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街头的混动汽车,如今为何少见?真相是时代不再需要它!

油电混动汽车为何日渐少见?曾经风靡一时,如今街头难觅踪影

“如今咨询混动车型的消费者,十个人里有九个最终都会选择插电混动或纯电动。并非混动车型本身存在缺陷,而是当下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它了!”

曾备受市场追捧的油电混动汽车,如今正被时代发展的洪流推动着逐渐退出舞台。

曾风靡街头的混动汽车,如今为何少见?真相是时代不再需要它!-有驾

一、从技术标杆到无人问津

油电混动汽车的昔日荣光,完全依托于实打实的产品优势:

市区行驶油耗可轻松降至4L/100km,仅为同级别燃油车的二分之一;无需依赖充电桩支持,加注燃油即可正常行驶,日常使用极为便捷;

丰田、本田等品牌的混动系统,经过千万车主的长期使用验证,技术稳定性毋庸置疑。但这些曾经的亮点,终究没能抵消其固有的短板:

售价相比同配置燃油车高出约3万元,通过省油节省的费用,需要行驶满10万公里才能弥补差价;

政策层面将其归类为节能车型,而非新能源车型,无法享受绿牌路权及新能源汽车专属的各项优惠;

纯电续航里程仅有数公里,本质上仍离不开燃油驱动,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发展方向相悖。

曾风靡街头的混动汽车,如今为何少见?真相是时代不再需要它!-有驾

二、时代浪潮下的自然淘汰

新能源车型可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20万元的车型能直接节省1.7万元,而混动车型则无法享受这一优惠;

在双积分政策的导向下,车企将研发与生产重心优先放在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上,混动车型逐渐沦为边缘选项。

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已突破100公里,满足日常通勤零油耗出行需求;

增程式技术不仅能提供纯电车型的驾驶质感,还彻底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

随着电池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插电混动与油电混动车型的价格差距已缩小至2万元以内,混动车型的价格劣势愈发凸显。

能够实现充电补能的情况下,没人愿意频繁往返加油站;消费者既希望节省油费开支,又渴望获得绿牌路权,这两项需求缺一不可;插电混动车型既能用电又能加油,一步到位的使用体验更符合当下需求。

曾风靡街头的混动汽车,如今为何少见?真相是时代不再需要它!-有驾

三、仍有需求的特定群体

尽管整体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但仍有部分消费者会将混动车型纳入购车考虑范围。

日均行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网约车司机,便是其中的代表群体——省油对他们而言等同于“增加收入”,5分钟快速加油后即可继续接单,相比充电补能节省大量时间,卡罗拉、雷凌双擎更是被业内公认为“网约车优选车型”;

居住在老旧小区、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且周边缺乏公共充电设施的消费者,不愿为频繁前往充电站补能而费心费力,也会倾向于选择混动车型。

四、混动落幕带来的三大启示

油电混动汽车的市场命运,蕴含着极为现实的行业规律:

技术先进并不等同于市场成功,混动车型的技术成熟度并不逊色于插电混动,但最终受制于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转变;

消费者需要的是完整的用车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先进技术”——没人会关注变速箱采用行星齿轮结构还是单档设计,

大家真正追求的是省心、省钱、省时间的用车体验;

顺应时代趋势才是明智之举,2015年选择混动车型是“极具眼光的决策”,但到了2025年仍选择混动,就必须接受其局限性:多花费数万元仅能实现省油,却要放弃绿牌路权,眼睁睁看着他人驾驶纯电车型每公里仅需5分钱的出行成本。

说到底,混动车型就如同当年的功能手机:通话质量清晰、续航持久耐用,却最终被功能更全面的智能手机所取代。

并非混动车型不够优秀,而是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贴合当下时代需求的选择。时代淘汰一项技术时,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

对于混动汽车,你有着怎样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