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

距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款车在市场上掀起了什么风浪?

为什么提起混动SUV,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这一款?

最近在各大汽车论坛和购车交流群里,新老车主们对这款车的讨论依然火热。

有人说买到了就是赚到,有人则在纠结要不要入手,还有人在后悔没有早点下手。

从配置单到实际体验,从油耗数据到保值率表现,这款车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么多人围绕它展开讨论?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2025款宋PLUS DM-i这一年多来的真实表现。

第一部分: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

说到这款车最大的看点,非第五代DM技术莫属。


这套技术是比亚迪去年年中才正式发布的,当时还只有秦L和海豹这样的高端车型才能用上。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结果没到半年时间,比亚迪就把它下放到了定价不到14万的宋PLUS身上,这种速度着实让不少人吃惊。

老款宋PLUS用的是第四代DM技术,亏电油耗最低能跑到4.4升每百公里,这个成绩在当时已经是同级最优秀的水平了。

但新款来了之后,直接把这个数据压低到了3.9升每百公里,这可不是什么小幅进步,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升级。

第五代DM技术之所以能省油,核心秘密在于热效率做到了46.06升,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说就是,用同样多的汽油,新技术能转化成更多的动力。

这背后是比亚迪针对发动机的深度优化,包括升高了压缩比到16比1,优化了燃油喷射系统,还改进了燃烧室的设计。

具体到宋PLUS DM-i身上,搭配的是一台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配上电动机系统,最大功率能达到234千瓦,总扭矩386牛米。

真实使用中,有不少车主在城市拥堵路况下测得的油耗在4.2升左右,高速匀速跑的时候甚至能压到3.5升。

算一笔账,一箱55升的油,老款能跑1200多公里,新款直接能跑到150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从城市到郊区再到返回,可能一次加油就够用了。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有网友在论坛里分享过实际跑车的数据,一个月跑2000多公里,油费支出比之前同级燃油SUV少了将近一半。

还有的人专门算过,多花的差价在5年的使用周期内,通过省油费就能完全抵回,甚至还有结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款车在市场上这么受欢迎,消费者看中的不仅是新款更高档的配置,更是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性提升。

电池方面,新款继续采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这套电池系统在安全性上口碑一直都不错。

相比老款,电池容量有所提升,纯电续航可以选择不同版本,最高能达到128公里,虽然不如一些竞品看上去那么夸张,但对于日常通勤完全够用。

充电的便利性也提升了,快充模式下30分钟就能充到80,这个速度在混动车里算是比较快的,意味着午饭时间或者停车休息的间隙就能完成补能。

对于那些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来说,平时上下班纯电通勤,周末才动用油电混合模式跑长途,这种用法体验最优。

第二部分:比亚迪为啥突然"放大招"?第五代DM技术藏着什么秘密

看到新款这么给力的升级,很多人都在好奇,比亚迪为什么不留着第五代DM技术给更高端的车型,反而先用在宋PLUS这样的走量车上?


其实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值得聊一聊。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首先是市场压力在不断加大,这不是比亚迪一家公司的感受,而是整个混动SUV赛道都在经历的变化。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吉利、长城、奇瑞等品牌陆续推出了各自的混动车型。

吉利的银河系列一上市就打出了不少优惠力度,长城枭龙系列不仅价格有竞争力,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奇瑞风云系列更是以高配置著称。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如果宋PLUS还是一成不变地靠老配置吃饭,销量自然会受到挤压。

从销量数据来看,宋PLUS虽然一直是这个级别的销量冠军,但确实有所承压。

这种时候比亚迪的选择就变得聪明了:与其等着技术进步被动落后,不如主动出击,用新技术来重新定义这个级别的产品标准。

技术成本的问题也很关键。第五代DM技术最早在仰望U8这样的30万级豪车上应用时,成本确实高得离谱,一套系统要贵上好几万块。

但经过一年的产业链优化和产能爬坡,比亚迪把成本逐步压了下来。

通过简化某些结构、优化零件设计、提高产能规模,最终实现了用接近第四代DM的成本来做第五代DM的目标。


这样一来,比亚迪既能保持利润水平,又能狠狠打压竞品,这是典型的厚积薄发。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另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用户的声音。

比亚迪曾经做过大量的消费者调研,针对宋PLUS的老用户和潜在购买者进行了深度访谈。

反馈回来的最强烈的三个需求分别是油耗更低、纯电续航更长、车机系统不卡顿。

有意思的是,新款的所有升级几乎都围绕着这三个点在做文章:第五代DM把油耗降下来了,电池容量增加了续航,车机系统全新升级到了DiLink 5.0。

这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正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第三部分: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购车人该怎么选

时间来到现在,2025款宋PLUS DM-i已经在市场上运营了一年多时间,应该有足够的数据来评估这款车的真实表现了。

从保有量来看,这款车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主,各大汽车论坛和车主群里有大量的真实反馈。

有趣的是,很少听到车主发出非常不满的声音,大多数使用体验的反馈都还是正面的。


有车主晒出的真实油耗截图,在不同路况下都验证了官方数据的真实性,甚至有人在市区拥堵路况下跑出过更低的成绩。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保值率这块也是个参考的好指标。

宋PLUS一直以来就以保值率相对坚挺著称,新款发布后,老款车型的二手价格并没有跌成什么样,这说明市场对这一系列车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也有一些早期购买新款的车主在二手市场上交易,从成交数据来看,半年内的新车折扣并不算特别大,这种现象通常意味着这款车的后期保值潜力相对有保障。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正打算买一台混动SUV,2025款宋PLUS DM-i是不是最优选择呢?

这个答案其实因人而异。

对于刚需用户来说,现在买的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是现车充足,不用排队等待,交车周期短。

其次是终端优惠力度相对稳定,没有什么价格波动的风险。

再次是一年多的市场验证已经证明了这款车的可靠性和消费者满意度。

如果你今年非要买车,这款确实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但如果你是等等党,能够接受再等等的话,也有理由观望一下。

因为混动赛道竞争太激烈了,各个品牌都在密集推新,说不定下一波新品发布会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或者价格调整。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宋PLUS DM-i作为技术成熟、用户基数大、口碑相对稳定的产品,即便有新竞品出现,它的竞争力也不会被轻易撼动。

从配置角度看,这款车的高配版本已经做到了这个价位很难见到的智能化水平。

DiLink 5.0系统配合SM7325芯片,界面流畅度、功能完整度都达到了不少20多万车型的水准。

语音控制支持全场景识别,能够识别各种口语化的表达,座椅通风加热、氛围灯、音响等各种舒适性配置也都有涉及。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这套系统的可玩性相对较强,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第四部分:网友的纠结和争议

这款车发布以来,网络上不少话题讨论还挺有意思的。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有网友问过,为什么新款的电池容量没有竞品吹的那么大?

实际上这体现的是比亚迪的务实态度。

混动车型不像纯电车,需要争夺的就是综合续航,电池的绝对容量没那么关键。

宋PLUS的电池设置是够用就好,真正要用的时候能靠发动机补能,这样的设计思路让车的总体重量控制得也比较合理,也不会影响燃油经济性。

还有人提出过,为什么这款车的尊贵感不如某些竞品那么强?

这涉及到了定位和设计理念的问题。

宋PLUS走的就是年轻运动路线,相比那些更加稳重沉闷的对手,它在外观内饰的设计上会显得活力一些。

这种风格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从销量数据来看,至少市场的接受度还是不错的。

还有车主在分享使用体验时提到过,车机系统虽然流畅了不少,但软件的bug还是偶尔会出现。

这是大多数车企都会面临的问题,不过好在比亚迪的OTA升级比较频繁,一般问题也能通过软件更新来修复。


结语:混动市场的新格局

第五代DM技术首搭宋PLUS,油耗直接捅破天?一年多了,这款车的表现如何?-有驾

从2025款宋PLUS DM-i这一年多来的表现来看,这款车确实称得上是这个级别的标杆产品。

它不仅技术指标数据漂亮,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先进技术转化成了用户能够感知和受益的实际体验。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款车的推出和火爆,其实反映的是中国混动市场的快速成熟和激烈竞争。

比亚迪不再是这个市场上的孤独者,更多的竞争者涌入意味着整个赛道会进入更理性、更务实的竞争阶段。

消费者需要的不再仅仅是高配置,更要的是真正的技术进步和真实的用车价值。

如果你现在打算买一台15万左右的混动SUV,2025款宋PLUS DM-i应该是你必须认真考虑的选项。

它的油耗、续航、智能化配置已经达到了这个价位的主流水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领先。

相比之下,更关键的问题其实是你自己的用车场景和偏好:是更看重乘坐舒适性,还是更注重动力表现?

是需要最强的智能座舱体验,还是就想要一台皮实耐用的代步工具?


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导向不同的最终决定。

无论如何,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幸福多了,选择空间比以前大得多。

各个品牌在混动赛道上都推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产品,竞争越激烈,消费者的福利就越大。

这款车的成功,本质上是市场竞争充分化的表现,而充分竞争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是好事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