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9月的SUV销量数据来看,燃油SUV市场确实呈现出结构性回暖态势,但需结合具体数据和市场背景综合分析:
一、销量数据与市场格局
1. 燃油SUV的结构性回暖
根据乘联会全月零售数据,9月共有18款燃油SUV销量破万,其中吉利博越L以28,090辆的成绩夺得燃油SUV销冠,丰田RAV4荣放(19,712辆)和大众途观L(19,441辆)紧随其后。这一表现与前三周仅4款破万的阶段性数据形成对比,反映出全月促销和需求释放的叠加效应。不过,新能源车型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特斯拉Model Y以51,733辆断层领跑,前六名中新能源车型占五席,燃油车的回暖更多是细分市场的局部反弹。
2. 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
自主品牌在燃油SUV市场表现亮眼,博越L、星越L、缤越等车型进入燃油SUV销量前十,其中博越L凭借L2级智能驾驶辅助、低至4.2L的混动油耗等配置,打破了合资品牌在20万元级市场的垄断。此外,奇瑞瑞虎8(15,656辆)、长安CS75 PLUS(12,060辆)等车型也稳定贡献销量,形成“自主围剿合资”的格局。相比之下,传统合资车型如本田CR-V仅排名第十四位,日产逍客、哈弗H6等经典车型则跌出前二十,折射出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3. 细分市场的差异化表现
方盒子SUV赛道:哈弗大狗以17,524辆的销量蝉联该细分市场冠军,其硬派设计、9.89万起的限时权益价精准契合年轻用户和家庭用户需求。
中大型燃油SUV:宝马X5以5,885辆领跑豪华市场,大众途昂(3,206辆)、传祺GS8(3,116辆)等车型则在中高端家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小型燃油SUV:吉利缤越以7,036辆成为该领域销冠,第三周销量占比达41%,终端爆发力突出。
二、驱动因素分析
1. 政策与促销的双重刺激
国家层面:《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支持汽车消费,“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叠加地方购车补贴,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
厂商策略:车企通过降价、金融优惠、置换补贴等组合拳拉动销量。例如,博越L直接现金优惠2万元,丰田RAV4荣放送5年免费保养,大众途观L提供零息贷款。哈弗大狗更通过限时权益价和升级配置,在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 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调整
价格敏感型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燃油车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更低的使用成本,仍受家庭用户青睐。例如,奇瑞瑞虎8通过“5+2”座布局和价格下沉策略,在三四线市场持续热销。
个性化需求释放:方盒子SUV、硬派越野等细分领域的增长,反映出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追求。哈弗大狗、坦克300等车型通过设计创新和场景化营销,成功激活了这一市场。
3. 新能源市场的阶段性瓶颈
尽管新能源渗透率已达58.1%,但其在充电便利性、长途续航、冬季能效等方面仍存在痛点。燃油车在长途出行、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无需充电的便利性,对部分用户仍具吸引力。此外,新能源车价格战导致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间接为燃油车创造了市场空间。
三、未来趋势展望
1. 短期回暖与长期承压并存
燃油SUV的销量回升更多是政策刺激和促销驱动的短期行为。随着新能源技术进步(如800V高压平台普及、超充网络完善)和价格下探(如小米YU7起售价17.98万元),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萎缩。乘联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1,550万辆,同比增长20%,而燃油车在SUV市场的占比可能从目前的40%左右持续下滑。
2. 自主品牌的持续进击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迭代(如吉利CMA架构、奇瑞鲲鹏动力)和精准定位,已在燃油车市场建立起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混动技术(如星越L Hi·P)和智能化配置的普及,自主品牌有望在15-25万元价格带进一步挤压合资品牌空间。
3. 合资品牌的转型压力
合资品牌需加速电动化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例如,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等新能源车型的市场表现仍未达预期,而燃油车领域又面临自主品牌的强力冲击。如何平衡燃油车清库存与新能源车投入,成为合资品牌的关键挑战。
四、对消费者的建议
1. 理性看待销量数据
单月销量波动受促销、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消费者需结合自身需求(如充电条件、使用场景)选择车型。若以城市通勤为主,新能源车的经济性优势明显;若常长途出行或对续航有焦虑,燃油车仍是更稳妥的选择。
2. 关注细分市场机遇
方盒子SUV、硬派越野等小众领域的车型(如哈弗大狗、坦克300)在设计和功能上更具特色,适合追求个性化的用户。此外,部分豪华燃油SUV(如奔驰GLC、奥迪Q5L)在终端优惠后性价比凸显,适合预算充足的消费者。
3. 把握购车时机
年底通常是车企冲量的关键时期,促销力度往往更大。消费者可关注“双十一”、年终大促等节点,结合厂商政策和自身需求决策。对于燃油车,建议优先选择库存压力较大的品牌或车型,以获得更大幅度的优惠。
结语
2025年9月的燃油SUV市场呈现出“局部回暖、整体承压”的特点:自主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细分市场创新实现突破,合资品牌则面临结构性分化,新能源车型仍主导市场主流。这一现象既是政策与促销的短期效应,也是消费需求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对于行业而言,燃油车的“回光返照”难以逆转新能源替代的大趋势,但通过精准定位和技术迭代,燃油SUV仍可在特定领域找到生存空间。对于消费者,需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把握购车良机。
全部评论 (0)