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开车这事儿,和我们的年龄究竟有多大关系?就像有些人觉得十八岁才懂事,有人却说八十岁还能打篮球,现在新出的规定直接把驾照年龄上限放飞了,只要你“活着并且能通过三力测试”,你就能开车上路。以前七十岁就得“下车休息”,现在七十岁外还可以“油门踩到底”。咱先别急着高兴或者吐槽,咱们来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门道。
为啥以前要有限制?其实很现实,就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反应慢”。但你细想,真的是所有老年人都不行吗?有些六十多岁的大爷大妈,晨练能跑个半马拉松,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光是下地库都嫌费劲。这就像你不能用“年龄大”这个标准,一刀切地说老年人都不能干点什么。咱们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族”不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活力还有钱,不允许他们驾车,实际上一不公平,二也浪费社会资源。于是新的政策就出来了——放开年龄上限,但加了一层“设备检测”,也就是那个有点神秘的“三力测试”。
这“三力测试”到底是啥?你可以理解成医生给你做个小体检,主要看看你还能不能记住前面说的话,路上遇到点事儿脑子能不能转过弯、脚下能不能及时踩刹车。这是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也是开车安全的三大法宝。你说这个测试是不是多余?我看还真不多余,毕竟现在马路上除了“新司机”的迷惑操作,更怕的是有些“大龄司机”一脚油门当刹车。老实讲,出来个科学、公平、相对专业的测试总比一票否决靠谱。
有人说,这测试就是走走形式忽悠人。那真不是。按照新规,70岁以上无论你是刚拿证的,还是办换证的,只要过了70都得过“三力”这一关。拿小车也得测,换证也得测,出了交通事故还得再测。其实挺合理的,毕竟生命安全不是儿戏,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还能不能“独当一面”。“三力”不过关,别说你八十岁,还能腾空翻个跟头,那开车也——门都没有。
那说到这里,有没有什么争议点?当然有。支持放宽限制的人说,开车跟“年龄”真的没必然关系,你不能剥夺老年人的权利。反对的说,现在交通本来就复杂,“三力测试”能测啥?要是真遇到应急情况,百分百能保障安全吗?测试及格了,马路上还是会有意外啊。这话其实都有道理,说到底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到底我们是要更多的包容,还是要更多的安全保障?
咱换个思路,如果不用三力测试,让所有老人不分青红皂白都能开车,行吗?你敢让你身边七八十岁的家属在马路上厮杀?偶尔开车去超市还好,要是堵车、暴雨天、夜路黑、一脚刹车没踩住怎么办?可要是强行让所有七十岁以上老头老太都搁家呆着,不许出门,这合适吗?你禁了他们,他们高兴吗?你来负责接送?你愿意吗?管得了一个家,可以管得了全国老人?
归根结底,这事是一场利益与风险的平衡。你说其他国家怎么做?欧美发达国家,比如德国,有的地方也是“只要体检合格,你开到几岁无所谓”;美国呢,也是一段时间检测一回。说白了,不是年龄那条线在限制你,而是你的实际能力。这点中国已经做到不落后于人家。甚至你说,这个“三力测试”会不会放水?会不会有人替考?确实存在这种忧虑。但无论啥政策,只要是人来执行,总会有漏洞,问题在于大面上能不能对得起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
还有人吐槽,三力测试“考题太简单”,随便瞎点也能及格。我倒觉得,这问题还得往正面看。现在的“及格线”其实是个门槛,不能说这道门槛矮就干脆没有门槛。如果过于严苛,估计很多有能力的老人直接被拦在门外,那不成了新设一堵墙?要是门槛太低,形同虚设,等于是交管部门判了你可以开,好歹心理压力也转嫁给了被测者:合格了我才上路,不合格我就不冒这个险。
你要非说三力测试能不能百分百防住意外,我敢说,连年轻人都防不住,考试满分上路路怒症一发作,还不是照样横冲直撞。但对老人来说,这是一个“好好发信号”的制度——你只要真能开,就勇敢上路;你要觉得不行,或是被测不合格,也不用死要面子活受罪,早点摘钥匙,安全回归生活。
咱再顺着往下想,这事背后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整体对“老龄化”的适应过程。中国人习惯管老人叫“高龄”,其实很多老人不服气——我拿钱买车,努力生活,难道还要被视作社会负担?但年轻人也有压力,路上多了些“手脚不便”的司机,安全隐患谁负责?所以“三力测试”就是一个两头讨好的过渡方案,你的权利和我的安全都要顾及,主要还是靠大家都靠谱。
当然,这政策背后还有个隐形担忧,就是平台、检测机构的配套得跟上。不然你让大爷大妈们去单位统一考试,手机一堆点不开、题都看不明白怎么办?这执行过程得有人帮着弄清楚流程,别让“不会用智能手机”成了第一道拦路虎。这些细节,也是政策落地的关键。否则你说什么时候考试,报名怎么报,人死活约不上,这不是捣乱嘛。
最后还是得问自己一句,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这道题怎么答?是为了效率一刀切,还是多拿出点耐心多费点功夫,去做个弹性的检查?这个国家正慢慢变得更老,但也慢慢变得更有人情味。既然趋势挡不住,“三力测试”这种方式,说白了,是让社会多点容忍,少点僵硬。让能干的人继续干、不能干的人认怂、不愿意的人别勉强。至于你能开到多少岁?我的理解是,只要你有能力,你愿意,马路就是你的游乐园——但前提是,别拿自己的“花样年华”,赌了别人一车子的“平安幸福”。
说穿了,规则这个东西,就是用来“别让最坏的事发生的”。对老人来说,这次改革是积极的、进步的、甚至是贴心的。对社会来说,是多了一道心理防线。你要是用心想想,这事并不只是开不开车的问题,更是“人能不能适应变化、社会能不能彼此信任”的问题。谁都不想一刀切,也没人想直接放纵。那就让公平的测试取代生硬的限制,这才是一个社会该有的温度。你觉得呢?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