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上汽大众销量达9.25万辆同比上涨1.3%,三季度新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油车成销量新亮点

10月份上汽大众的销量刚刚公布,达到了9.25万辆,虽然同比上涨1.3%,这个数字听跑动一点,不算特别惊艳,但你得知道,很多传统车企都在调整,市场战局每天都在变。去年同期,可能也就8.5万辆左右,所以确实有所增长,这得归功于新车的持续发力。

要说亮点,别错过三季度推出的那些智能化油车。你虽然纯电依旧疯狂,但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还是对油车有点偏爱。毕竟油车的续航、充电便利,用户心理还没彻底转变。这个心理差别,压力其实挺大的。

10月份上汽大众销量达9.25万辆同比上涨1.3%,三季度新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油车成销量新亮点-有驾

特别是新推出的2026款途昂Pro,左看还是油电同智。有人跟我说:你们研发师是不是在跟燃油车谈恋爱?底盘还得扎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底盘依然保持德系车一贯的硬挺,操控感真不错。听我朋友说,他买了份这个车,觉得油车还能这么智能,真是出乎意料。

讲个细节:我记得一个修理工说过,这个车调得挺稳,哪怕高速那点弯也不飘。理论上我知道,底盘调校靠材料、调教和调试,和我们平时开卡车、开载货车类似——车身重量、悬挂硬度、转向反馈都得精打细算。你要问这个调校值多少钱?,这个答案不太好算,反正比普通中型SUV要贵一些,调到稳的程度也不便宜。

这次的亮点还在智能科技。你是不是觉得油车也能会说话?新车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融合百度文心一言和DeepSeek的双AI大模型。其实放在以前,听说AI大模型还停在识别照片、聊天的阶段,现在能让车理解连续指令,那是技术发力。比方说,我试了句:帮我找个附近的餐馆,然后换个指令:预约中餐。车里就能连续识别,动动嘴都挺顺手。似乎自动驾驶又多了一层保障——人机互动变得更自然。

10月份上汽大众销量达9.25万辆同比上涨1.3%,三季度新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油车成销量新亮点-有驾

不光如此,Face ID识别、手机数字钥匙、动态灯光(车道照明、宽路示宽)都在加分。有个问题:这个科技花多少钱?我猜大概比普通车型贵个五千到一万左右,但这附加值大啊。试想:座椅还能调节12个方向,通风、加热、按摩,甚至还有三区空调。空间宽敞,后备箱286L到2427L,这个空间尺寸,一个家庭要带多少行李都没压力。

你得知道,这款车标价在29.99万到35.99万之间。现在还在搞优惠,价格稍微平易一点。可能有人会问:这车值不值?我自己算了心,百公里油耗以体感来看,差不多10L左右,算下来油钱太平常,全家姐喜欢的空间和科技感,确实是个好买的选择。

这是我一朋友圈修理工说的:这车智能得让人不敢相信,油车还能这么聪明。他其实一向比较偏务实,我觉得话里反映出:很多人还在审慎接受油车变智能的概念。

10月份上汽大众销量达9.25万辆同比上涨1.3%,三季度新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油车成销量新亮点-有驾

我还想强调,一个细节:车型只有五个,价格差别在差不多6万多块钱,配置差异不是特别大(多了点智能辅助、更好座椅和空间配置)。就像我见过有一对家庭用户,重点是安全和空间,他们就买了顶配;而偏向预算的,也能选择性价比版本。

这里有个疑问:你会不会觉得油车还能跟AI结合,值得期待,还是说未来一定是电动车的天下呢?其实我一直在想:油车和新能源车相比,成本和维护费用还在差不多的区间(我估算百公里维护成本差不多在1元左右吧),但新能源的续航焦虑,总归还是绕不开。

10月份上汽大众销量达9.25万辆同比上涨1.3%,三季度新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油车成销量新亮点-有驾

说到续航,那就得说一下:这车没有续航焦虑,这是个亮点。你知道,去年我随意看过一份调研,1000多车主中,大概有40%左右回避纯电,原因是充电麻烦和续航不够。面临的还是——渠道不够,配套不好。燃油车稳妥、方便,到现在也没有让人彻底打破用车痛点。这也是我觉得,别太快否定油车的原因——它依然在市场有存在感。

你可能会问:未来要不要盯着智能油车?我觉得,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双轨。新能源和智能油车,可能不会拼赢,而是竞合。比如这次路试我体验,途昂Pro的智能坐舱,确实很贴心。车内瓶瓶罐罐都很对味,操控也挺顺手,倒也不会觉得比电车差很多。反正我心里其实一直存个疑问:真正智驾到家,还差多远?只现阶段能做到智能又稳快的,可能更贴合某部分家庭需求。

最后我想问:你还记得那次跟朋友聊天,他说:买车最怕的其实还是责任,是不是?这话挺深的。智能化能帮我们减轻多少责任?我倒觉得,那种被智能保护的感觉,可能反而让人变得更放松——像是车变成了家里多一个靠谱的伙伴。

10月份上汽大众销量达9.25万辆同比上涨1.3%,三季度新车表现亮眼,智能化油车成销量新亮点-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觉得,咱们会不会很快就惯了智能油车的存在?或者,还是会被新能源的光环吸引得难以自拔?反正我觉得——未来的路,还得看我们怎么走。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