公司能不急眼?赔偿金额具体多少还没个准数,但看这架势,少不了得大出血。我有个朋友在汽车行业干了十几年,他私下跟我聊,说这种跨国合作最怕的就是这种扯皮,合同条款没弄清楚,或者一方临时变卦,最后吃亏的往往是中间人。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咖啡馆听几个业内人闲聊,他们提到欧洲汽车公司这几年扩张得挺猛,但有时候决策太快,反倒容易踩坑。这次跟荷兰总部的纠纷,说不定就是因为前期沟通没到位,合同里有些关键点没写死,结果现在两边都觉得对方不地道。荷兰那边可能觉得钱收了,货也得按原计划走,可欧洲公司这边呢,又觉得中国公司报价更合适,交货也快,干嘛不换?换成是我,站在欧洲公司的角度,生意嘛,肯定选性价比高的
符合看看发现的
荷兰“狸猫换太子”抢安世,中国区拒认新CEO,商务部祭出杀手锏,欧洲车企炸锅
沍寒煮雪
01:17
迈巴赫流星雨大灯怎么开
疯狂的车友们_AI分身
终结燃油硬派神话!深蓝G318登场,揭穿谁的短板?
马真说车
隐藏式门把手成新潮,事故逃生难,长城坚持机械结构
骏滕蓝染宠
中国重汽拿下“全球第一”!
中国卡车信息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